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眾志訪問指六四「OK」 受訪女學生:我好想快啲走,咪敷衍佢哋
豬心記者 Read write and seek
https://www.facebook.com/piggyreporter/posts/975804265929352
【00後的六四觀】 |有關女生回應
| 關於六四屠城「清場」——真的覺得 OK?|
前言:
昨晚,由「香港眾志 Demosistō」拍攝的短片「 邏00後大測試!經典電影識條鐵」,其中最後十秒有這樣一段:
// 問:你覺得咁樣用呢種方式去清場啱唔啱?
答:嗯……我覺得 OK 嘅……//
答案,旋即在網絡瘋傳——究竟她在回答前,對六四「清場」有多少認知,才有這個答案?而發問那位,假設面前的學生完全對「六四事件」沒有基礎知識、概念,她給予怎樣的資訊,令受訪者回答問題?
今午,片段中那兩名中一女學生,就自己有關言論,由家長陪同下,接受我的訪問——得雙方家長同意,我純粹用網絡身份,將相關訪問在敝版發表,由公眾判斷當日訪問狀況,女生回應緣由;訪問前,亦跟兩名學生強調,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若純粹為澄清而混淆事實,「香港眾志」該有全條完整訪問片段,半點騙不了人,而我的角色是中立。
2005年出生,土生土長的香港新世代,怎樣看「六四」事件……甚至,他們整整一代人,對政事有何認知?
*************************************************************
| 答應「打格仔」始接受訪問 |
回答「我覺得 OK 嘅」叫 Kitty,跟同學 On 於放學後途經葵芳廣場門口,當時「香港眾志」有一持攝錄機的男生,與兩名女生趨前問她倆可否接受訪問。據 On憶述,自己當時是拒絕接受訪問,想「轉身走」:「佢哋話打格仔……否則,唔會接受。(點解咁驚接受訪問?)因為我好怕出街(即刊登)。」
她倆肯定的說,對方並沒有說自己是甚麼機構記者,亦沒有表明自己是「香港眾志」成員,亦不認識這個政黨,以及收音咪上印有「香港眾志」的標誌;而 Kitty補充,以為他們是大學生的訪問而已。
甫開始訪問,對方先取出三幅與電影有關的圖片,「問我們認唔認得啲圖片,同埋覺得個場景做緊啲咩……我認得第一幅是家燕姐……幅幅圖都唔係太知道講甚麼。」Kitty說。
最後,對方取出一幅「坦克車」的圖片。(即片段上播出「六四」那幅經典歷史照片)Kitty說:「佢問:『你覺得係咩嘢?問我哋前面的人(坦克車前)做甚麼……我答『應該係指揮緊的人』……我以為係戰爭嗰啲片。』
On說,對方有解釋「六四」是甚麼:「有一班人示威,好似六月四日那晚出動……」(出動做甚麼?)好像去天安(門),唔知做咩。」
Kitty續說:「我唔係好肯定係好人定壞人……其實,我都唔係好專心聽佢(眾志成員)講咩,當時周圍都好嘈,想快啲走……跟住,佢問我覺得點,便講『覺得 OK 』佢好似講過坦克車碌過啲人,我以為是壞人,咪答『OK』。」
「你覺得壞人就可以被坦克車碌過?」記者問
「又唔係……不過,我好想快啲走,咪敷衍佢哋,講 OK。
「佢哋無講有幾多人(死傷),我以為是意外,碌死咗個人。」Kitty說。
不過 On肯定的說,自己最後有講過「好慘」,只是片段沒有播出。「佢哋有問知唔知六四,同喺邊度知,我有答知道有件咁嘅事。(媽媽訪問後補充,小學階段有跟子女淺談六四事件)」
**********************************************************
|從未了解六四始末|
跟兩位 00後做訪問,要有相當耐性,單是一條問題的「前文後理」,我需要重複兩次,Kitty仍未太清楚自己的答案引起軒然大波,反而On今早看過部分網絡言論,覺得不開心而哭,有意識遭網絡欺凌──
兩位學生,從未見過那幅「六四」經典歷史照片:王維林在北京長安街隻身阻擋解放軍的坦克車隊前進一刻的照片;今年中一的中國歷史堂,才剛剛教隋朝。
問她倆「示威」是甚麼?
Kitty說:「即係佔中嗰啲……拿住牌在街上行。」學校並沒有解釋「示威」意思和意義──即爭取權益,遊行示威有目的等等,她倆概念含糊。
究竟「清場」是甚麼?為甚麼Kitty回答「覺得 OK」?她再看一次片段,像清醒了一點:「其實,當時我連她講咩都唔記得清楚,唔記得。佢好似有問『啱定錯』,我都唔知答咩,就答『OK』好似中性啲。」
容許我用自己對「六四」事件的定義,再問一次兩位中一學生的看法──
「六四,是一班大學生,當中有中學生,亦有市民,為爭取民主,自己該有的權益而聚在一起表達意見……當時有學生絕食,亦有市民聲援……最後,這場運動遭武力鎮壓,有人民死傷,發生『清場』事件,結束整場運動……你們有何感受?」
「政府應該好好聽人民講嘢,不一定用暴力……殺人很殘忍。」Kitty 答。
「很殘忍。政府體會唔到市民感受,就算市民做甚麼,不可以用暴力。」On說。
當清楚聽過「六四」事件大致內容,(Kitty事後有上網大概看過些少資料),若自己對六四「清場」,回應用「OK」,Kitty又怎樣再看一次自己的答案?
「吓──會覺得我很差,無禮貌……我一定不會再用這個答案──如果聽清楚的話(當時眾志成員對六四的解釋),嗰時我真係心不在焉。」
*************************************************************
| 採訪後記 |
兩位小女生,其實很怕訪問。當我開着錄音機,或想側面拍攝,她倆表現不自然,甚至抗拒。問她們在今次事件學到甚麼,On很快便說:「以後一定不會接受訪問!」記者聽罷,不是味兒。
多年來與不同年齡的兒童、青少年訪問──他們的習性、表達方式,甚至用字,你以為在課堂久經訓練,應該較十年前那脫更佳,事實上,成長於網絡的一代,你要求跟他們面對面詳談,不是位位也有與人侃侃而談的能力,甚至不消一會,他們的專注力已不知在哪裡,我得具體形容,同一條問題換兩個形式發問,始得到較具體的答案。
然而,想要小朋友,中學生一些Soundbite卻不時具有瘋傳的特性,記者怎樣把關?要知道,他們未成年,記者亦有責任去保護他們。
我可是因為「六四」而矢志當記者的一代,對「六四」晚會的看法,近十年也別有體會──不過,身為成年人,任何政治立場也好,當我們看新世代對「六四」也需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看:那可不是他們貼身的歷史事件,並不是生於香港便必然了解始末;跟他們談佔中還可以。
新世代是否需要了解「六四」,個人意見是必須;是否需要參加晚會?去,看一個存在香港差不多三十年的紀念活動,旁觀仍有人堅持的意義,也是另一種觀察──當然,你是哪一個派系,演繹又不同。
正如,我寫這個訪問,不同人賦予我的目的也不同──不過,既然我是記者,訪問來到我手便寫──唯一,你覺得我不中立,便是我用自己的字眼,給兩位女生有關「六四」的定義……這樣,才可以給各位指責她們的網民,也公道一點,重新看這對學生的答案。
答應做這個訪問,是因為我仍相信我們香港的學生,是善良的一群,不會覺得用暴力對付人,會覺得「OK啦」——這是我昨晚看到片段第一個反應,我相信人性——當然,你可以覺得這是非理性,特別是活在今日的香港……
我們仍抱持甚麼價值,看人,看歷史?
https://www.facebook.com/piggyreporter/posts/975804265929352
【00後的六四觀】 |有關女生回應
| 關於六四屠城「清場」——真的覺得 OK?|
前言:
昨晚,由「香港眾志 Demosistō」拍攝的短片「 邏00後大測試!經典電影識條鐵」,其中最後十秒有這樣一段:
// 問:你覺得咁樣用呢種方式去清場啱唔啱?
答:嗯……我覺得 OK 嘅……//
答案,旋即在網絡瘋傳——究竟她在回答前,對六四「清場」有多少認知,才有這個答案?而發問那位,假設面前的學生完全對「六四事件」沒有基礎知識、概念,她給予怎樣的資訊,令受訪者回答問題?
今午,片段中那兩名中一女學生,就自己有關言論,由家長陪同下,接受我的訪問——得雙方家長同意,我純粹用網絡身份,將相關訪問在敝版發表,由公眾判斷當日訪問狀況,女生回應緣由;訪問前,亦跟兩名學生強調,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若純粹為澄清而混淆事實,「香港眾志」該有全條完整訪問片段,半點騙不了人,而我的角色是中立。
2005年出生,土生土長的香港新世代,怎樣看「六四」事件……甚至,他們整整一代人,對政事有何認知?
*************************************************************
| 答應「打格仔」始接受訪問 |
回答「我覺得 OK 嘅」叫 Kitty,跟同學 On 於放學後途經葵芳廣場門口,當時「香港眾志」有一持攝錄機的男生,與兩名女生趨前問她倆可否接受訪問。據 On憶述,自己當時是拒絕接受訪問,想「轉身走」:「佢哋話打格仔……否則,唔會接受。(點解咁驚接受訪問?)因為我好怕出街(即刊登)。」
她倆肯定的說,對方並沒有說自己是甚麼機構記者,亦沒有表明自己是「香港眾志」成員,亦不認識這個政黨,以及收音咪上印有「香港眾志」的標誌;而 Kitty補充,以為他們是大學生的訪問而已。
甫開始訪問,對方先取出三幅與電影有關的圖片,「問我們認唔認得啲圖片,同埋覺得個場景做緊啲咩……我認得第一幅是家燕姐……幅幅圖都唔係太知道講甚麼。」Kitty說。
最後,對方取出一幅「坦克車」的圖片。(即片段上播出「六四」那幅經典歷史照片)Kitty說:「佢問:『你覺得係咩嘢?問我哋前面的人(坦克車前)做甚麼……我答『應該係指揮緊的人』……我以為係戰爭嗰啲片。』
On說,對方有解釋「六四」是甚麼:「有一班人示威,好似六月四日那晚出動……」(出動做甚麼?)好像去天安(門),唔知做咩。」
Kitty續說:「我唔係好肯定係好人定壞人……其實,我都唔係好專心聽佢(眾志成員)講咩,當時周圍都好嘈,想快啲走……跟住,佢問我覺得點,便講『覺得 OK 』佢好似講過坦克車碌過啲人,我以為是壞人,咪答『OK』。」
「你覺得壞人就可以被坦克車碌過?」記者問
「又唔係……不過,我好想快啲走,咪敷衍佢哋,講 OK。
「佢哋無講有幾多人(死傷),我以為是意外,碌死咗個人。」Kitty說。
不過 On肯定的說,自己最後有講過「好慘」,只是片段沒有播出。「佢哋有問知唔知六四,同喺邊度知,我有答知道有件咁嘅事。(媽媽訪問後補充,小學階段有跟子女淺談六四事件)」
**********************************************************
|從未了解六四始末|
跟兩位 00後做訪問,要有相當耐性,單是一條問題的「前文後理」,我需要重複兩次,Kitty仍未太清楚自己的答案引起軒然大波,反而On今早看過部分網絡言論,覺得不開心而哭,有意識遭網絡欺凌──
兩位學生,從未見過那幅「六四」經典歷史照片:王維林在北京長安街隻身阻擋解放軍的坦克車隊前進一刻的照片;今年中一的中國歷史堂,才剛剛教隋朝。
問她倆「示威」是甚麼?
Kitty說:「即係佔中嗰啲……拿住牌在街上行。」學校並沒有解釋「示威」意思和意義──即爭取權益,遊行示威有目的等等,她倆概念含糊。
究竟「清場」是甚麼?為甚麼Kitty回答「覺得 OK」?她再看一次片段,像清醒了一點:「其實,當時我連她講咩都唔記得清楚,唔記得。佢好似有問『啱定錯』,我都唔知答咩,就答『OK』好似中性啲。」
容許我用自己對「六四」事件的定義,再問一次兩位中一學生的看法──
「六四,是一班大學生,當中有中學生,亦有市民,為爭取民主,自己該有的權益而聚在一起表達意見……當時有學生絕食,亦有市民聲援……最後,這場運動遭武力鎮壓,有人民死傷,發生『清場』事件,結束整場運動……你們有何感受?」
「政府應該好好聽人民講嘢,不一定用暴力……殺人很殘忍。」Kitty 答。
「很殘忍。政府體會唔到市民感受,就算市民做甚麼,不可以用暴力。」On說。
當清楚聽過「六四」事件大致內容,(Kitty事後有上網大概看過些少資料),若自己對六四「清場」,回應用「OK」,Kitty又怎樣再看一次自己的答案?
「吓──會覺得我很差,無禮貌……我一定不會再用這個答案──如果聽清楚的話(當時眾志成員對六四的解釋),嗰時我真係心不在焉。」
*************************************************************
| 採訪後記 |
兩位小女生,其實很怕訪問。當我開着錄音機,或想側面拍攝,她倆表現不自然,甚至抗拒。問她們在今次事件學到甚麼,On很快便說:「以後一定不會接受訪問!」記者聽罷,不是味兒。
多年來與不同年齡的兒童、青少年訪問──他們的習性、表達方式,甚至用字,你以為在課堂久經訓練,應該較十年前那脫更佳,事實上,成長於網絡的一代,你要求跟他們面對面詳談,不是位位也有與人侃侃而談的能力,甚至不消一會,他們的專注力已不知在哪裡,我得具體形容,同一條問題換兩個形式發問,始得到較具體的答案。
然而,想要小朋友,中學生一些Soundbite卻不時具有瘋傳的特性,記者怎樣把關?要知道,他們未成年,記者亦有責任去保護他們。
我可是因為「六四」而矢志當記者的一代,對「六四」晚會的看法,近十年也別有體會──不過,身為成年人,任何政治立場也好,當我們看新世代對「六四」也需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看:那可不是他們貼身的歷史事件,並不是生於香港便必然了解始末;跟他們談佔中還可以。
新世代是否需要了解「六四」,個人意見是必須;是否需要參加晚會?去,看一個存在香港差不多三十年的紀念活動,旁觀仍有人堅持的意義,也是另一種觀察──當然,你是哪一個派系,演繹又不同。
正如,我寫這個訪問,不同人賦予我的目的也不同──不過,既然我是記者,訪問來到我手便寫──唯一,你覺得我不中立,便是我用自己的字眼,給兩位女生有關「六四」的定義……這樣,才可以給各位指責她們的網民,也公道一點,重新看這對學生的答案。
答應做這個訪問,是因為我仍相信我們香港的學生,是善良的一群,不會覺得用暴力對付人,會覺得「OK啦」——這是我昨晚看到片段第一個反應,我相信人性——當然,你可以覺得這是非理性,特別是活在今日的香港……
我們仍抱持甚麼價值,看人,看歷史?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