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仙姐大壽】白雪仙姪兒:再認仙蹤
仙姐昨晚九十大壽,以劉培基為她設計的香檳色禮服登場,到賀的包括七公主(左起)王愛明、馮素波、沈芝華、陳寶珠、(右起)薛家燕、蕭芳芳,以及特首林鄭月娥。
鄭天儀攝
七十多年前,陳家女孩跟隨粵劇名伶父親的腳步,走入梨園學唱戲,16歲初任正印花旦,十年不到,從虎度門到大銀幕公仔箱,香港無人不識她。六十年代末退休,仙迷只好緬懷她的優雅、仙氣、傳奇……
2018年5月15日,仙蹤飄飄再降臨,家人為她辦了一個有今生未必有來世的盛大private party,席上賓客人手一冊《再認仙蹤》,《果籽》獲授權這幾天轉載部份訪談內容,一親仙氣。
她叫白雪仙,本名陳淑良,今年90歲了。
***************************************************
打從小時候我就已經跟「媽媽」很親近。「媽媽」是我姑母,在姐弟中排行第九,人稱「九姑娘」;我爸爸則排行第十。或許媽媽從來沒結婚、沒小孩子,所以我跟我哥哥和弟弟從懂事開始就稱呼九姑媽「媽媽」。
媽媽一向給人家「要求高」、「嚴厲」的感覺,許多人亦對她倍感敬畏。可能是緣份,也可能是從小就無法無天,我從來都不怕這個「九姑娘」。反而小時候每逢要到她家裏去就興奮莫名,因為她家像遊樂場般又大、又熱鬧。我猜大抵是這種不知天高地厚、「膽生毛」的個性,反而讓媽媽心裏舒坦沒有隔膜而特別投緣。
也說不定,她覺得眼前的小孩還真有點兒天份,不太笨。
直到今天,媽媽還不時提起我小時候「畫公仔」畫得多麼好,馬兒畫得多麼維肖維妙。可惜沒有好好利用、栽培這繪畫天份,沒能成為藝術家而感到有點遺憾。
1989年我從加拿大回香港找工作,媽媽看我一個人呆在港不知幹甚麼,就主動問我要不要去學電影製作,說可以給我介紹介紹。我一刻的傲慢,令我回絕了這位老人家的一番美意,亦從此跟娛樂圈擦肩而過。
匆匆三十年,或許我願意,這些年還可以去做藝術家,去當娛樂大亨,但我偏偏放棄了,把寶貴的時光就這麼浪費掉。可是媽媽沒有。
這三十年來,媽媽是一邊到文華嘆下午茶,一邊通過任白慈善基金繼續投入粵劇製作,鍥而不捨的將粵劇最好的一面在舞台呈現,為的是在做善事的同時,讓慷慨解囊的捧場觀眾能全情投入,盡興而歸。事實上媽媽不是太注重一台戲能募捐多少,反而她對製作演出的要求就十分著緊。
聽說去年籌備上演《蝶影紅梨記》,單是劇本媽媽就改了七次之多。
媽媽常常說,藝術是無底深潭,只能夠盡力做到最好。
我沒資格批評一齣粵劇好壞,也不敢說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但這些年來投身企業管理工作,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和投入的程度等等,我還懂得分辨。媽媽不僅是專業、敬業、投入,她還不斷的去創新、不停地為粵劇注入新元素、新的生命力。只要能提升粵劇的素質,離經叛道又如何?所以她不管你東方西方、傳統現代、還是京劇好萊塢電影,覺得合用的她都信手拈來,將這些有用的元素「借」到劇裏去。
前一陣子,我們晚上在媽媽家重看她六零年代拍的彩色電影《李後主》,我忍不住讚了一下她在戲裏穿的一套帶金的紫顏色戲服漂亮,媽媽的回應是挺令人感意外的。她說:「你知不知道這個顏色當時在日本很時髦的?」
半個世紀以前,媽媽已經是革新粵劇的先驅。二次大戰結束後,電影業開始蓬勃,加上其他新生娛樂搶走了不少觀眾,舞台粵劇開始走進低潮。媽媽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革新粵劇,重新吸引觀眾入場看戲、重投粵劇的懷抱。但媽媽的貢獻不止於此;在革新粵劇的過程中,她除了將粵劇變得更雅俗共賞,戲更富張力、更富娛樂性外,她更將粵劇的藝術地位大大提升。
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更是我們香港的重要文化遺產,構成了我們文化身份的一部分。媽媽功不可沒。
媽媽「唱、做、白」的好毋庸置疑,「白雪仙」的個人演藝成就早已登峰造極,但她窮畢生之力卻在背後不遺餘力的推動這個傳統藝術向前衝,期望可以緊貼到社會步伐而不被拋離得太遠;她不遺餘力地革新、創新粵劇製作,吸引口味不停在變的新觀眾繼續入場。
我覺得這才是媽媽最大的成就、對香港的最大貢獻。
打從開始構思媽媽這一次九十大壽的晚宴,除了希望能令媽媽可以和各位來賓分享她生日的喜悅,亦想趁這個機會對她老人家的成就和貢獻致敬。
這一次的晚宴我們有幸能邀請到九位不同藝術界別的大師,通過他們的獨特風格演繹包括媽媽在內不同的粵劇元素,創作不同的藝術品,作為對她老人家的祝賀,亦重新肯定粵劇在現今香港藝術界的地位。
與此同時,著名時裝設計師劉培基先生亦一如既往的幫媽媽設計了生日晚宴的禮服。
除此之外,今晚亦得到一班很尊敬媽媽的表演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鼎力相助,設計製作今晚所有的表演項目,演繹媽媽不同的作品。
我們也很高興能邀請到不同年齡段的年青人和少年參與今晚的節目表演,標誌著粵劇承傳的重要性。
這本書是為了今晚生日晚會製作的場刊,訪問了不同的表演參與者和他們對表演項目的製作、演繹。但這書也是一系列的文章,希望能從不同角度去探討媽媽對粵劇的熱情和她那身體力行、那鍥而不捨地不斷革新粵劇的精神毅力。
所以這裏也包含了一些教育家和劇評家的訪問,也走訪了九位跟媽媽有私交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好讓大家對媽媽在粵劇界所付出的努力以至對它的願景有一個新的認識和體驗。
感謝周大福、Swarovski Gemstones慷慨支持香港文藝傳承,為粵劇出一分力、贊助了今天的盛事。
籌備生日晚宴的過去六個月,有幸遇到很多有心人投入了他們的熱誠和時間去支持整個活動,由於大家都有共同的理念,所以很多事情才能順利完成,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謝。過程中也少不免要跌跌碰碰,也許是我太掉以輕心,畢竟這不是一個一般的生日會,要盡善盡美符合各界期望,也著實有點不容易。想放棄的念頭也的確在腦海中閃過,但每當想起媽媽一位朋友的一番說話、想起媽媽,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咬緊牙關再嘗試。這位前輩說:「你明白嗎?白雪仙不是屬於她自己的,她也不止是屬於你們姓陳的;白雪仙是屬於香港的。盡盡綿力,幫香港做點事吧。」
今天晚上除了是媽媽的九十大壽、她人生以至粵劇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以外,我們也希望能為香港粵劇揭開新的一頁,祝願往後繼續仙蹤處處。
撰文:陳以聰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516/20391782
+++++++++++++++++++++++++++++++++++++++++++++++++++++++++++++++++
原來咁複雜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