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賓週刊 - 壹號專題 ] 被消失的軍人 程源基
位於柴灣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共有一千五百七十八個墳墓,安葬着於香港保衞戰中犧牲的軍人。前年開始,程源基每逢八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都會和同袍到這裡悼念在香港保衞戰陣亡的將士,希望他們不被淡忘。
被消失的軍人 程源基
雨傘運動三周年前一天,解放軍駐港部隊舉行海空聯合巡邏行動,派出艦艇和直升機橫過維港上空,藉機宣示主權。
九七後,港人不能投考解放軍;九七前,港人可申請加入皇家香港軍團或華籍英兵,成為軍人。
近年港人梳理九七前歷史,多提及皇家香港軍團,特區政府更隨中共起舞,宣傳「抗戰勝利紀念日」和東江縱隊,隻字不提華籍英兵在香港保衞戰等戰役的表現,令退伍已二十五年的程源基覺得自己和同袍似足孤兒仔。
「你唔好講我哋有咩貢獻先啦,起碼我哋有存在喺香港嘅歷史裡面。」他說。
現時本港估計約有一萬名退役華籍英兵,年齡介乎四十至九十多歲。程源基夾在中間,年過六十,未見華髮。十八年軍旅生涯,雖沒參與過戰事,但身為「軍中警察」,同事查賬為妓女追數、潛伏後門捉紋身士兵,一幕幕仍在記憶之中。
昔日他受訓的鯉魚門兵房,已改建成度假村,不少駐港英軍設施已拆卸,但華籍英兵一百四十年來為香港走過的路、留下的足跡,不容抹殺。
一九九○年,程源基在石崗軍營外留影。(受訪者提供圖片)
程源基中學畢業後曾投考警察,本來過關斬將獲錄用,不料父親拒絕在文件簽字,臨門一腳將他 DQ。「當時警察貪污,佢唔俾我當差。」愛好運動的他,最後於一九七三年五月加入華籍英兵。
新兵接受正規英軍訓練,要求嚴格,表現不佳就受罰。他憶述,軍官每天早上都會查房,如果衣櫃凌亂,就要把整個櫃抬到操場檢查,房間不整潔更大鑊,「你有冇試過用一支牙刷掃操場?」有新兵為免早上花時間收拾床鋪,索性席地而睡。
軍隊中的警察
戰爭期間華籍英兵的發薪簿,寫有各項個人資料,有些簿頁已鬆脫。
受訓固然苦,但另一苦差,是要在晚餐後熨衫、磨鞋。十名新兵共用一個熨斗,輪流將襯衫熨得起骨,鞋更要磨至反光。軍營晚上十時關燈,未完成者,就到冷巷繼續磨。程源基亦笑言,假如當時「冇工開」,可以轉做擦鞋匠。
程源基受訓約四個月後畢業,最初被派駐到新蒲崗彩虹軍營當營警,約三年後調任皇家憲兵,八一年被調往憲兵的特別調查科,職責如軍中警察。英國國防部的文職、軍職、海陸空三軍人員等,以至北約成員國部隊都受憲兵管轄。他們如牽涉傷人、自殺、嚴重交通意外等事故,特別調查科就會出動。
當時英軍規定,三軍人員不可到紋身店紋身,因儀器不衞生,紋身處易受細菌感染,可是灣仔駱克道一家紋身店,仍有不少士兵偷偷光顧。程源基多次夥拍同事上門都無所獲,原來老闆每一次都開後門讓客人逃走。他於是學精了,下次便找增援從後門包抄,成功拉人,弄得紋身店生意慘淡。
海軍揼水兵
軍艦難得靠岸,總有士兵趁機到紅燈區尋歡喝兩杯,有時放鬆過頭,酒後亂性,一言不合便拳來腳往,從美英大戰到英兵互毆,時有發生。
一次程源基下班後和同事到駱克道酒吧小酌,恰巧有不少美國大兵下船尋樂,他突然聽到酒吧另一邊喧鬧非常,「有人已經喺度郁緊,打到九彩。」程源基一行三人上前表露身份制止毆鬥,仍被捲入其中,最後要「班救兵」,才將鬧事的士兵制服帶走。他全身而退,同僚卻不幸被打爆眼角,縫了七針。
香港投降後,部分華籍英兵經大陸赴緬甸繼續抗日,組成「香港義勇軍連」。圖為隸屬該連的華籍英兵在印度受訓。(受訪者提供圖片)
日軍佔領香港後,部分英軍戰俘原被日軍送往日本做勞工,但載着他們的日本商船「里斯本丸」在途中被盟軍潛艇擊沉。部分未尋獲遺體的將士,其名字刻在西灣墳場紀念碑上。
偷歡都要俾錢
除了喝酒,士兵上岸少不免會解決肉體需求。當時除了灣仔和尖沙咀,遠至錦田和粉嶺都有妓女接客,但客源不同。「粉嶺最多啹喀兵幫襯,錦田有英國兵同啹喀,尖沙咀同灣仔大部分都係美國水兵同英國兵。」程源基還記得八十年代初,灣仔一名妓女已七十有五,仍得到不少美國大兵青睞,令人嘖嘖稱奇。
這些專接老外軍人生意的性工作者,原來憲兵也要管。程源基稱,同事會派安全套給吧女,每星期也會到各酒吧檢查其「針紙」,確保她們有定期到油麻地窩打老道紅磚屋打針,以防染上性病。
有時英國兵召妓後開空頭支票,憲兵接獲投訴後,也需幫忙「追數」,一旦查到支票由哪一名士兵所開,就從其薪金中扣除欠款,總之不得走數,「佢一定要俾錢……總之張 cheque係你開俾某人而唔 honour嘅,咁就 commit咗 offence。」
卸甲之後
華籍英兵在香港的歷史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程源基講述他的故事時,不無感慨。
加入華籍英兵十八年後,程源基於九二年初退役,一方面因九七大限將至,他不等到期滿才退役,提早「自決前途」;另一個原因是他受中電招攬當首席調查官,月薪高達一萬元。同袍退役後各散東西,移民至澳洲、加拿大及英美等地,有人加入紀律部隊、有人選擇創業,甚至有人加入殯儀業。
回顧當兵是否一份「筍工」,程源基否定稱:「叫做好過冇嗰隻啦,尤其喺我哋嗰個年代,人工唔係好高,我記得我新仔嗰時,一個禮拜五百蚊咋嘛。」當新兵時以現金出糧,畢業後改發月薪至銀行賬戶,薪金二千多元。
○二年離職後,他曾為保安公司訓練保鑣,現職保安顧問,不時為富豪大宅檢查保安系統,發現部分豪宅「不設防」,屋主也不願花錢加強安全系統。月前他到清水灣豪宅區視察,就發現安全檢查點缺乏夜間照明系統,圍欄規格更離譜,「泊架 van仔喺道牆度,一企上頂已經入到去!」
整幢豪宅保安系統最好的,就只有保安員,「我哋嗰日去到, security guard仲 call差人嚟趕我走。」他感嘆富豪連這些錢都要慳,「你要死唔通唔俾你去死咩?」今年初,他為山頂某大宅檢查保安系統,事後建議屋主翻新,開價十八餘萬,最終亦石沉大海。
危險組織?
位於油麻地果欄對面的紅磚屋,曾被醫務衞生署(即今衞生署)用作醫治性病的診所,現在是油麻地戲院辦公室。
一一年初,部分華籍英兵因爭取居英權問題再聚,成立非牟利慈善組織「香港樂善會」,由程源基擔任會長。他打算申請中央圖書館旁的摩頓台政府空置建築物作會所,民政事務處卻以不符合其「政策綱領」為由拒絕,「我哋一路寫信問,你可唔可以講番個 Policy Statement係乜嘢嚟,到今時今日都冇答到我。」
四年前,樂善會又申請將已荒廢的坪洲菜園行公立學校,改建成戶外活動中心,坪洲鄉事委員會和離島地政處均沒反對,惟到了民政事務總署那一關再度碰壁,原因同樣是不符政策綱領。
該會原本命名「香港華籍英兵樂善會」,但九七年「換旗換督」後,效忠「事頭婆」的華籍英兵身份,彷彿帶着原罪。程源基直言:「政府官員一聽到『香港華籍英兵樂善會』,覺得好得人驚,申請咩都俾人 reject。」
被塵封的歷史
程源基(左)曾任皇家憲兵,管理英國國防部人員及北約成員國部隊等。(受訪者提供圖片)
華籍英兵最早可追溯至一八五七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成立的「廣東軍需補給團」,其後英國政府擴大華兵規模,但戰前主要從事軍事建設。
除參與一九四一年香港保衞戰,重光後香港百廢待興,華籍英兵也到新界修橋鋪路,「全部都要山過山、嶺過嶺,要騾仔孭材料。」情報隊每週都會進入新界鄉村播放粵語長片,娛樂村民,「如果發叔(鄉議局前主席劉皇發)仲在生,你可以問吓發叔,佢應該睇過!」
九七前,英政府曾為五百個華籍英兵家庭發放居英權,程源基亦擁有居英權,被問到有否打算離開香港,他坦言「香港仲可以搵食」,但若情況再惡劣一點,會考慮離開,「我諗大家都睇到依家香港嘅環境係點,唔使畫公仔畫出腸啦。」今日講參軍,或許只是反駁港獨時才搬出來的說辭,但九七前曾經有香港人穿起軍服,在這片土地默默付出。是的,香港曾經有職業軍人。
撰文:鄭語霆
攝影:時事組
[email protected]
來源 source: http://hk.next.nextmedia.com
+++++++++++++++++++++++++++++++++++++++++++++++++++++++++++++++++
勁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