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單親母逾半收入交租 病漢靠鄰居接濟 大專學歷在職貧窮
單親母逾半收入交租
北區最慘情
病漢靠鄰居接濟
【本報訊】貧窮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每日都要面對的生活。繆女士與7歲女兒住在深水埗百多呎劏房,月租4,500元,但自己每月打散工只賺3,000多元,加上前夫提供5,000元贍養費才勉強生活。每日到黃昏才去街市買特價菜10元3份,每星期只買一次肉或魚,年幼女兒有時會問,「點解我想要咩都買唔到?」
工時未夠申低津門檻
繆女士家中的家具都是朋友贈送,電視機因接收不良經常有雪花,想過做全職賺錢,但奈何沒有託兒服務,平日只趁女兒上學在餐廳做散工,每日兩、三小時,但工時未夠申請低津門檻,試過某些月份工時符合申請要求,但老闆拒絕提供工時證明。她認為政府扶貧措施未真正幫助基層,未來應簡化低津申請手續,同時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年逾6旬劉婆婆早前被車撞倒傷及頸背,仍要忍痛做清潔工為生,繁重工作令手指關節扭曲,她批評政府扶貧不力,「政府幫到咩?我想攞傷殘津貼都攞唔到」。范氏夫婦任職清潔工,每日下班後仍要穿梭大街小巷執拾紙皮掙外快,他們認為屋租對窮人負擔最大,「搵幾千屋租又幾千,都冇得剩」。
【本報訊】屬水貨客重災區的北區,繼2014年後再度躋身全港5大貧窮地區之一,更首次「奪冠」。政府昨公佈去年貧窮情況,在恒常現金福利政策介入後,最貧窮地區為北區,貧窮率達18.7%,有5.5萬人活於貧窮線下。64歲安叔過了5年「非人生活」,「唔敢出街,又唔敢開多盞燈,每日都係靠鄰居畀一大桶水接濟」。
安叔獨居於古洞村一間寮屋,家徒四壁,連水都無,存摺僅剩400多元。5年前他因眼疾、氣喘、低血壓等,體弱多病不能工作,每月僅靠3,200元綜援金過活,扣除寄給內地妻兒的生活費,每月還要自付醫藥費,生活艱難,平日多由鄰居送來一碗湯、兩棵菜或一些飯餸接濟。
外出用膳成基層願望
家住上水村屋的新移民伍太,更是在職貧窮的樣辦,因要照顧念小六的兒子無法工作,「我想搵兼職、想讀再培訓課程,但好多都要全日制」,一家僅靠丈夫兼職保母車司機月入一萬元維生,扣除3,500元住屋開支後,樣樣都要慳,更要零娛樂,「三餐都要煮,我從來冇買過新鮮豬肉,更加唔會買海鮮。好多家庭星期日會去酒樓飲茶,我哋都冇」。
伍太說,夫妻間不時為錢銀爭拗,天真的兒子也會問:「點解同學放學可以食麥當勞?」她希望政府能協助婦女就業,令一家脫貧,滿足一家外出用膳的卑微願望。除北區外,貧窮率最高地區依次為深水埗(16.8%)、元朗(16.8%)、葵青(16.4%)及觀塘(16.2%),普遍因區內全職工作人口較低,且大多從事較低技術工作。至於長者人口最多之一的黃大仙則首度跌出5大,貧窮率15.4%位列第7。
【本報訊】在今天的香港,教育未必是脫貧的最佳途徑。本港去年在職貧窮人口有47.5萬,較前年略減2,000人,是近8年來新低,但貧窮率不變,維持在8%,似有放緩迹象。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在職貧窮人口則持續上升達2.8萬人,較2012年增多一萬人;當中持大學學位的貧窮打工仔佔去1.7萬,過去5年間急增超過8成。
本港在職貧窮人口由2009年54.3萬減少至去年47.5萬,貧窮率由9.4%下降至8%。但具大專或以上學歷的貧窮打工仔有增無減,過去5年間由1.8萬人增至2.8萬人。26歲陳先生3年前畢業於中文大學,現職社福機構,月入約1.5萬元,「未去到月光族」,但直言「冇父幹」,故沒能力搬出自住,更難言儲錢買樓。
學者:家庭結構影響大
陳先生認為,今天的年輕一代普遍都有大專學歷程度,月入高不成低不就,未能受惠於相關的扶貧或福利政策。他說,投身社福機構工作是為興趣,因此願意取捨,代價是薪酬與畢業後即投身政府工作的同學相差大截,往上流的機會也有限,「唔係你符合到指標就有機會晉升,好多時冇位上」。
教育大學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指,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僱主都傾向關注求職者畢業於哪一間大學或學科,除非能擠進入讀門檻較高的學科,畢業後有望成為高薪一族,否則與一般非學位的打工仔無異,人工差距不會太大。但他補充,持大學學位者是否跌入貧窮線,其中一個因素是其家庭結構,例如剛畢業的大學生,人工未必高,但可能已是四口之家的經濟支柱,甚至家有一老,負擔便較重。
北區最慘情
病漢靠鄰居接濟
【本報訊】貧窮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每日都要面對的生活。繆女士與7歲女兒住在深水埗百多呎劏房,月租4,500元,但自己每月打散工只賺3,000多元,加上前夫提供5,000元贍養費才勉強生活。每日到黃昏才去街市買特價菜10元3份,每星期只買一次肉或魚,年幼女兒有時會問,「點解我想要咩都買唔到?」
工時未夠申低津門檻
繆女士家中的家具都是朋友贈送,電視機因接收不良經常有雪花,想過做全職賺錢,但奈何沒有託兒服務,平日只趁女兒上學在餐廳做散工,每日兩、三小時,但工時未夠申請低津門檻,試過某些月份工時符合申請要求,但老闆拒絕提供工時證明。她認為政府扶貧措施未真正幫助基層,未來應簡化低津申請手續,同時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年逾6旬劉婆婆早前被車撞倒傷及頸背,仍要忍痛做清潔工為生,繁重工作令手指關節扭曲,她批評政府扶貧不力,「政府幫到咩?我想攞傷殘津貼都攞唔到」。范氏夫婦任職清潔工,每日下班後仍要穿梭大街小巷執拾紙皮掙外快,他們認為屋租對窮人負擔最大,「搵幾千屋租又幾千,都冇得剩」。
【本報訊】屬水貨客重災區的北區,繼2014年後再度躋身全港5大貧窮地區之一,更首次「奪冠」。政府昨公佈去年貧窮情況,在恒常現金福利政策介入後,最貧窮地區為北區,貧窮率達18.7%,有5.5萬人活於貧窮線下。64歲安叔過了5年「非人生活」,「唔敢出街,又唔敢開多盞燈,每日都係靠鄰居畀一大桶水接濟」。
安叔獨居於古洞村一間寮屋,家徒四壁,連水都無,存摺僅剩400多元。5年前他因眼疾、氣喘、低血壓等,體弱多病不能工作,每月僅靠3,200元綜援金過活,扣除寄給內地妻兒的生活費,每月還要自付醫藥費,生活艱難,平日多由鄰居送來一碗湯、兩棵菜或一些飯餸接濟。
外出用膳成基層願望
家住上水村屋的新移民伍太,更是在職貧窮的樣辦,因要照顧念小六的兒子無法工作,「我想搵兼職、想讀再培訓課程,但好多都要全日制」,一家僅靠丈夫兼職保母車司機月入一萬元維生,扣除3,500元住屋開支後,樣樣都要慳,更要零娛樂,「三餐都要煮,我從來冇買過新鮮豬肉,更加唔會買海鮮。好多家庭星期日會去酒樓飲茶,我哋都冇」。
伍太說,夫妻間不時為錢銀爭拗,天真的兒子也會問:「點解同學放學可以食麥當勞?」她希望政府能協助婦女就業,令一家脫貧,滿足一家外出用膳的卑微願望。除北區外,貧窮率最高地區依次為深水埗(16.8%)、元朗(16.8%)、葵青(16.4%)及觀塘(16.2%),普遍因區內全職工作人口較低,且大多從事較低技術工作。至於長者人口最多之一的黃大仙則首度跌出5大,貧窮率15.4%位列第7。
【本報訊】在今天的香港,教育未必是脫貧的最佳途徑。本港去年在職貧窮人口有47.5萬,較前年略減2,000人,是近8年來新低,但貧窮率不變,維持在8%,似有放緩迹象。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在職貧窮人口則持續上升達2.8萬人,較2012年增多一萬人;當中持大學學位的貧窮打工仔佔去1.7萬,過去5年間急增超過8成。
本港在職貧窮人口由2009年54.3萬減少至去年47.5萬,貧窮率由9.4%下降至8%。但具大專或以上學歷的貧窮打工仔有增無減,過去5年間由1.8萬人增至2.8萬人。26歲陳先生3年前畢業於中文大學,現職社福機構,月入約1.5萬元,「未去到月光族」,但直言「冇父幹」,故沒能力搬出自住,更難言儲錢買樓。
學者:家庭結構影響大
陳先生認為,今天的年輕一代普遍都有大專學歷程度,月入高不成低不就,未能受惠於相關的扶貧或福利政策。他說,投身社福機構工作是為興趣,因此願意取捨,代價是薪酬與畢業後即投身政府工作的同學相差大截,往上流的機會也有限,「唔係你符合到指標就有機會晉升,好多時冇位上」。
教育大學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指,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僱主都傾向關注求職者畢業於哪一間大學或學科,除非能擠進入讀門檻較高的學科,畢業後有望成為高薪一族,否則與一般非學位的打工仔無異,人工差距不會太大。但他補充,持大學學位者是否跌入貧窮線,其中一個因素是其家庭結構,例如剛畢業的大學生,人工未必高,但可能已是四口之家的經濟支柱,甚至家有一老,負擔便較重。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