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娛樂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信報] 無得傾得個砌 馮檢基好無奈
立法會補選民主派初選,九龍西選區的「Plan B」馮檢基(基哥),不堪同道人互砌宣告退出,一個因DQ產生的補選引發另一個DQ,令支持者大失所望。基哥強調一切以選舉為重,惟香港從民主派內部到一國兩制的實施,都出現「無偈傾」只剩「互砌」的情況,卻是從政30多年首見。「泛民、建制派、北京要思考到底想香港怎樣?八十年代,曾經傾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出來,但北京一再釋法,港人已不信北京,北京也不信港人。如今,惟有北京讓步,北京起步;北京不讓步,起步不了。」基哥說。

民主派在互砌,社會在互砌,一國和兩制在互砌……卻沒絲毫傾的餘地。這對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又傾又砌」的民協前主席馮檢基而言,自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基哥說當年策略是參考民主派前輩,「六四事件後,大家都拒與北京接觸。英方卻定期見我們,聽聽對《基本法》的意見,我覺得與斷絕來往理念相違。」

要不乾脆連英方也不見,給意見何不直接上北京,而透過英方代表輾轉表達?這是又傾又砌的起因。「當時有選舉壓力的,但我們從不考慮贏多少席位。運動講一刻,政治講長遠,我們希望做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當時,香港社會也分為傾派和砌派。

「傾派指左派,跟北京談不攏就收工;砌呢?是支持彭督那班。我們覺得兩邊都對香港不利,砌呢?不能一路拍住彭督上,他是英國派來。傾派呢?我們不能接受他們的政治文化和手腕,如何甘心香港跟北京那套?我們只能找一個港人能接受的,有利民主發展的(方法)。」

他帶港人的想法去北京游說,甚至會議期間遞抗議信,還在人民法院遊行(抗議拘捕前《明報》記者席揚),讓北京知道香港人的方式。「如果接受,一國兩制還有望,如果不接受則肯定是玩我們。」諷刺的是,近年卻是北京不斷考驗港人底線,儼然要香港人接受他們的方式。

上半場無輸過波

後六四出生一代,常批評民主派「做唔到嘢」,又傾又砌的基哥更成標靶。「他們覺得我們二三十年做唔到嘢,於是用另類、更激的方法。其實,我們不是沒成績,我們起碼從零開始,談到《基本法》有民主,承諾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當然在落實方面北京後來改了。」

「如果全部民主化是100,0到1是跳躍,50到51是跳躍,立法會已有一半直選,下一個跳躍就是100。特首普選方面北京很緊張,至佔中爆發才有八三一落閘,整個進程馬上停頓,但過往0到50不是成績?停頓後,民主運動輪到年輕人或激那邊,結果短短3年被入幾多波?」

他是利物浦球迷,喜歡用足球比喻政治。「起碼我們上半場無輸過波,還入人家幾球。大家覺得你班友仔踢得悶,又入唔到波……那其實可以一起斟啊!但現在跟年輕人連傾都無得傾。接下來如何?我也不曉得。」若以球賽比喻,從宣誓、DQ到補選,非建制派進退失據。

基哥一直推動泛民團結,2013年以民主派立法會召集人身份邀「4激(梁國雄、黃毓民、陳偉業、 陳志全)」入飯盒會遭拒,「你又傾又砌,又咁溫和,點一齊?」他模仿黃毓民的聲音說。2016立法會選舉,他提出「1+5」初選計劃也沒人和應,這次補選初選機制也是民協先提出。

「初選時3個階段團結,第一個是能走在一起定出機制,很難的;第二,大家找出勝算最高的人;第三,經過初選過程加深彼此認識。」結果,姚松炎在九龍西初選勝出,基哥排第二成為「Plan B」,最後卻被泛民內部DQ。他坦言三一一補選前都不想談,不希望影響整個選戰。

記者多番保證,基哥思量一會,嘆口氣再拒絕。「我在這裏只可以補充,跟我說那番話的人不是朱凱廸,但所說內容包含哪些人呢?那是另一回事。我之前也說不是朱凱廸親口說,說如果我出選的話,則民主派一定分裂!」基哥說。

何以基哥一定輸?記者不明,他也不明。「如果沒有科學的證據,那只是你個人看法,不能說如果不讓步就打你。初選是我們3人間比賽,不是我們3人分別對鄭泳舜的結果,不能反映我輸給鄭,沒具體科學數據,如何要我接受結論?」不過為大局着想,他只好引退。

民主派已群龍無首,基哥也覺得政黨三四個就夠,但如今政黨達10多個,分泛民、自決、本土等立場。「好比一隊波,有前鋒、中場、後衞、龍門,大家要一條心去贏場波。先有默契再有配合,還要互相欣賞,如果前鋒罵中場、中場罵後衞,那就慘啦!現在卻是民主派互相攻擊,只有自己最好,那已是分裂的因素。」

他坦言民協不夠力,一些大黨應承擔更多責任,「很多事情大黨更有條件做」。記者慨嘆大勢已去,他不忿地說:「政治沒有大勢已去,除非你整個地方炸掉,不剩一個人。只要有人,問題去到一個地步,不管人數多少都會出聲!政治是永恒的,秦始皇那麼惡都被人推翻啦!」

激有多難?閙幾句粗口便是,所以沒有最激,只有更激。長毛、黃毓民如今也相對溫柔敦厚起來。「大家一隊波,不是打低對方自己就變強,而是變得更弱。如果你打低對手,然後變成自己一部分,那就是1加1等如2;以敵對態度對付民主派的人,就是出現分裂,大家都受傷。」

一切由北京開始

票王儼然球王,就像美斯、C朗、尼馬,如果像美斯助攻隊友擊敗對手,自是球隊之大福;若像C朗獨食,卻能以一己之力入波,那也是小福;最糟糕像尼馬,與隊友搶射12碼,甚至控制哪個隊友上場、如何排陣,絕非球隊之福。

遙想當年,基哥與中央政府又傾又砌,如今已經沒有傾的土壤,只有砌的喊打聲。「八十年代談基本法,全世界一起談,談好再上去北京,上面修訂下來再談,三上三落。結果得出大致可接受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在是否要再談呢?」

他自己也覺得不可能,現實是港人不信北京,北京不信港人。「我希望大家明白,八十年代曾經有過一起傾點東西的過程。不過,傾完北京老是釋法,改這改那,《基本法》早已變了樣,這讓我們如何再信你?所以,一切必須由北京讓步開始,北京起步;北京不讓步,起步不了。」

任何協議都要一起捍衞。九七回歸後,基哥就放棄又傾又砌,因為一國兩制下應找特首董建華,而不是向北京反映。「董生很捍衞一國兩制,一次內地文化部門要來香港採土,他覺得兩制下內地官員不該來港而一口拒絕;後來官員不在其中,活動才得以舉行。」特首應挺身捍衞一國兩制,不該與內地官員「行埋」。

基哥這次為民主派多贏幾個議席而退出「Plan B」,這種政治情操學自周公旦和周恩來,「周公旦為周朝制禮作樂,訂下很多制度,特別是大哥周武王死後,他作為攝政王執政,當時大家都說他將來肯定不把王位給姪兒,結果姪兒到了執政之齡,他把王位還給他,是為周成王。這種情操在那個時代不易,我很欣賞。但除情操外還要有料,作為政治人,必須有智慧和情操。」

政治人物還要在惡劣環境下救人,基哥覺得文革時期的周恩來做到了,「周恩來在文革救過很多人,並且穩住惡劣的情況不致去到那麼盡。那年代有人頂住毛澤東實在不容易,當然,我也欣賞他能救那麼多人,那麼大的浪隨時連自己也沒命。」此時撕裂的香港何嘗不是一個巨浪?他雖不出戰2020立法會選舉,仍會繼續發揮影響力。

基哥相信潛移默化,「我中學就喜歡看諸子百家,尤其《莊子》、《老子》。看這些書的人不會那麼激,覺得這個世界有基本真理,只要有道理可解釋給人聽,你會覺得能說服人。彼此互相影響,自然形成文化、傳統,甚至更高的價值觀。」

馮檢基小檔案

年齡:64歲、祖籍:東莞

身份: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前主席、前立法會議員、扶貧委員會委員、前區議員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1761307/無得傾得個砌++馮檢基好無奈
Good0Bad0
2018/02/08, 10:24:08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