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真劏房戶行劏房展:有獨立廚房同廁所已心滿意足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8/05/23/3617209/20180524_sub415newnewnewnewAD_clean_w.mp4
現時劏房戶的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5.3平方米。
「陽光充足」、「私隱度高」、「名師設計」,通通不是新樓盤的廣告標語,是劏房展中用以諷刺扭曲香港住屋現象的街招。香港劏房問題日益嚴重,近21萬人在狹小擠逼的劏房生活,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舉辦《室宿一覺》住屋視覺藝術展,策展人黃嘉浚(Steven)指劏房戶面對三大主要問題,包括租金高昂、越住越小和越住越差,基層市民候公屋時間漫長,第一次配屋需時平均5.1年,他們唯有一直捱貴租住劏房。透過展覽,他希望市民明白住屋是一個權利,非一個炒賣的工具甚至產品。
展覽邀請五位本地藝術家透過畫作,呈現劏房的惡劣情況。其中陳彥安(Ann)的作品探討「適足住屋權」,即聯合國作為界定人類住屋的標準,包括住屋權保障、設施供應、可負擔性及宜居程度等。Ann曾到訪朋友和親戚居住的劏房,直言環境不至於最惡劣,但看過其他劏房的設備便有感而發,他指出:「窗戶可以帶給我們新鮮空氣和陽光,但有些劏房連一扇窗也沒有,廁所環境也令人不滿,連一個可以讓你思考,享受上廁所時間的獨立洗手間也沒有。」另一位藝術家游樂(Frank)因工作關係有較多進出劏房的經驗,他覺得「廚廁共生」是常見的畸形劏房間隔,他說:「劏房家庭的煮食環境衛生太差的話,住客寧願買外賣和吃快餐,變相加重他們生活負擔。」
除藝術畫作,由四人組成的建築師團隊,參考附近一高尚住宅的圖則,把一個千呎單位劏為二十戶,在其中四個「單位」裏以裝置藝術揭示劏房苦況,普遍人都清楚劏房的空間不足,但未必意識到其他問題,相依為生的蛇蟲鼠蟻、天天上演的劏房意外、不能割捨的人和雜物、奇形怪狀的劏房間隔等。建築設計師徐壠軒(Stefan)在圖則原本的露台及工作平台位置搭建了一間天台屋,他說:「由於劏房平面空間不足,所以內部設計通常會向高發展。」對大部分人來說基本不過的窗戶,對劏房客來說卻是奢侈品,Stefan提到一個荒謬的例子:「一個住宅裏有窗戶正常不過,但有些劏房戶的窗正正對着對面大廈的排風口,食肆的油煙不斷傳進去,所以他們寧願挑無窗的劏房,起碼便宜一些。」
住了七年多劏房的邵先生原本住在大埔一個不夠60呎的單位,月租$2800,沒有窗和煮食設施,後來搬至現時位於荃灣100呎的單位,月租$4800,在展覽中看到其中一個「示範單位」天台屋時,直言:「雖然我住的也是劏房,但起碼獨立一家一主,而且比這裏大,同樣月租的話,我不可能願意搬過來。」劏房意外時有聽聞,邵先生以自住劏房為例,發現也有安全問題,「那時看着劏房業主安裝消防喉,我嘗試開了卻聽不到水聲,所以我懷疑那是假的。」問到雜物擺放的情況,他惟有動動腦筋,在單位內自己造個高台放置雜物,以免置於地上絆倒。講到理想家居條件,邵先生坦言:「以我們這種升斗市民來說,理想家居就說不上,但起碼要有最基本的條件,有獨立廚房和廁所,就算只有百多呎也心足了。」
對住劏房的人來說,儲存雜物是一大難題。
邵先生住劏房7年多,坦言能負擔一個有獨立廚所和廚房的居所已心滿意足。
本地藝術家Ann,指有些劏房甚至不能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展內也有劏房「示範單位」,展示出不人道的生活狀況。
《室宿一覺》住屋視覺藝術展
地址: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2號室
展覽日期:即日至5月25日
記者:鄧天蔚
攝影:伍永健、許先煜、蕭志南、伍慶泉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
苦中作樂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