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元朗人自發乜膠都收 回收商:廢膠拉粒變原材料可進口中國
塑膠只可回收1、2號?雖然環保署為配合內地收緊回收物料政策,呼籲市民只集中回收「三紙兩膠」,但有元朗街坊堅拒「開倒車」,在社區自發舉辦乾淨分類回收教育,一併收集1、2號以外的塑膠,再分別運送到可靠回收中心。組織成員之一的Vivian說:「如果我們想自己改善這社會,不一定要等上面或政府有甚麼政策才做,其實民間都可以先推動一些事情。」
記者:黃海燕 攝影:伍嘉亮 程詩敏 剪接:魏利民
在金融界工作的Vivian三年前學種菜,自始關心環境污染問題。2016年11月起,她與十多位同樣關心環保問題的「戰友」成立「不是垃圾站」,逢周六在元朗舉辦社區回收活動,風雨不改。他們用不同竹籃標示各項回收種類,單是塑膠已分為1號、2號、5號、膠袋和雜項膠,另有放置發泡膠、玻璃、金屬、電子、書紙、報紙、紙皮、雜紙等竹籃,方便街坊分類。同時,他們經常提醒街坊做好基本功 ── 乾淨回收。另一成員朱仔坦言「市民的質素好難一下子改變,無辦法太急進。」
每次收200公斤物資 塑膠佔最多
「見到愈來愈多人參與,代表民間好想做好這件事。」Vivian說,這是他們堅持至今的動力。「第一次收物資,我們都有磅重,只是20公斤,好少好少;但現在每個禮拜都過百至幾百公斤。」他們平均每次收集到約200公斤物資,當中按重量塑膠佔最多,達35%。塑膠之中最多雜項膠,包括沒標示編號或有混合物料如手機殼、玩具等,佔31%;其次是膠袋,佔26%;1、2號膠僅分別佔20%和6%。因此,Vivian不滿環保署呼籲集中回收1、2號膠樽,「擔心政府給大眾的信息,好似以後只可以回收『三紙兩膠』,其他塑膠不可以回收,其實不然。」
回收單位堅持為廢膠找出路
「不是垃圾站」每星期將分類好的塑膠分送到不同的回收中心,其中一間回收中心的負責人安仔(化名)表示,他們將膠樽和膠袋用機器加壓、紮成磚形,連同其他分類好的塑膠交給下游回收商出口到東南亞地區。業界本來將廢膠出口到內地,但國務院2017年公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列明將「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業界唯有變陣,一是將廢膠出口至東南亞地區,但卻被壓價;二是購置拉粒機,將廢膠轉化膠粒成為「原材料」而非廢塑料,就可出口到內地,但拉粒成本龐大。安仔坦言:「我們都還想堅持多一會,還可以做時就繼續做。」
環保署表示,回收基金已預留2,000萬元,協助業界購置設備,例如拉粒機和拉絲機;另預留5,000萬元,鼓勵業界利用回收壓縮車,提高運輸廢膠樽的運作效率及減低成本。該署指會資助業界添置生產再造產品的設備,如模塑機、吹塑機等,以便回收商夥拍生產製造商,利用回收物料再造成產品。
大雞大執左之後已經冇落去下面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