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東西方帝國治術比拼


【文化籽:讀書好】
中華帝國崛起,派出宣講團來港宣讀聖旨,特區臣民俯首聆聽,香港曾經身處大英帝國,如今變成中華帝國臣民,普遍出現水土不服之症狀,因為英帝與中帝,在治術方面,南轅北轍。正如中央宣講特使李飛所言,香港人應該知道從何處來,身在何處及往何方。如果要回答第二及三問題,就必須回答問題一:從何處來。

香港雖在舊中華帝國時代已經有人聚居,也曾在屯門駐兵、收稅,但香港進入現代世界,是在1842年割讓予英人,變成大英帝國殖民地之後。雖然我們一百五十多年殖民統治,但對大英帝國治術所知甚少,也不關心。19世紀大英帝國在不斷變化中,由於外在環境挑戰,帝國要繼續全球管治,必須採取因地制宜、見步行步、務實掛帥的方法,香港人對大英管治要有通盤認識並不容易。《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作者John Darwin出版了專著《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一書,就是帝國史研究佳作。在第七章「統治方法」,作者介紹英治印度及非洲的管治模式、文官系統,重點介紹了Frederick Lugard的管治哲學,他就是14任香港總督(1907-1912),來港前任職北尼日利亞殖民地高級專員,盧吉爵士對香港貢獻不少,除了成立香港大學外,也是高等法院、郵政總局、廣華醫院及九廣鐵路英段建設者。他將英國殖民地的管治哲學制度化及理論化,著作《The Dual Mandate in British Tropical Africa》,更是研究英國殖民地管治經典。

文明開化間接管治
他提出「indirect rule」間接管治,即透過「本土建制」進行治理,而非直接派遣大量官員到殖民地,英治印度不過是數千人。英國在當地找尋「政治盟友」,其有效統治方式是抓住中心全力施為,但隱身幕後,不引人注目,同時防止盟友間橫向聯繫,即gangs up,有權力真空地方英人才介入,想窺探英人間接管治手段,治理新界便是縮影。新界治理於是就交給了英人認可的鄉議局,鄉紳在六七暴動堅決支持英國出動英軍鎮暴,雙方合作關係更進一步,港府於是提出了丁屋政策作回報。

盧吉綜合在1900至1906年治理北尼日利亞的經驗,包括迫走法國殖民勢力,收編地方勢力,打通貿易通道,保障英國商業利益,他反對以直轄殖民地的方式治理新增領地,因為若只重用西化的地方精英來管治,他們無法有效代表當地人的利益和想法;當權力往往集中在少數英人手上,地方衝突不時發生。盧吉主張把治理權交給選定的地方領袖,讓他們按照該地原來方式統治與收稅。地方領袖需向駐地英人負責,駐地英人則宜仔細研究地方風俗,且於選拔地方領袖時,留意其民望,小心地方權力更替的傳統。盧吉深信,這種管治模式更易處理複雜的民情,公務員更易看到治績,殖民以如此方式進行,有助結束野蠻,彰顯人性光輝,那年代的白人殖民統治,是帶有弘揚基督教信念的精神。

今天共黨官員中聯辦幹部四出活動,介入各級議會選舉、成為大小主禮嘉賓凌駕特區官員,收編地方土豪社團勢力,甚至在本土建制工聯、民建聯外,再建立自己議會派系,這種中共全面介入的管治方式,與昔日英國間接管治剛相反。直接管治之失敗,在於權力集中於少數脫離本土社會的共黨精英手上,當林鄭月娥想重建社會和諧時,共黨官員則殺氣騰騰要廿三條立法。

香港當前惡劣環境,令人想起當年領導人李瑞環的「宜興茶壺論」,「間接管治」就是茶壺內經歷一百五十多年積下的茶垢!

撰文:劉細良

編輯:施明慧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71201/20230626
+++++++++++++++++++++++++++++++++++++++++++++++++++++++++++++++++
有性趣
Good0Bad0
2017/12/01, 11:35:31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