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影視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殺無赦」:《大逃殺》與吃子的社會
「新世紀之初,一個國家崩潰了。總失業率突破15%,一千萬人失業,八十萬名學生杯葛校園制度,少年犯罪率攀升。成年人失去信心,並且懼怕青少年.....」
——《大逃殺》(2000,深作欣二)

深作欣二的《大逃殺》,在電影開首就交代了故事背景:經濟崩潰、成年人害怕青年,青年反抗成年人,兩代人形成世代對立和互相妖魔化的時代。由於成年人懼怕/仇視年輕人,繼而變成一個「吃子的社會」。

由於少年犯罪率提高,引起社會問題,解決年輕人問題的方法,就是解決年輕人。於是政府設立BR法( Battle Royale ),定期在數萬名中學生中隨機抽選一班來進行生存遊戲,讓他們困於孤島中自相殘殺,到只剩最後一人為止。

《大逃殺》出現之初,就引起社會廣泛討論,認為它不符合道德標準、過於賣弄血腥暴力,但這種看法只是理解了《大逃殺》的表面,而忽略了當中的含意。

如了解《大逃殺》的創作背景,就知道它是一部以誇張手法表現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社會環境的電影。

《大逃殺》本來是日本小說家高見廣春於1996年寫作、1999年出版的小說作品,於2000年被深作欣二改編為電影。當時正值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的大衰退時期,高見廣春寫作《大逃殺》的主因,就是要批評日本政府、乃至由成人構成的整個日本社會;深作欣二計劃將小說拍攝成電影時,亦受到多方阻止。

泡沫經濟的本質,就是上一代的人賺了往下數代人的錢。對年輕人而言,泡沫經濟的形成與爆破事不關己,自己卻身受其害,於是挺身而出反抗;對成年人而言,卻會覺得年輕人無力挽救社會,反而不安守本份,擾亂秩序。

《大逃殺》中掌握權力的成年人舉辦生存遊戲,讓年輕人自相殘殺,雖然情節超乎現實,但當中核心思想,就是成年人不承認自身引起社會經濟崩潰的責任,反而認為那些對於社會無用的年輕人,全都可以「殺無赦」,以暴力將其震懾、清除,反而有助維持社會和諧;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所有年輕人都是犧牲品。

西班牙畫家Francisco Goya最著名的作品《農神吞噬其子》(Saturn Devouring His Son/Saturno devorando a su hijo),講述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Saturn,因害怕被兒子推翻,於是先下手為強,將所有兒子親口吃掉;《大逃殺》中呈現的社會,正正就是泡沫經濟爆破,成年人害怕被年輕人推翻舊有建制,於是先下手為強的「吃子的社會」。

https://www.facebook.com/REFRACTHK/posts/916625941849231
Good0Bad0
2018/01/26, 12:54:36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