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知的資本論:蔦屋書店



十多年前去東京澀谷,站在那人潮洶湧的十字馬路,望着Q-Front大廈牆身投影,感覺東京真的很時尚。每次我總會走到Q-Front那邊的Shibuya Tsutaya看看CD、書本雜誌,因為他們營業至深夜。今天我又站在Tsutaya蔦屋書店門前,不過地點換了,是台北信義區。兩個月前在大阪,我先後去了梅田車站Lucua的梅田蔦屋書店,為了一睹那長一百五十五米呈橢圓形Magazine Street,然後專程坐車去大阪府枚方市看總店,望見那一堵幾層樓高的書牆,真的有一種在聖堂朝聖感覺。蔦屋書店是文化企業大集團,2014年全國共有一千四百四十四間,擁有店內消費積分卡T-Card會員共四千一百九十八萬人,控股公司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在東京主板掛牌。

但真正令人感動的,不是商業上成就,或是那些具設計品味的書店空間,而是書店承接的公共圖書館改造計劃:武雄市圖書館。目前日本有三處公共建設,一年的遊客人數達百萬人次:包括人口三十五萬的北海道旭川市旭山動物園,人口四十六萬的石川縣金澤市的21世紀美術館,以及人口只有五萬的小城佐賀縣武雄市的武雄市圖書館,這圖書館成為了近年日本文化奇蹟,而創造者是武雄市長樋渡壠祐及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今天我介紹就是以二人對談作序的作品《知的資本論》,作者增田宗昭,日文版2014年面世,中文版今年面世。書本內容是他對企業CCC的經營理念。

知識行銷
增田宗昭認為在消費社會初階,物資匱乏,所以物品本身已具充份價值,只要是產品就可以賣得出去,戰後日本初期就是。第二階段是經濟高度成長期,物質充裕,價值的主軸從物品本身移至選擇物品的場域,即購買及銷售平台,誰能為顧客提供更有效的平台,誰就為顧客創造出更多價值,這是超級市場、大型百貨公司、連鎖店的黃金時代。今天已經踏入第三階段,平台氾濫,有實體店也有網上店,單純提供平台無助為顧客提升價值,平台林立,即使提供舒適空間供顧客挑選商品,也絕不足夠,要讓顧客認同,就要靠「提案力」,即為顧客找出最具價值的商品,而選擇的標準,就是由商品呈現出生活風格,稱之為「生活風格提案」。蔦屋書店不是書本超市,而是透過書本的知識,向顧客傳遞出一種生活風格。增田宗昭八十年代在大阪枚方創業時,就已經將書、音樂及電影三合一。

策展時代
今天企業能否為顧客提供價值,不是取決財務資本,而是智慧資本,所以他將書命名為《知的資本論》。財務資本年代追求效率,公司呈垂直結構,由上而下形成一種強調「報告、聯絡、商量」的工作文化,但若公司是以設計力、創造力、知識為本時,任何人員均須對設計敏感,垂直結構是無法培訓出這種員工。書店需要是「知識策展人」,他們是懂得相關的知識,然後選取優質書本,展示並介紹給顧客,他們不是傳統的售貨員。這些策展人不能再按傳統圖書分類法上架、擺貨、點貨,增田認為「書店銷售的不是書籍本身,而是書中呈現的生活形態。」這些員工要有主動性、有創意及執行力,不是傳統等候上級指示的僱傭關係,而是建立在平等並列的關係中,作者表示他在籌備大受好評的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時,終於明白了這道理。而代官山店的成功,直接促使了武雄市長邀請他成為圖書館改革及管理者。
香港花巨資搞創科,而社會對知識卻毫不重視。如果西九文化區有一間蔦屋書店,多好,但我相信這是不會發生。


武雄圖書館以用家經驗為出發點,改變傳統圖書分類及展示方式。


創辦人增田宗昭的作品《知的資本論》。

撰文:劉細良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ulture/daily/article/20180525/20400469
+++++++++++++++++++++++++++++++++++++++++++++++++++++++++++++++++
冇性趣
Good0Bad1
2018/05/26, 12:40:46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