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中國投資的剛性兌付必破 理財產品就危險了
在今年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表示,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事後有媒體澄清,說郭主席說的不是理財,而是非法集資。但是有意思的是,在郭樹清這番言論過後,P2P平台的雷頻繁炸響,比較著名的有唐小僧和聯璧金融,就在前兩天上海意隆財富突然傳出集團負責人集體失聯的消息,目前意隆財富以及母公司阜興集團已被查封,這又是一個300億以上的大雷。
早就提醒過大家,現在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就不會是百分百安全,每增加一個點的收益就是對於風險的補償,固收類的產品,一定是收益率越高風險越高。從郭樹清的話來說,超過6%你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是告訴你,他基本上就很可能是非法集資了,超過10%,讓你做好損失本金的準備了。或者說非法集資和理財之間,往往就在於這家平台現在出沒出事,如果沒出事,就是理財,出了事很可能就是非法集資。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固定理財的收益率給到客戶是10%,那麼再加上他的運營成本,以及營銷成本,那麼真正的資金使用方的利率差不多就是18%-20%,你想想看有誰會借這麼貴的錢,你自己開個店做生意,一年能有20%的利潤嗎?如果沒有20%的利潤,你還會借錢嗎?
現在唯一能高息借錢的只有兩塊,一塊是資金過橋,一塊是消費金融。
資金過橋,手段就是騙你說我要做賬,所以你先把錢給我,等我做完賬就把錢再給你貸出來,很多企業就去借過橋貸款,短期可能也就10幾天,利率很高,但是一旦銀行把錢拿走,拿不回來了,他就算徹底捆上了高利貸,利滾利半年時間就能要了他的命。所以過橋的高息貸款,在緊信用周期會越來越危險。
還有就是消費金融,我們之前都知道的裸條裸貸,都屬於這一類,你在網上借錢買個蘋果手機,借5000,半年以後還6000,你覺得還好,但其實利率是40%,有的不這麼明說,而是借5000還5300,但服務費700,這就完美的避開了高利貸監管,但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
消費金融最大的問題就是隨著經濟下行,時間的推移壞賬也會越來越多。大家早期都是積攢信用,我先借100還了,借1000也還了,借1萬還是還了,於是你認為我信用良好,但我借10萬就不還了。結果一下就壞賬了。供應鏈上的消費金融相對安全,比如阿里和京東,而脫離供應鏈的消費金融,問題可就大了去了。這個壞賬率小不了,或者絕不會比信用卡的壞賬率低。在美國小銀行信用卡的壞賬率大概是8%,那麼大家可以考慮下,中國違約率會比美國低嗎?
當然還有一些更不靠譜的網路理財方式,比如高額返息返利,什麼上個網看個新聞,一年投資下來就有40%-50%的回報,這種東西要是真成立,首富早就不是比爾蓋茨了。還有一些平台把自己包裝成數字貨幣或者是披上了區塊鏈的外衣,讓你感覺充滿了黑科技的感覺,但其實無非就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或者說高息理財,絕大部分都是借新還舊,通過資金池運作的期限錯配和風險錯配,搞到底難免成為一個龐氏騙局。打破剛性兌付,就是要讓投資者買者自負。這樣一個一個小雷炸響,買單的是投資者,而一旦系統性金融風險炸響,買單的就是整個金融體系,所以中國現在的態度很明確,就是這麼各個擊破。防止他們集中出問題。
投資者一定要注意。
第一,不要迷戀平台的實力,打破剛兌就是要打破金融機構的信用背書,未來銀行的產品也很可能會有雷炸掉。更別說第三方理財公司了,更不要迷戀擔保和保險,已經規定不能自保,更不能保本保收益,郭樹清甚至直接說遇到保本保收益的你可以舉報,所以這種東西根本就違規,第三方擔保公司行不行呢,其實更不靠譜,比如當年著名的河北融投事件,全國第二大擔保公司,說趴窩就趴窩了,甚至比他擔保的企業出問題的還早還快,他一出問題,導致了他擔保的企業全都除了問題。所以這種事可以看看,但別太信。
第二,別太貪心,固收類產品最好的投資對象就是債券,發不了債的企業才會去發信託,發不了信託的才會去P2P借款,所以相對穩定安全的收益率就是5-7%,再高的收益,真的就是次級債了,甚至是次級債中的次級債。
第三,一年讓你賺20%以上的平台,根本不用看,絕對是騙子。出事是早晚的事。是賭博,賭輸了就只能願賭服輸。
第四,理財並不是絕對不能買,而是要小額分散,超過6%收益的平台,最好別超過你本金的10%,或者分散到10個平台上去。這樣一旦出問題,你至少還能賠的起。絕對不能一把梭,把棺材本都壓上。
第五,這種事只能提前打預防針,一旦爆雷血本無歸,突然想起這是自己的血汗錢,那麼到時候恐怕誰都難救,因為這些平台出問題的時候,一定是把資金都耗盡了,你即使抓到他,也已經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了。所以千萬切記,不要到時候再哭天喊地,因為真的沒辦法。早點收起你的貪婪之心,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http://tw.aboluowang.com/2018/0702/1137813.html
早就提醒過大家,現在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就不會是百分百安全,每增加一個點的收益就是對於風險的補償,固收類的產品,一定是收益率越高風險越高。從郭樹清的話來說,超過6%你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是告訴你,他基本上就很可能是非法集資了,超過10%,讓你做好損失本金的準備了。或者說非法集資和理財之間,往往就在於這家平台現在出沒出事,如果沒出事,就是理財,出了事很可能就是非法集資。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固定理財的收益率給到客戶是10%,那麼再加上他的運營成本,以及營銷成本,那麼真正的資金使用方的利率差不多就是18%-20%,你想想看有誰會借這麼貴的錢,你自己開個店做生意,一年能有20%的利潤嗎?如果沒有20%的利潤,你還會借錢嗎?
現在唯一能高息借錢的只有兩塊,一塊是資金過橋,一塊是消費金融。
資金過橋,手段就是騙你說我要做賬,所以你先把錢給我,等我做完賬就把錢再給你貸出來,很多企業就去借過橋貸款,短期可能也就10幾天,利率很高,但是一旦銀行把錢拿走,拿不回來了,他就算徹底捆上了高利貸,利滾利半年時間就能要了他的命。所以過橋的高息貸款,在緊信用周期會越來越危險。
還有就是消費金融,我們之前都知道的裸條裸貸,都屬於這一類,你在網上借錢買個蘋果手機,借5000,半年以後還6000,你覺得還好,但其實利率是40%,有的不這麼明說,而是借5000還5300,但服務費700,這就完美的避開了高利貸監管,但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
消費金融最大的問題就是隨著經濟下行,時間的推移壞賬也會越來越多。大家早期都是積攢信用,我先借100還了,借1000也還了,借1萬還是還了,於是你認為我信用良好,但我借10萬就不還了。結果一下就壞賬了。供應鏈上的消費金融相對安全,比如阿里和京東,而脫離供應鏈的消費金融,問題可就大了去了。這個壞賬率小不了,或者絕不會比信用卡的壞賬率低。在美國小銀行信用卡的壞賬率大概是8%,那麼大家可以考慮下,中國違約率會比美國低嗎?
當然還有一些更不靠譜的網路理財方式,比如高額返息返利,什麼上個網看個新聞,一年投資下來就有40%-50%的回報,這種東西要是真成立,首富早就不是比爾蓋茨了。還有一些平台把自己包裝成數字貨幣或者是披上了區塊鏈的外衣,讓你感覺充滿了黑科技的感覺,但其實無非就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或者說高息理財,絕大部分都是借新還舊,通過資金池運作的期限錯配和風險錯配,搞到底難免成為一個龐氏騙局。打破剛性兌付,就是要讓投資者買者自負。這樣一個一個小雷炸響,買單的是投資者,而一旦系統性金融風險炸響,買單的就是整個金融體系,所以中國現在的態度很明確,就是這麼各個擊破。防止他們集中出問題。
投資者一定要注意。
第一,不要迷戀平台的實力,打破剛兌就是要打破金融機構的信用背書,未來銀行的產品也很可能會有雷炸掉。更別說第三方理財公司了,更不要迷戀擔保和保險,已經規定不能自保,更不能保本保收益,郭樹清甚至直接說遇到保本保收益的你可以舉報,所以這種東西根本就違規,第三方擔保公司行不行呢,其實更不靠譜,比如當年著名的河北融投事件,全國第二大擔保公司,說趴窩就趴窩了,甚至比他擔保的企業出問題的還早還快,他一出問題,導致了他擔保的企業全都除了問題。所以這種事可以看看,但別太信。
第二,別太貪心,固收類產品最好的投資對象就是債券,發不了債的企業才會去發信託,發不了信託的才會去P2P借款,所以相對穩定安全的收益率就是5-7%,再高的收益,真的就是次級債了,甚至是次級債中的次級債。
第三,一年讓你賺20%以上的平台,根本不用看,絕對是騙子。出事是早晚的事。是賭博,賭輸了就只能願賭服輸。
第四,理財並不是絕對不能買,而是要小額分散,超過6%收益的平台,最好別超過你本金的10%,或者分散到10個平台上去。這樣一旦出問題,你至少還能賠的起。絕對不能一把梭,把棺材本都壓上。
第五,這種事只能提前打預防針,一旦爆雷血本無歸,突然想起這是自己的血汗錢,那麼到時候恐怕誰都難救,因為這些平台出問題的時候,一定是把資金都耗盡了,你即使抓到他,也已經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了。所以千萬切記,不要到時候再哭天喊地,因為真的沒辦法。早點收起你的貪婪之心,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http://tw.aboluowang.com/2018/0702/1137813.html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