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小學生靜修 儲正念抗逆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8/07/11/3651239/20180712_sub248newnewAD_mp4_w.mp4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靜觀的應用,可以是拍攝訪問前先閉眼,陳芷琪(右)說︰「因為真的很緊張。」三位學生都說有教父母靜觀,余慧玥(中)補充:「真係鬧少咗我。」
靜觀,可說是近年流行的身心靈活動,透過呼吸練習,將覺知帶回當下,改善情緒、心態以面對煩瑣事;近年有小學引入靜觀在日常課堂,特別設置靜修房,讓學生有系統學習靜觀方法──要孩子定下來,除了身體,還有心神,培養出這種正念,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校長方子蘅覺得,是增強這代兒童面對無常的抗逆力。
「請大家將注意帶到腹部,感受一下,呼吸時的感覺……」
「吸氣時,腹會脹大;呼氣時,會收縮。」
「衫擦在皮膚上,是甚麼感覺?」
「腳趾、腳踝有甚麼感覺?你只需要意識到,自己無感覺。」
如何引導小學生了解身體當下感覺有覺知?原來也不算抽象,老師利用遊戲,教導學生「觀身體、觀聲音、觀呼吸」。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約於年半前開始,正式將半小時的靜觀課引入常規心靈教育課程,校長方子蘅指出Meditation(即禪修、靜觀、靜心及冥想的中譯,而各派實踐方式各有不同,學校用靜觀方式)旨在培養學生正念,「佛教有所謂清淨心,我理解亦即代表正念。不單止是佛教學校,其他學校亦需提倡。」她覺得靜觀可為不同信仰的學生接受,而外國早廣泛應用於不同範疇,像輔導、情緒治療等,令人心安頓,提升正念。「當一個人留意自己呼吸、步伐,甚至飯粒進入口腔吞嚥的過程,那是覺察力──為甚麼一個人控制不了自己(情緒),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做甚麼。」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心之校園」計劃,向華永會申請了100萬元,將雜物房改建靜觀室,取名「心房」。
「觀聲音」遊戲:蒙眼學生要找出同學搖鈴的聲音來源,判斷正確位置。
學生正念步行會流淚
每早趕忙上學,學生先走過「心靈步行徑」,學生大使會在樓梯提醒同學注意呼吸;步伐要慢下來,始踏進課室,這亦有點像禪修的「行禪」,當然,同學沒有慢得細想自己行路的細緻感覺。全校學生在正式上課前,則有三分鐘的靜觀,安頓心情好上堂。「觀呼吸是人人也做得到,可提升覺察力……不要小覷那三分鐘,不斷累積的力量很大。」就是靜下來,當身體的覺察力增加,五感敏銳,自懂得欣賞大自然環境細碎之美,珍惜當下。
她表示,靜觀亦有套用在情緒輔導上,「社工和訓練主任會帶有些學生在心靈步行徑 Mindful Walking(正念步行)做靜觀。試過有學生做完流眼淚,跟老師認錯──我們會引導學生靜下來,提提他們自己都想做好。教育不是一味指摘學生做錯甚麼,如果不是由心而發,心靈有感應,是不會真正改變。」
學校剛剛將雜物房改建成靜修房,取名「心房」,供學生進行常規半小時的靜觀課。採訪當天,一班三年級學生分別透過不同遊戲,提升自己對身體的覺察力。其中一個遊戲,是有一組同學蒙住眼,靜聽同學背後傳遞搖鈴聲音,然後判斷準確位置;「身體掃描」透過老師引導,理解呼吸和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負責生命教育總統籌李潔玲老師指出,靜觀前會有一些郁動多的活動,像跳舞、瑜伽,令學生明顯感受一動一靜變化;畢竟兒童偶爾會分心,她說沒關係,「步行,小朋友不會留心腳掌怎樣壓在地上的感覺;而 Mindful Eating(正念進食)時,我們給小朋友士多啤梨,他們平常啃下去便算……我們會教小朋友先用眼觀察,然後用鼻嗅,最後慢慢放入口,不咀饞停留30秒才吞嚥,小朋友會說出這種方式跟平常食士多啤梨有何不同。」
大人靜觀,強調與自己相處,了解自己的心運作,小朋友亦然。駐校社工吳穎詩姑娘說:「怎樣與自己的感覺融合?有情緒時,自己往往難以察覺,身體與外界接觸時的感覺也是,我想,靜觀是一種提醒,將未察覺的東西,幫小朋友發掘出來,自然提升生活的覺知,留意身邊美好的事物,像鳥聲、士多啤梨味道,甚至老師自己,原來日常穿高跟鞋,腳趾已很繃緊……」將正念感覺放大,身心靈狀態自然更好。
完成課堂後,揀一個代表自己心情的磁石,有助學生了解當下自己的情緒如何。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校長方子蘅表示,不同宗教都有自己的修持方式,名詞不同,卻同樣是修習正念。
記者:羅惠儀
攝影:許先煜、伍慶泉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family/daily/article/20180712/20446956
+++++++++++++++++++++++++++++++++++++++++++++++++++++++++++++++++
其實太細靜修,係極危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