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賓週刊 - 壹路健康 ] 腹痛以為是便秘 8厘米長腫瘤塞腸


吳小姐憶述她腸癌病時,腸塞引致的腹痛達十級痛程度,最痛時痛得令她想「跳樓自殺」。

腹痛以為是便秘 8厘米長腫瘤塞腸

癌症新症持續增長,是不爭的事實,據醫管局剛發布的癌症統計數字,二○一五年,繼續由大腸癌「蟬聯」冠軍,成為香港頭號常見癌症,以及十大致命癌症第二位,僅次於肺癌。你,不想切腸、不想依賴造口排便,更加不想死?

就要聽專家話,及早定期檢查大腸,事關大部分的大腸癌是可預防的,可靠腸道檢查發現癌蹤,在其未成形時,徹底清除它!否則,就可能好像吳小姐一樣,腫瘤大得塞住腸道,經歷十級痛,始發現癌魔,並且要捱一連串抗癌治療!

「我真係接受唔到,我仲好無禮貌咁問醫生:『醫生你有冇驗錯呀?幾日前仲話緊我便秘,幾日後就話俾我知係 cancer?』」四十四歲的吳小姐,當日被醫生告知患結腸癌,一下子難以接受,火氣十足;今日,卻將醫生視為救命恩人。

腹痛難當 痛到想死

間歇性來襲的腹痛,令吳小姐根本寢食難安,「我有一晚真係痛到坐又痛,瞓低又痛,痛到真係想跳樓,終於頂唔順,半夜三更入了急症室。」住院五天期間,吳小姐腹痛仍然持續,痛得無法進食,惟有吊鹽水維生,平日血壓正常的她,血壓竟忽然大降。

「醫生始終講唔到俾我知發生乜事,只係話便秘,但期間我其實有大便,不過啲大便係好細,同稀爛嘅,所以我都唔覺得自己係便秘。」吳小姐在住院第五天,見情況稍為好轉,就要求出院,醫生開了三日假給她,休息數天以為無事,誰知返工當日又再腹痛難當,又立即返家休息,「痛到好辛苦,個肚咕嚕咕嚕大聲作響,大聲到隔成呎遠都聽到。」





病徵:

'排便習慣突然異常,

例如排便次數大增或大減。

'大便帶血或體重急劇下降。

'大便帶有黏液、顏色帶黑、形態異常。

'無食慾及出現氣促、頭暈及乏力等貧血徵狀。

'經常肚痛但排便量少,或隔數日出現嚴重肚瀉。

高危族:



大腸鏡檢查使用的內窺鏡(癌症基金會圖片)

' 50歲以上人士。

'吸煙、肥胖或酗酒。

'日常多肉少菜,多坐及少運動。

'家族曾有患大腸癌或瘜肉個案。

'體內遺傳了父母的 APC或 HNPCC基因突變。

'患有潰瘍性結腸炎。

八厘米腫瘤塞腸

痛楚愈來愈強,吳小姐再次入院,翌日獲安排接受電腦掃描,結果發現她的結腸,有長達八厘米的「物體」阻塞,因而引致嚴重腹痛。外科專科醫生賴偉達解釋:「相信吳小姐的腹痛是由於腫瘤造成腸塞,因而引致絞痛;另外,腫瘤阻塞亦令她出現便秘,腸內細菌令糞便發酵成稀糊狀。此外,由於腸塞,糞便無法排出,腸道會好自然地加強蠕動,以便排出糞便,因而產生聲響。」

折騰了近兩星期,總算有醫生能解釋吳小姐的腹痛,但同時亦令她陷入另一場痛苦中。「醫生話我應該係腸癌三期,但要做手術切出嚟先可以確診,我始終接受唔到,幾日前先話我便秘,突然又話係腸癌,仲要係末期!」賴偉達醫生憶述:「吳小姐當時狀態很差,血壓低、缺水,從電腦掃描可知道腸道有東西阻塞,但確診始終要手術切除後化驗。」

幸好,吳小姐由最初全然不接受,後來與家人商量後,終於願意接受手術。「醫生話連七、八十歲嘅老人家都肯搏一搏,我咁後生,點解咁快就放棄,我老公都好支持我接受治療。」不幸地,如醫生所料,吳小姐的腫瘤已擴散到淋巴組織,已屆第三期,手術後,她要接受為期半年的化療療程。



大腸鏡檢查看到腫瘤(右)大得幾乎塞住腸道。



外科專科醫生賴偉達提醒,腸瘜肉由良性惡化至癌細胞,需時可長達十年,只要及早透過大腸鏡檢查,一發現瘜肉便立即切除,就可即時解除大腸癌風險。

監測腸變

中大早年研究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專家提醒,若能及早防範,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大便隱血測試,可揪出全無病徵的腸癌;而大腸鏡則可及早發現及即時切除瘜肉,即是癌前腺瘤。此外,亦有另類腸鏡可供檢查大腸。



糞便樣本經處理後,會放入儀器分析檢驗。



吳小姐已完成所有治療,目前只須定期三個月至半年見醫生跟進病情。



膠囊鏡頭的大小和外形,猶如一粒藥丸。

大便隱血測試

即大便檢查,可在家中收集大便樣本,透過儀器檢測大便是否有微量血液。隱血是因腸內壁磨損流血,不過由於血量較少,並混合在糞便中,肉眼較難察覺。建議五十歲起每年定期檢查。

大腸鏡測試

醫生以一條纖幼的管道放入腸道,觀察內裡有沒有瘜肉及腫瘤。醫生可在進行內窺鏡檢查時,把瘜肉一併切除,避免轉化成癌細胞。建議五十歲起每十年檢查一次。惟若發現有瘜肉,則須根據醫生指示,接受較頻密的跟進。

大腸膠囊內視鏡

使用者只需吞下一顆藥丸大小的膠囊鏡頭,醫護人員可檢視由鏡頭拍攝的大腸內壁影像,並作出分析,膠囊最終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切瘤後化療 滅絕癌細胞



大便隱血測試只須以圖中小棒採集小量大便即可。

化學治療即是利用化療藥物來殺死癌細胞,藥物進入人體後,會溶入血液中運行全身,從而殺死癌細胞。不過,由於化療藥物大多是針對攻擊生長快速的癌細胞,所以正常細胞也會受損,因而出現一些副作用,「化療期間情緒好波動,個人好攰,有輕微甩頭髮,無胃口食唔到嘢,脾氣好暴躁,會對屋企人,特別係老公發脾氣。」

雖然捱得辛苦,但在家人支持下,吳小姐總算捱過半年化療療程,其間體重大減的二十磅,也慢慢回升番。賴偉達醫生指出,她目前的病情已受控制,體力亦將會慢慢恢復。他補充:「早期的腸癌,治療後五年存活率有七、八成,復發率亦不高,而三期的復發率則有五成。」

中大醫學院早年的研究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亦即是腸瘜肉。由瘜肉演變成癌細胞,需時五至十年,換言之,若能及早發現並切除瘜肉,就可預防大腸癌,賴偉達醫生強調:「大腸癌是難得可以預防的癌症,市民應於五十歲開始,定期接受腸道檢查。」

專家冀政府加強醫療資助

目前政府正進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讓六十歲以上長者分階段接受檢查,第三階段在上月正式開始。政府的原意,是希望無病徵的長者,及早檢查,早醫早着。話雖如此,身為病人醫護權益協會成員的賴偉達醫生指出:「大腸癌患者多為六、七十歲的長者,香港數據顯示,大腸癌新症中,有四分一屬於第四期,即屬於擴散性大腸癌。根據國際指引,擴散性大腸癌的一線治療組合是標靶治療和化療,而相關標靶藥屬病人自費藥物。

「就算現時本港藥物安全網提供的資助,亦只限於已擴散到肝臟的患者,若擴散到其他器官,就不獲資助,標靶藥六個月的藥費已達十萬元,一般患者根本難以負擔。」事實上該會曾進行調查,發現長者擔心一旦確診大腸癌,難以負擔藥費,寧願不接受檢查。賴醫生希望政府能檢討及改善相關藥物配套,確保所有大腸癌患者均可得到適切治療。



化療後數星期,副作用會慢慢出現,但完成療程後就會逐漸消失。



抗癌日子漫長,除了家人朋友外,同路人可謂最「知心」的,病人組織如癌症基金會定期會舉辦病友活動,不妨多參與。(癌症基金會圖片)

防癌秘笈

要預防大腸癌,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除了定期檢查外,亦鼓勵保持以下健康生活方式,以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1:高纖飲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減少腸壁與致癌物質的接觸時間,並可促進益生菌生長。

2:少吃加工食品和紅肉:世界衞生組織已分別將此兩種食物歸類為「對人類致癌( 1級)」和「較可能對人類致癌( 2A級)」。

3:恒常運動:保持每天進行運動至少 30分鐘,減少便秘及有害物質停留腸道的時間。

4:減少飲酒:過量酒精對人體有害,會增加細胞病變機會及患腸癌風險。

5:不吸煙:香煙含有尼古丁及致癌物,會增加腸癌風險。

撰文:葉凱欣

攝影:廖健昌

[email protected]

來源 source: http://hk.next.nextmedia.com

+++++++++++++++++++++++++++++++++++++++++++++++++++++++++++++++++

原來咁
Good0Bad0
2017/11/11, 1:33:28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