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感情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尼泊爾地震三周年】震後重建緩慢 居民晚晚扎醒住帳篷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8/06/11/3629860/20180612_sub704newAD_mp4_w.mp4


在巴克塔普重建一幢樓高三層的房屋需要大約1000萬盧比(折合77萬港元),但政府最多只會資助每個家庭30萬盧比。

2015年,尼泊爾7.8級大地震令接近9,000人喪生,超過75萬幢房屋嚴重損毀甚至倒塌,過百萬人無家可歸。加德滿都盆地古城巴德崗(Bhaktapur),三年來重建進度緩慢,政府支援不足,不少人迫於無奈,需遷回有倒塌危險的舊居。

從沙塵滾滾的首都加德滿都走進巴德崗,仿如回到三百年前的尼泊爾,紅磚路日久失修,人每走幾步就踩中泥坑,每道木門也雕上祝福圖案的紅磚屋並排而列,路旁都是賣紗麗、賣家品、賣小吃等等的小店,跟三百多年前最不一樣的,是多了無數穿梭於街巷中,與行人擦身而過的電單車,還有因地震而倒塌的寺廟和民居。


沒有受太大損毀的建築物,暫時只是用木條支撐着,居民亦如常在皇宮廣場打發時間。


巴克塔普皇宮廣場中不少遺跡於地震中倒塌,至今仍未完成重建。


三年前,巴克塔普街道兩旁的民居因為抵受不住強震而倒塌;現時重建的房屋,不少仍參考傳統建築風格。

加德滿都盆地共有七個建築群,早於1979年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巴德崗皇宮廣場(Bhaktapur Durbar Square)和附近的民居建築是其中之一,惟三年前的大地震,令該城大部分房屋和寺廟受到破壞。


近年大量農村人口遷至首都加德滿都,缺乏城市規劃下,當地人可謂「插針式」起樓。


除了資金問題,缺乏建築材料和技工也是尼國重建緩慢的重要原因,有居民找不夠建築工人,索性自己一起「落場」。

三年來,整個國家75萬幢嚴重受損的房屋之中,只有約9萬幢完成重建,雖然政府會提供資助予居民重建家園,可是資助審批進度緩慢,即使居民獲得全數資助,亦只有30萬盧比(約23,000港元),居於巴德崗的建築學教授Shyamsunder Kawan無奈解釋,在該城如果要重建一幢三層高的房屋,需要大概1,000萬盧比(約77萬港元),「30萬盧比只夠清理原址的頹垣碎瓦。」


不少居民在地震後一直住在帳篷,即使近年遷回屋內,也只可用帆布遮起受破壞的牆身,沒有能力重建家園。


Kawan教授在巴克塔普所住的房子,在三年前整幢倒塌,近月才完成重建,一家人終於不用再借宿親戚家。


當年7.8級強震,令加德滿都盆地逾500個古跡受到破壞,圖中位於加德滿都皇宮廣場(Kathmandu Durbar Square)的三層高寺廟更是整座塌毀。

為了重建家園,不少人只好賣田賣地,或向銀行貸款,一些貧窮的居民如Rashila一家六口,迫於無奈在一年前遷回有崩塌危險的舊居。20歲的Rashila和家人在地震發生後接近兩年時間,也是住在帳篷或借宿親戚家,去年搬回巴德崗的房子,原本三層樓高的房屋剩下兩層,而且到處可見裂縫,每晚一家六口也要逼在地下的客廳,席地而睡。


Rashila一家六口死裡逃生,地震當日她目睹整條街道一半以上的民房全塌,滿天灰塵。


尼瓦爾人(Newari)是加德滿都盆地的原住民族,他們的傳統建築以紅磚和木雕為主。

其實早於11世紀,已有加德滿都盆地發生強震的紀錄,據估計,盆地每7、80年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Kawan教授認為尼泊爾雖然是一個小國,但人民十分頑強,希望新政府上場後,可加快重建步伐。

記者:劉卓瑩
攝錄、剪輯:王大權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travel/daily/article/20180612/20417559
+++++++++++++++++++++++++++++++++++++++++++++++++++++++++++++++++
好慘
Good0Bad1
2018/06/12, 12:20:08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