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張大千的高端畫布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12/01/3495938/20171202_sub758newAD_w.mp4
觀音於大千人物畫中,是貫穿其整個創作歷程的題材,這幅由北美曹氏默齋收藏的《水月觀音》,是大千稽古敦煌後的雄心力作,也是市場唯一所見工筆重彩青綠描金的水月觀音。
那天蓮香居嘆茶,荷李活道探子匯報,有幅張大千稽古敦煌的《水月觀音》將送拍北京,日本裝裱後暫存香港準備付運,能瞄一瞄也是幸運。於是我便沾他的運,去欣賞了這幅對張大千具「里程碑」意義的雄心力作。
多情的大千愛以他的女人入畫,也愛繪水月觀音,一因宗教,二因他對美女的傾慕。他筆下不少觀音造相,姿態各異,各自各撩人。大千畫風的分水嶺,正是1941年的敦煌之旅。早期他筆下女性色墨清淡柔和,甚至有點病態美;去完敦煌後口味和筆觸大變,女神體態豐腴,由病態美轉為健康美,觀音神韻尤其不請自來,奠定了張大千的宗師地位。
眼前這幅《水月觀音》由北美曹氏默齋收藏,是市場唯一所見大千工筆重彩青綠描金的水月觀音,堪謂是他對盛唐精麗畫風的極致詮釋,可以看到大千細心雙勾金線,體現「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精緻,柔和的五官和衣紋,莊嚴慈容,洋溢人物畫的動態美。再留心觀察,發覺這張《水月觀音》既不是紙,又不像絹,原來是畫在喇嘛為他度身訂做畫布(又稱「藩布」),那就要講講大千兩年零七個月的敦煌苦旅。
話說1941年,張大千為了追尋六朝隋唐這「人類文化奇蹟」,實地調查、臨摹、保護、研究敦煌。那時未流行眾籌,臨出發前他要賣畫(包括自己和珍藏的古畫)集資,甚至借財仔,共籌了六十個大洋去進行敦煌的臨摹,最後據聞共花了五百條黃金,耗盡財力物力心力。他白天在石窟臨摹壁畫,晚上則與畫僧提着燈抬着木梯,再入洞詳細觀察記錄,每日在創作環境十分惡劣的石窟內工作十四、五小時以上,這期間他臨摹了二百七十六幅壁畫,去時滿頭黑髮,容光滿面,歸來時面容憔悴,老了廿歲。
他路過青海塔爾寺時,還聘請了五位喇嘛畫僧,包括昂吉、才讓、三治、多傑等。為乜?喇嘛是畫唐卡的,他知道臨摹敦煌壁畫,要用當地最好的材料,而他們正是製作天然材料的高手。大千在敦煌時便請畫僧幫他忙精製畫布,這些看不出痕迹地合縫的畫布,繃在木框上,要塗抹膠粉三次,用大石磨研七次,使之容易上色;佛教壁畫所用的天然顏料亦一絲不苟。從敦煌之行起初,這隊人馬便不辭勞苦,沿途帶着重金買來的數百斤藏藍、藏綠、泉砂等昂貴礦質顏料,所以這幅「默齋本」《水月觀音》所用的顏色都很醇厚鮮艷,立體感更強。
這張畫與大千其他觀音作品的分別就是塗金粉,大千在「默齋本」《水月觀音》上不惜大量用金粉、珍珠、翡翠等貴重原料,當中的祥雲最揼本,大面積的塗金,連湖石的背光空隙都填滿金,整張畫熠熠生輝。這些金粉更是神奇,據說需要心地虔誠純良之能工巧匠,大費功夫研磨而成,具有藏族神秘力量以及獨特的加持力。專家悄悄話,當時張大千的小太太就曾幫他研磨過金粉,但金粉的金色變灰調,勁過測謊機。
撰文、攝影:鄭天儀
編輯:施明慧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71202/20231777
+++++++++++++++++++++++++++++++++++++++++++++++++++++++++++++++++
幾靚喎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