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創意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周末藝遊】舊衣再造的力量 日本藝術家×香港街坊織巨龍



日本作家二宮敦人的暢銷書《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提到,日本最高藝術學府東京藝術大學──即坂本龍一、村上隆等殿堂級藝術家的母校──有兩類畢業生,一類是畢業後順利找到固定工作的人,他們被歸類為「敗組」,佔的數量相當少;而真正的勝組,則是過半數「下落不明」的人。在仍是「工地」的保育項目、位於荃灣的「六廠」內,裝修氣味濃烈,我們找到「下落不明」的田口行弘。天拿水的氣味沒有打擾他埋頭苦幹,織織復織織。

田口行弘在2004年於東藝大畢業不久,就移居柏林,從此過着「行為藝術家」般的生活,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不同的實驗。五年前,他在柏林一塊空地上用廢棄物料建屋,並在這間沒水沒電的房子生活了一年半,期間陸續吸引附近的露宿者、藝術家進駐。他們在他的房子之外又建了好幾間簡陋房子,變成一條多元文化村。一年半後,房子起火,他們被逼遷。田口把房子的殘骸收拾起來,放在一個貨櫃中,三年後在丹麥展出。

田口更出人意表的「藝術」,其實是在香港發生。在九年前,他為本地一間畫廊創作一件作品,要拍下自己跳海的場面,他在觀塘公眾碼頭一躍進海中,路人以為他自殺而報警,結果發現他自行爬上岸,虛驚一場。

別以為這類藝術家都是怪模怪樣,田口的親和力十足,對街道上的一舉一動、一草一物,都充滿了洞察力,也吸引了途人一起與他動手做勞作。他數度來港,也是用街頭找到的東西去編織成藝術作品。

用廢舊布料作媒介,織龍凝聚社區的田口說:「我覺得我們的人生之中有太多物質了,也丟棄了好多東西,包括衣服。捐贈舊衣服去非洲只是其中一個處理廢物的方法,其實這些物料可以有更多用途,更有創造力。」

本來在東藝大學習繪畫的他,自數年前受紡織文化藝術館邀請數度來港後,就專注於布料創作。「六廠本身是香港紡織業的見證,我想做一點東西可以回應這個場地。衣服和編織有很悠久的歷史,是一門難度頗高的手藝。但現在我們要得到一件衣服太容易,到處都是fast fashion,但如果你要落手落腳去織一件衣服出來,就要很多時間和心機。我覺得現代人很需要重新接觸這門手藝,對傳統有新的認識,過程中,分享是很重要的。」

田口的作品,都不是為自己而做的,而是非常重視大家參與的過程,兩年前來港,他在燒味舖外和街坊一起編織,不過在香港地,你願意豁出去,路人甲不一定有回應。「香港的環境很特別,尤其是在街上,香港人都很有活力,但很忙碌,街道很窄,有時很難叫人來一起參與,如果在公園或廣場會好一點,在繁忙的街道上,路人會覺得我有點怪,但我不在意,事實上有些途人是因為覺得我怪才停下來一起玩。」田口笑說。


藝術家田口行弘以舊布料為創作媒介,準備與街坊一起編織巨龍。


田口行弘指出,紡織是人類的古老技術,現代太多fast fashion,令人忘記手作物件的可貴之處。


田口曾在土瓜灣一個燒味舖的簷篷下編織,吸引了途人一起參與。

香港仔拜訪名師 學中式紮龍技術
有過以往的經驗,今次他想到更有效令大家參與的方法,就是織一條龍。「如果我們織一件產品出來,最多只能給一人享用,但我想做一些所有人也可共享的東西。於是我想到龍,它在華人文化中人人熟悉,而舞龍也是一個華人熟悉的傳統。」

為了學習中式紮龍技術,他去香港仔拜訪懂得紮龍和舞龍吳江南師傅。「在日本,龍並非常見的,就算有也多是寺院的天花裝飾,很少見到一條立體的龍。這次織龍,吳師傅教我怎樣用竹去做骨架,以及傳統的龍應有的形態。」

構思中的龍,全長35米,要起碼三十六、七個人才能舞動起來。田口說:「這不單止是一件作品,而是凝聚人們一起參與的動力,所以我們想邀請任何人一起來織龍。這個地方不單止是一個博物館,它以前是生產衣服的,那我們就用布料作為媒介,去生產一些價值觀,令大家對生活的文明有所反思。」


若仔細觀察,龍首其實是一部紡織機。


田口將於7月28日舉行的「盛夏手作︰來建紡織村」開幕日,與織龍街坊獻上舞龍表演。


每一個立方體就是一節龍身。

「盛夏手作:來建紡織村」
日期:7月28日至8月19日
地點:CHAT六廠(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內)
費用:免費
查詢:http://www.mill6chat.org/

採訪:鄒頌華
攝影:蕭志南(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629/20434394
+++++++++++++++++++++++++++++++++++++++++++++++++++++++++++++++++
免費就去超吓
Good0Bad1
2018/06/29, 12:55:33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