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張燦輝:死亡不足懼 長壽更可怕
張燦輝「講死」講足40年。這位中大哲學系教授,今年六十有八,依舊中氣十足,記者約他談死亡,教授開口就是「我們現在死不去!」2012年退休,張生對死亡思考更深,近年經常談「年老哲學」。「從前哲學家四五十歲已經死了,不關心年老;但現在,我們變得長壽,很多人恨死、想死。」

李潤茵 本刊記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其實我們不知生,更不知死。「沒有人經歷過死亡;即使你呼吸最後一口氣,你都是生,你沒有死。」哲學喜歡談本質,張燦輝直言「死亡不是東西」,「死亡是生命的完結,但不是生命的過程」。

缺乏死亡教育

既然是無,死又何懼?「理由很多,例如會否受罰?迷信?最後審判?不忍心?仔細老婆嫩?不捨得?不服氣?」最大原因可能就是「我們會對未知恐懼」。張教授沒有宗教信仰,不信死後世界,不信有靈魂,「此生就是最重要」。

昔日有哲學家提出「我思故我在」,今天科學家發現,腦死亡代表生命的終結,兩者彷彿都是在說,正因為你懂得思考死亡,你有生命,你方為人。蘇格拉底臨終前對學生說,死亡需要作準備,哲學最大功能就是準備死亡。人不了解終點,難以作出規劃。

但香港人偏偏諱死,甚至有種「迷信式懼怕」。「無14樓、24樓,不敢用『死』字,用『去了』、『走了』,但去了哪?答不到。而禁忌就是,你不提它,不等於它不存在。」

談到香港教育,張生更語帶不屑:「香港父母不懂講死,不懂講性,不懂講愛。媽媽,我怎樣出來?啞口無言。」歐美國家40年前已經設「死亡學」,台灣小學階段已經談生死,香港卻從未出台具體政策。

「你可以不懂炒股票,但不可不懂性、愛、死,這都是切身問題、『真.問題』。」他很喜歡逛墳場。「殯儀館天天有人出殯,香港日日有人死,並非個個七老八十,10歲會死、20歲會死、47歲會死⋯⋯」哲學本身就是學習死亡。

我死故我在

活到68歲,張燦輝見證過很多「他人之死」。中二,看着祖母在醫院吞最後一口氣;中六,等巴士時目擊交通意外,死者眼神凝視自己;大一,在一條不准駛入的路,爸爸被小巴撞死,他第一次叩問:生命是否荒謬?「如果我爸爸沒有死,我今天不會跟你談死亡,我一定做了建築師!」不惜留級兩年,由港大建築系轉到中大學哲學,可見其對生存問題的關切。

他說:「柏拉圖說靈魂不朽,我們的靈魂可以離開肉體,肉體可以死,但靈魂不死。人的存在太脆弱了!所以人才希望不用死;人太痛苦,所以才希望幸福;人太大壓力,所以才希望有烏托邦。這都是相對現世不滿。當我將一切不滿,視為如是者,滿與不滿都無所謂。」沒有哲學,很多生命問題,他都不懂應付。

2012年7月31日,張燦輝退休,8月1日打開電腦,沒有電郵,起初很開心,然後是空虛,「人一走,茶就涼。突然要接受自己『無用』不容易!」到2041年,每3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是65歲長者。從前,死亡哲學沒有談年老,張燦輝說:「現在理解死亡,要跟年老一起思考。」

西塞羅(Cicero)曾著《論老年》,然後到西蒙波娃的《衰老》,自此二三千年再沒人討論。死亡是必然,但變老不必然,偉大如亞里士多德都62歲已死,「我都比他長命!」

他解釋:「從前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現在閒閒地八九十歲。祖父輩那代,世界很紛亂,戰爭、飢荒,朝不保夕;我們這代,太平盛世,意外死亡都是大事。所以,一是早死,一是老去。」

學習死亡=面對極限

「尼采就說要適時而死。」張燦輝有位德國朋友,媽媽想過自殺,原因正是「怕自己死不去」。結果接着十幾年,她在老人癡呆中度過,連兒子都認不到。

很多人以為斷氣就是「死亡」,好像是瞬間的事情。但從科學角度,死亡是一個過程,慢慢達到一個臨界點。換言之,死亡是身體健康狀況慢慢走下坡,可以持續幾十年時間,「學習死亡是在學習面對自己的極限」。

「現代醫藥可怕在,我條命死不去,但醫不好我的心,而我知自己慢慢退化!」終極問題:究竟我條命屬於誰?「政府?父母?老婆?仔女?自己?擁有權從何而來?」從死亡哲學,延伸至年老哲學,關鍵正是「存在意義在於,我可否做到想做的事」。

從科學角度,人體芸芸細胞中,唯獨腦細胞跟足我們一輩子,所以確定腦幹死亡,亦成為現今醫學診斷死亡,最準確的方法;從哲學角度,張燦輝說「高錕校長其實已經死了15年,因為他已經沒有意識」。

他反問記者:「耶穌基督若非30歲死,而是80歲死有何不同?」耶穌死後3天復活,活下來時仍然年輕、有活力,他說「耶穌不能老死」。「生的對立,不是死亡,而是年老;長命的答案,就是死亡。」人必有一死,重質不重量,視乎「人有無能力、尊嚴把握自己生命」。

長壽是詛咒

他提到齊白石,60幾歲已經寫好自己冥文,「結果老婆、仔女、妾侍都死了,自己90幾歲都未死。你說永遠快樂就是快樂嗎?永遠痛苦還是痛苦嗎?」

從前中國人說長壽,皆因古人多數早死,但長壽未必是福。「生命本身有時間,永恒沒有時間;存在沒有時間,其實就是無生命。」談死亡,其實不是談死亡,而是如何反映現在生活。「如果我們對長生、永生沒執着,正正就是生命變得有價值時。」

http://monthly.hkej.com/monthlyMob/article/id/1683520/張燦輝:死亡不足懼+長壽更可怕#.We95Q7IkkXM.facebook
Good1Bad0
2017/10/25, 2:09:55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