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海味店「鯊魚J」扮魚翅 食翅變含J
海味店用「鯊魚J」扮魚翅 隨時_咗都唔知
1101 00:01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11/01/3473990/20171031_news_51_V1_NEW_w.mp4
【新增影片】
港人食魚翅情況普遍,但一項魚翅基因研究發現,部份本港市面出售的魚翅並非鯊魚製成,而是由鯆魚、鰩魚和銀鮫科製成。而部份「魚翅」更不屬於鯊魚魚鰭的部份,而是以雄性鯊魚的性器官充當魚翅出售,消費者有機會不知情下購買和食用這些「魚翅」。國際海洋保育組織BLOOM Association建議,海味店必須標示店內魚翅製品所屬品種。
今次研究團隊由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紐約Stony Brook大學等團隊的科學家組成,以基因分析方法分析在香港購買的4,800個魚翅及碎翅樣本。結果發現香港海味店出售的魚翅涉及約70種鯊魚,亦有一些並非鯊魚製成,例如來自3種銀鮫和3種鰩,包括屬易危級別的犁頭鰩和及達尖犁頭鰩。76個品種中,當中約三分一品種已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或易危級別,意味品種受絕種威脅。最普遍製翅的品種是近危級別的大青鯊,佔研究樣本34%。
研究指,有從上環及西營盤一帶的海味店以隨機取樣的方式購入的碎翅樣本,當中發現一些並非「鯊魚的魚鰭」的個別樣本,有店舖竟然出售雄性鯊魚的性器官充當魚翅。但現行本港的監管、以至整個行業對於「魚翅」的定義並不清晰,沒有清楚規定魚翅必須是「鯊魚的魚鰭」。而且相關製品亦沒有商品標籤,令市民難以知道自己購入物種的資料。
BLOOM Association建議,海味店必須標示店內魚翅製品所屬品種,讓消費者掌握充足資訊,亦呼籲立法會議員支持《2017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修訂)條例草案》,提高對瀕危物種非法貿易的罰則。
鯊魚性器官(受訪者提供圖片)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71031/57399272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