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仲來香港?] 馬雲預期機器人將取代許多工作 服務業成就業主要來源
馬雲預期機器人將取代許多工作 服務業成就業主要來源
2017-12-03 14:27 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上午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演講時指出,對網絡空間、數字經濟,「與其擔心,不如擔當」。他預期,AI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馬雲演講時首先提到他過去一年對互聯網行業的三點觀點。第一,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未來30年,互聯網將會「從有到無」。
馬雲說,互聯網正在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次技術革命的影響力可能超過過去一切技術革命的總和。未來30年數據將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會是生產力,互聯網是一種生產關係。「如果我們不數據化,不和互聯網相連,那麼會比過去30年不通電顯得更為可怕。」
他認為,未來30年,互聯網將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而是所有人的互聯網。「如果說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那麼未來30年,互聯網將『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絡而存在。」
其次,馬雲指出,對網絡空間、對數字經濟,「與其擔心,不如擔當」。他表示,這幾年幾乎全球彌漫著一種對新技術時代和技術的擔心,擔心機器會搶走工作機會,擔心機器會控制人類,擔心人類會毀滅在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之中。
馬雲稱,200年以前,蒸汽機出現的時候,人們也曾擔心蒸汽機會取代我們的工作。100多年前,當電力出現的時候,人們同樣擔心電力會帶走很多工作。「其實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能夠進一步進化。」
他舉例,清朝時期,我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是現在就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互聯網衝擊報紙的發行量,但送報的人改成送包裹,中國如今有300多萬快遞人員。所以與其擔心、不如擔當,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
他相信,機器會讓人的工作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更有創造力。「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30年,我們將把機器變成人,但是最終應該讓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
馬雲同時強調,「技術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機器沒有靈魂、機器沒有信仰,我們人類有靈魂、有信仰、有價值觀,人類有獨特的創造力、人類要有自信,相信我們可以控制機器。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不到10%,從這10%智力開發出的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
第三,馬雲預期,數字經濟將重塑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有新的模型,全世界都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馬雲說,人類只有共建「命運共同體」,才能一起迎接新時代及其挑戰。
「人類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是共同的,全球產業鏈一定會徹底變革,不是集裝箱,而是小件快運,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他指出,更重要的是未來30年,製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製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製造業」。
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Al(人工智能)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馬雲更提出,全球化必須更加普惠,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他表示,300年以前,貿易掌握在幾個帝王手裡;30年以前,貿易掌握在六萬家大企業手;裡未來貿易應該屬於中小企業。「過去是20%人的受益,未來必須是80%人的受益」。
他認為,未來的跨境貿易不是一個國家生產的東西送到另外一個國家銷售,而是互相要為對方創造就業、創造價值。
他指出,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技術革命,也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將即將打響,但這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我們攜手對抗疾病、貧窮和氣候變化的戰爭。
他呼籲,所有人類、所有國家都應聯合起來,主動擁抱技術,進入新的共享、普惠、綠色的時代。唯有如此,人類社會才會更好、更持久、更健康。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演講時表示,AI未來將會導致機器人取代許多人的就業。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853519
2017-12-03 14:27 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上午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演講時指出,對網絡空間、數字經濟,「與其擔心,不如擔當」。他預期,AI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馬雲演講時首先提到他過去一年對互聯網行業的三點觀點。第一,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未來30年,互聯網將會「從有到無」。
馬雲說,互聯網正在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次技術革命的影響力可能超過過去一切技術革命的總和。未來30年數據將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會是生產力,互聯網是一種生產關係。「如果我們不數據化,不和互聯網相連,那麼會比過去30年不通電顯得更為可怕。」
他認為,未來30年,互聯網將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而是所有人的互聯網。「如果說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那麼未來30年,互聯網將『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絡而存在。」
其次,馬雲指出,對網絡空間、對數字經濟,「與其擔心,不如擔當」。他表示,這幾年幾乎全球彌漫著一種對新技術時代和技術的擔心,擔心機器會搶走工作機會,擔心機器會控制人類,擔心人類會毀滅在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之中。
馬雲稱,200年以前,蒸汽機出現的時候,人們也曾擔心蒸汽機會取代我們的工作。100多年前,當電力出現的時候,人們同樣擔心電力會帶走很多工作。「其實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能夠進一步進化。」
他舉例,清朝時期,我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是現在就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互聯網衝擊報紙的發行量,但送報的人改成送包裹,中國如今有300多萬快遞人員。所以與其擔心、不如擔當,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
他相信,機器會讓人的工作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更有創造力。「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30年,我們將把機器變成人,但是最終應該讓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
馬雲同時強調,「技術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機器沒有靈魂、機器沒有信仰,我們人類有靈魂、有信仰、有價值觀,人類有獨特的創造力、人類要有自信,相信我們可以控制機器。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不到10%,從這10%智力開發出的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
第三,馬雲預期,數字經濟將重塑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有新的模型,全世界都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馬雲說,人類只有共建「命運共同體」,才能一起迎接新時代及其挑戰。
「人類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是共同的,全球產業鏈一定會徹底變革,不是集裝箱,而是小件快運,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他指出,更重要的是未來30年,製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製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製造業」。
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Al(人工智能)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馬雲更提出,全球化必須更加普惠,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他表示,300年以前,貿易掌握在幾個帝王手裡;30年以前,貿易掌握在六萬家大企業手;裡未來貿易應該屬於中小企業。「過去是20%人的受益,未來必須是80%人的受益」。
他認為,未來的跨境貿易不是一個國家生產的東西送到另外一個國家銷售,而是互相要為對方創造就業、創造價值。
他指出,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技術革命,也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將即將打響,但這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我們攜手對抗疾病、貧窮和氣候變化的戰爭。
他呼籲,所有人類、所有國家都應聯合起來,主動擁抱技術,進入新的共享、普惠、綠色的時代。唯有如此,人類社會才會更好、更持久、更健康。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演講時表示,AI未來將會導致機器人取代許多人的就業。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853519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