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小偷家族》的搖滾精神
發現身邊有很多朋友超級喜歡是枝裕和,知道我有機會過東京採訪《小偷家族》的宣傳活動,大表羨慕。我也有跟開是枝裕和,最有印象是2004年康城影展,是枝裕和帶《誰知赤子心》參賽,協助當年年僅十四歲的柳樂優彌成為康城影帝,手下敗將包括梁朝偉。透過起格的VCD,補回《下一站,天國!》、《這麼…遠,那麼近》等前作,後來的《援膠女郎》、《奇蹟》等,都入戲院看了。坊間反應肯定一般,是上了畫落了畫也沒太多人談論的類型。
轉捩點是2013年的《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究竟是因為有康城影展評審團獎加持?是福山雅治的明星魅力搭救?還是觀眾的口味突然轉變?總之票房大幅度攀升,讓是枝裕和一躍成為明星級導演。個人想法是觀眾始終喜歡故事,同樣以家庭、親情、倫理為主題,《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有一條清清楚楚的故事線,讓觀眾容易跟進,票房成績便遠比前作《橫山家之味》理想;走紅之後拍攝的《比海還深》,走回《橫山家之味》那種生活日常風格,坊間受歡迎程度也及不上《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即使,那種細緻,那種深入,可能更見進步。
以此推斷,《小偷家族》應該更加討好。一個怪家庭,有個由樹木希林飾演的類似阿婆或阿嫲的東西;然後有一個由Lily Franky飾演的小偷,疑似是她的兒子或女婿;他的太太或女朋友,由安藤櫻飾演,在洗衣場工作,也有偷竊行為;還有一個妹妹?松岡茉優會在色情架步打工賺外快。小偷爸爸的兒子不肯叫爸爸做爸爸,也被教育到擁有偷竊的技能。一家五口,偶然之下,加入一個被家暴的小妹妹作為新成員。背景充滿懸念。導演只想問一句,血緣跟家族究竟有甚麼關係?
看過《小偷家族》的,很多都形容電影像集合眾多導演前作於一身的雞湯,而且落重料。一路以來也淡淡的似開水,今次則在結局大聲咆哮,以一個較具力度的方法對社會對倫常對制度,作出控訴。在東京,有記者向導演求證。不出所料,是枝裕和人如其片,溫溫文文地吐出一句:「沒有這回事,拍《小偷家族》時只專注《小偷家族》,沒有意圖跟以前的作品作出任何呼應。」幾個記者圍着導演訪問,時間只有短短十數分鐘,又要繙譯又要拍照,當然不可能問出甚麼驚人答案。我只能說一句,我相信潛移默化。
整個行程,最大亮點其實在樹木希林。一早知樹木希林是傳奇性神級演員,六十年代入行,演到現在七十五歲,由2008年《橫山家之味》開始跟是枝裕和合作,自此之後變成導演的吉祥物,幾乎齣齣作品也有份參與。讓香港觀眾認識得較深的,未必關是枝裕和事,關Lily Franky事。2007年,Lily Franky撰寫的小說《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被改編成電影版,慈母一角正正由樹木希林飾演,演技之好讓她成為日本電影學院獎的影后;五年後,在《母親愛的手札》扮演患上癡呆症的可憐媽媽,又超級催淚,又贏多一次。這是真正的演技。現實中,樹木希林離過婚,被家暴過,跟丈夫分居超過二十年,左眼失明,右乳被切除,癌症無藥可醫,自言等死,卻死不去,似詐騙。跟丈夫一樣,似個搖滾樂手,遠遠多於似個李司棋。在訪問中,樹木希林坦承自己並不似角色充滿愛心,她討厭童星在片場嘈吵,不屑家長的偽善行為,完全沒有修飾個人情緒和喜惡,似個惡婆婆。卻演活慈母。是枝裕和視樹木希林為靈感女神,大概可以想像在平淡的情節、較緩慢的節奏和精雕細琢的鏡頭下,究竟藏着怎樣的內心。
《小偷家族》在康城影展摘下金棕櫚後,一向最重視禮儀的日本政府竟然遲遲未有官方祝賀活動,惹來一片質疑。是枝裕和的回應是:不必了。他認為一個電影導演,應該盡量跟國家權力保持距離,甚至對抗,才可以避免災難。訪問過程中,是枝裕和一直陰聲細氣,不似一般大導演充滿氣勢?看完《小偷家族》,大概會理解為何當權者今次居然沒有衝出去攞彩。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方俊傑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707/20442289
+++++++++++++++++++++++++++++++++++++++++++++++++++++++++++++++++
就咁睇介紹,唔係咁好睇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