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濕重易患香港腳 脾虛濕熱要健脾


踏入夏季,許多人會到泳池及沙灘消暑暢泳,但原來危機四伏,一不小心便會感染到具傳染性的皮膚病──足癬。香港人體質偏濕重,而且脾腎不足,較容易受到俗稱「香港腳」的足癬困擾。足癬被稱香港腳,要追溯至鴉片戰爭,當時進駐香港的英軍在高溫潮濕環境下,足部都得到痕癢脫皮的紅疹,於是,當時就把這種皮膚病叫做香港腳。

足癬大致分三種,第一種為趾間型,腳趾之間脫皮、變得柔軟糜爛,並伴隨強烈搔癢感;第二種為小水泡型,患者的腳底長出細小的水泡,穿破後會流出液體,嚴重痕癢;第三種為厚皮型,患者腳底的角質變厚,粗糙並容易引致龜裂,並不會出現搔癢及水泡,患者不易察覺,會誤以為是老化乾燥。
中醫古籍稱足癬為腳濕氣、腳丫癢爛、田螺泡等病名,均指本皮膚毛病。《外科正宗》曰:「婦人腳丫作癢,乃三陽風濕下流,凝聚不散,故先作癢而後濕爛,又或足底彎曲之處癢濕皆然。」本病好發於成年人,兒童較為少見。夏秋季節為重,春冬為輕。中醫認為,本病由脾胃兩經濕熱下注而成。平日愛吃生冷、辛辣食物,或本身體質屬於脾腎陽虛濕重,或居住於潮濕地區,或多時間在水中、潮濕地方工作,因水液浸漬皮膚過久,繼而感染濕毒所致。因此,即使香港腳具有傳染性,都要視乎接觸到患者的人,本身體質是否濕熱蘊結,才會發病。反之,身體健康的人士若接觸到真菌,都有機會不被感染。


註冊中醫師陳狄麟。


濕重體質香港腳患者的飲食指南。

曾經有一位任職救生員的男士來就診,患者雙足底皮膚痕癢多月,腳趾縫間潮濕、糜爛,有液體滲出,一脫鞋便傳出腳臭味。患者本身以為自己因飲食不節,患上濕疹而前來求醫,但經一番解釋後,知悉自己原來因雙足經常涉水,又不常穿拖鞋保護腳部,導致感染香港腳。患者診斷為脾虛濕阻,熱毒熾盛。經過處方的內服中藥及外洗方藥,患者足癬已完全康復,並叮囑患者以後上班時要好好保護雙足,穿着拖鞋,保持雙足清爽。

香港人患上足癬,多與濕重有關。因此飲食需要戒口,少吃甜食、生冷、辛辣煎炸及難以消化的食物,如蛋糕、糖水、糯米、花膠、芝士、牛奶、凍飲等。在天氣較潮濕的日子,可酌量食用一些健脾化濕的食材,例如薏米、淮山、扁豆、冬瓜等。

香港腳容易復發,故此預防比治療更重要。當踏入雨季或潮濕天氣時,應盡量保持雙足乾爽,避免讓雨水長時間浸濕雙足,並保持趾縫清潔乾爽。糖尿病患者及血液循環欠佳的人士須加倍留意足部衞生。其次,香港腳具有傳染性,如家中有成員患上香港腳,拖鞋、地毯等用品不應與他人共用,患者襪子亦須獨立清洗,並放在太陽下晾曬。盡量選用純棉襪,其吸汗能力較强,可保持雙足通爽透氣。最後,於公眾地方如泳池、桑拿、健身室等應穿拖鞋,避免赤足,如皮膚有損傷應妥善護理。若皮膚破損出現紅腫疼痛,甚或化膿,應立即求診。

撰文:中醫陳狄麟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wellbeing/daily/article/20180602/20408650
+++++++++++++++++++++++++++++++++++++++++++++++++++++++++++++++++
好慘,不過關中醫乜事
Good0Bad1
2018/06/02, 10:38:48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