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辦公室政治學】所謂奮鬥精神,只是源於恐嚇的「港式奴性」而已
近年「奴性」兩個字經常出現,大家都在嘲笑香港人的奴性重,而當然被笑的一群又感到不滿,終於又掀起了罵戰。
究竟「奴性」大概是如何定義呢?網上有無數個解說,但很多其實都不完全切合香港人的,因為當「奴性」是來自資本主義,而剛好香港97之前的成功,正正就是來自與內地完全相反的「資本主義」時,論調就會變得很矛盾。下一代笑上一代為權貴打工是奴性時,上一代又會反過來說下一代甚麼都追求平等其實才是共產。
對於香港,我認為真正奴性的源頭,是對「勞力」的過度歌頌。我們小時候就聽螞蟻與蟋蟀的故事,唱勤勞的小蜜蜂,之後又要背「李白小時很懶惰,天天不願去上課」的鐵柱磨成針,到長大了,所有電影電視劇的人物傳記奮鬥故事,都是講堅定不移,誓不低頭,總有出頭天。終於有一班人長大後,就會有一份「做得不夠多就會不安樂」的感覺。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式努力的特色,是香港人的不安樂,不是來自主動的責任感,而是來自被動的恐懼感。那些昆蟲故事,不勤力的下場是死;李白如果不勤力的下場,是變成廢青;所有名人勵志故事不勤力的下場,就是失敗。那一代人的勤力,其實不是由心而發的努力奮鬥,而是怕被降成社會最底層的恐懼,所以他們的「勞力」是希望可以被上司看到的(所以當不會被看到的時候,他們就會還原基本步地走精面,貪小便宜),而聰明的老闆早就看穿這一點,於是會不斷地製造一些假象讓員工覺得「老闆會看到我的辛勞」。那些勤工獎、最佳員工獎,甚至對員工說:「你做咗嘢公司會知嘅!」之類的廢話,都是同樣地欺騙員工「努力」工作,甚至付出比薪酬更多的「勞力」的招式。
而員工呢?在沒有能力改變命運,又或者源於懶於改變而自欺欺人之下,終於都選擇了相信,於是他們就會有一份「我不要成為在老闆面前做得最少的一個」,所以放工不敢做最早走的一個,有OT他們不敢不開,明知工作做不完,他們不會去人事部投訴,而會選擇拿回家犧牲家庭時光繼續做,然後罵自己的子女騷擾自己工作。
記着,我們的文化一直以來,都沒有歌頌過最好,只歌頌最多(童話故事書裏,有讚過採花蜜最叻的那隻蜜蜂嗎?沒有,一直只有讚揚牠們採了很多花蜜而已),於是盲目的勞力,崇尚聽話與付出,就變成了香港那一代人的價值。
這,就是港式奴性的根源。有機會打破嗎?奴性早就入了血,冇得救。
更恐怖的是,他們這班港式奴性的追捧者,還在希望下一代可以走着他們相同的舊路。
所以年輕人,長輩的話,諗清楚,先好聽。
撰文:陳詠燊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
編輯:謝慧珊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71228/20256874
+++++++++++++++++++++++++++++++++++++++++++++++++++++++++++++++++
咁又係,上一代當學野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