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這些人走後門入選大學 哈佛招生秘密首被公開
哈佛大學招生涉歧視亞裔一案,美國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指控校方,刻意壓低美籍亞裔申請入學者的「個人特質」評分;而哈佛則反駁原告證據不足,稱其引用偏頗數據誤導大眾認知。訴訟過程,哈佛「機密」入學文件被公開,揭露更多無關成績的秘密招生標準。
哈佛每年約有4萬名學生申請,約2,000人獲入學通知,最終1,600人成為新生。校方把全國按地理分為約20個「備審表(dockets)」,每區有招生小組審查學術、課外活動、體育、人格、綜合,以及申請者母校教職員的意見。
「學生公平入學」組織指控,校方透過招生流程評分,降低
亞裔生入學機會率。除了人格審查,在審核表上明列出「LIN(血統,lineage)」、「ETH(種族,ethnicity))」、「ATH(運動員,athlete)」、「HFAI(財務捐助,financial aid)」。
五種群體可獲得審查方面的「小獎勵(tips)」:少數族群、繼承生(父母為哈佛校友)、哈佛捐助者子女、哈佛員工子女、哈佛欲招募的運動員。然而,亞裔身位在美國處於尷尬位置,既沒有其他有色人種團結爭取到平等待遇,也沒有白人的社會地位。
人格審查和「小獎勵」是本次招生爭議所在。美國教育部一份1990年報告指出,哈佛沒有給予亞裔生獎勵或加分;據2013年統計,亞裔身份更成為入學申請的「負累」。哈佛藉著排除獎勵的方式,變相減低了亞裔生入學機率。
有入學特權的申請者還包括「院長關注名單(dean’s interest list,DE)」,他們並非因成績學術表現備受認可,而是與校方有利益關係的申請者。
「走後門」方式還有「Z名單(Z-list)」,名單上的申請者,成績介乎合資格與否的模糊地帶,但其人脈或身份背景受到哈佛關愛,可保留候補身份,隔年保證錄取。2014學年至2019學年,每年約有50人至60人透過Z名單被錄取,大多是白人。
雖然如此,哈佛校方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指出,亞裔申請生中,女性和加州申請者的錄取率是上升的,因此歧視指控沒有根據。哈佛大學教務長庫拉納(Rakesh Khurana)承認,哈佛不是永遠都完美,但正努力找出盲點,實踐正確的事,「我希望未被哈佛錄取的學生,不會讓他人以此來評斷你,或否定你的潛力。」
《紐約時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80731/58505650
哈佛每年約有4萬名學生申請,約2,000人獲入學通知,最終1,600人成為新生。校方把全國按地理分為約20個「備審表(dockets)」,每區有招生小組審查學術、課外活動、體育、人格、綜合,以及申請者母校教職員的意見。
「學生公平入學」組織指控,校方透過招生流程評分,降低
亞裔生入學機會率。除了人格審查,在審核表上明列出「LIN(血統,lineage)」、「ETH(種族,ethnicity))」、「ATH(運動員,athlete)」、「HFAI(財務捐助,financial aid)」。
五種群體可獲得審查方面的「小獎勵(tips)」:少數族群、繼承生(父母為哈佛校友)、哈佛捐助者子女、哈佛員工子女、哈佛欲招募的運動員。然而,亞裔身位在美國處於尷尬位置,既沒有其他有色人種團結爭取到平等待遇,也沒有白人的社會地位。
人格審查和「小獎勵」是本次招生爭議所在。美國教育部一份1990年報告指出,哈佛沒有給予亞裔生獎勵或加分;據2013年統計,亞裔身份更成為入學申請的「負累」。哈佛藉著排除獎勵的方式,變相減低了亞裔生入學機率。
有入學特權的申請者還包括「院長關注名單(dean’s interest list,DE)」,他們並非因成績學術表現備受認可,而是與校方有利益關係的申請者。
「走後門」方式還有「Z名單(Z-list)」,名單上的申請者,成績介乎合資格與否的模糊地帶,但其人脈或身份背景受到哈佛關愛,可保留候補身份,隔年保證錄取。2014學年至2019學年,每年約有50人至60人透過Z名單被錄取,大多是白人。
雖然如此,哈佛校方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指出,亞裔申請生中,女性和加州申請者的錄取率是上升的,因此歧視指控沒有根據。哈佛大學教務長庫拉納(Rakesh Khurana)承認,哈佛不是永遠都完美,但正努力找出盲點,實踐正確的事,「我希望未被哈佛錄取的學生,不會讓他人以此來評斷你,或否定你的潛力。」
《紐約時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80731/58505650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