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全球大一統]不見「插國旗」經典場景,美太空人登月電影挨轟「不愛國」忽略“插國旗”處理以致要抵制影
[全球大一統] 不見「插國旗」經典場景,美太空人登月電影挨轟「不愛國」忽略“插國旗”處理以致要抵制影片的真正原因
不見「插國旗」經典場景,美太空人登月電影挨轟「不愛國」 阿姆斯壯家人聲明:這是全人類的成就[/size=6]
蔡娪嫣 2018-09-04
http://www.storm.mg/article/486063
https://youtu.be/PSoRx87OO6k
1969年7月20日格林威治時間20時18分,阿波羅11號任務的登月小艇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基地,小艇上載有3位美國太空人分別是阿姆斯壯、艾德林和科林斯。21日凌晨2時56分,阿姆斯壯緩緩地扶著梯子走下登月艙,他的左腳踏上了月球土地,並說道:「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人類史上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其人生故事搬上大銀幕,改編成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並在8月29日擔任第75屆威尼斯影展開幕片。如此光榮歷史的傳記電影卻掀起美國國內輿論大肆批評,因為這部電影避免呈現美國人的愛國情操──沒有月球插美國國旗的經典畫面。
面對美國本土的保守派人士抨擊「不愛國」與揚言抵制,電影製作單位以及飾演阿姆斯壯的[#ff0011]加拿大演員[/#ff0011]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直言,阿姆斯壯[#ff0011]登月不是專屬於美國的功績[/#ff0011],而是全人類的一項偉大成就,而且阿姆斯壯本人恐怕並不認為自己是名「美國英雄」。阿姆斯壯的兒子也發表聲明,這段故事除了歌頌美國,也同樣為「全人類」的成就喝采。

阿姆斯壯登月傳記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由加拿大男星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AP)
阿姆斯壯登月是美國的成就?
「登月先鋒」風光地在威尼斯影展擔任開幕片後,電影中沒有經典插國旗片段的消息傳回美國,點燃美國保守派人士的怒火。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30日痛斥:「這簡直瘋了……美國人為這項任務買單,美國人建造了火箭,火箭載的也是美國人,這不是聯合國(UN)的任務。」關於電影製作方的想法,雷恩葛斯林早在29日便於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指出:「從我對他家人、朋友的訪問中,我認為情況恰恰跟外界想的相反,我們希望電影能真實反映阿姆斯壯的想法。」
阿姆斯壯本人已於2012年逝世,輿論波及他的兩名兒子瑞克(Rick Armstrong)、馬可(Mark Armstrong),逼得他們不得不跳出來回應爭議,兩人31日透過《好萊塢報導》(Hollywood Reporter)公開聲明:「這故事富有人性味,它當然歌頌了美國的成就,但也同樣為『全人類』的成就喝采。」

阿波羅11號為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太空人左到右分別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科林斯(Michael Collins)和艾德林(Buzz Aldrin)。(Photo Credit:NASA)
聲明也提到,這故事掀開了登月歷史的神秘面紗,真實呈現他們父親的故事,「關於一個普通男子,做出沉重的犧牲並承受巨大的損失,以達成不可能的任務。」電影改編的原作傳記《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作者詹姆斯漢森(James R. Hansen)也支持阿姆斯壯兒子的說法。

阿姆斯壯登月傳記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由加拿大男星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AP)
電影即將在10月12日於美國上映,然而當地保守派人士仍舊抨擊這部電影缺乏愛國精神,甚至呼籲民眾抵制,「#拒看登月先鋒」(#BoycottFirstMan)的主題標籤在社交媒體上熱傳。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參議院商業委員會太空小組主席克魯茲(Ted Cruz),1日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真的很難過:好萊塢抹去了,登月過程中關於美國國旗的一幕,這是大錯特錯,就像左派分子不尊重國旗,否認美國獨一無二一樣。」
與阿姆斯壯共同執行第一次登月任務的退役太空人、現年88歲的艾德林(Buzz Aldrin)2日在推特上發布1969年登月、插上美國旗幟的歷史照片,並加上主題標籤「#以作為美國人為豪」(proudtobeanAmerican),3日又發布從月球上眺望地球的照片,引起網友激賞。不過關於「登月先鋒」引發的爭議,艾德林並沒有對外發表任何看法。
https://twitter.com/TheRealBuzz/status/1036459675649171456/photo/1
月球上的美國國旗飄揚,引發「登月陰謀論」
事實上首批登月太空人的插旗爭議,從1969年就持續到近50年後的現在。據悉,阿姆斯壯及艾德林分別走下登月艙梯子後,掀開了登月紀念牌的遮蓋物,並在地上插了一面美國國旗。引起各界爭議的是,太空中沒有大氣,這面國旗為何在畫面中看起來像是隨風飄揚一般,且這面旗子在後來的登月畫面中消失了。
對此,美國航太總署(NASA)2012年在《阿波羅月球表面雜誌》(Apollo Lunar Surface Journal)上公布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現況,試圖打破所謂「登月陰謀論」。NASA指出,根據艾德林的說法,阿波羅11號(Apollo 11)任務的3名太空人離開月球時,艾德林看見飛行器的噴氣將國旗吹倒了,再加上國旗並無法承受飛行器發射的高溫,以及月球上的嚴峻環境,因此旗幟在幾年內被風化也是情有可原。

阿姆斯壯:讓世人定奪登月任務的歷史成就
關於阿姆斯壯等太空人的一小步,是否真為全人類的一大步?50年前,美國政府規劃登月任務時,便就此歷經一番激辯──要插上美國國旗,還是聯合國旗幟。根據NASA說法,美國國會當時立法禁止NASA在美國資助的登月任務中,放置其他國家或是區域組織的旗幟。
阿姆斯壯生前曾對此發表過評論:「最終,國會決定這是一項美國的計畫,不過我們插上美國國旗不是要做領土宣稱,只是讓人們了解到,我們來到月球了,並在此插置國旗。……我的職責是把旗放在那,我不太擔心那是否是適合放在月球的人造物品,我認為,讓其他比我更聰明的人們為此事下定論,更為適當。」

阿波羅11號為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留下的足跡。(Photo Credit:NASA)

阿姆斯壯登月傳記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由加拿大男星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AP)
美登月電影因離奇原由被罵 導演憤怒回應[/size=5]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018-09-04/60082333.html
...
...在這一片批評聲中,有人道出了無法接受忽略“插國旗”處理以致要抵制影片的真正原因。
評論中提到的美蘇太空競賽,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為了爭奪航太實力的最高地位而展開的競賽。航太領域的技術優勢不僅能帶來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識形態先進的象徵。
在美國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之前,一直是蘇聯略占上風,直到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的人之後,太空競賽達到頂峰,這一決定性勝利也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逆襲,處於領先地位。
伴隨登月目標的實現,美國宇航局野心勃勃,繼續實施人類太空計劃,但是不久後發現絕大多數政治資本全部花費一空。
雙方你爭我鬥,一直到1972年4月,阿波羅一聯盟測試計劃達成合作協議,並在1975年7月,美國航太人員與蘇聯航太人員在地球軌道相遇,雙方競爭的局面才得到一定時期的緩和。
這場太空競賽最後還促生了《外層空間條約》,制定了管理國家太空探索和利用活動的條約原則。
以此為背景,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並插上美國國旗,就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美國網友不能接受導演在影片中忽略“插國旗”這個片段的原因:“[#ff0011]你在一個本身就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事情上,經過藝術處理就想要去政治化,這怎麼可能呢?[/#ff0011]”
儘管議論紛紛,但查澤雷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這部電影不表示任何政治觀點。只是單純地站在阿姆斯特朗的角度上,我希望通過挖掘表面和個性標簽,可以讓觀眾們更好地理解,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這一刻到底有多艱難、勇敢和壯烈。這不僅屬於美國,更是屬於全人類。”
Buzz Aldrin, second man on the moon, takes his shot in that 'First Man' American flag flap[/size=5]
Sept. 3, 2018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life/movies/2018/09/03/first-man-buzz-aldrin-takes-his-shot-american-flag-flap/1185049002/
...
...“This story is human and it is universal. Of course, it celebrates an America achievement. It also celebrates an achievement ‘for all mankind,’ ” the statement said. "The filmmakers chose to focus on Neil looking back at the earth, his walk to Little West Crater, his uniqu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completing this journey, a journey that has seen so many incredible highs and devastating lows.”...
...
Contributing: The Associated Press
==================
全球大一統又要抹殺路上障礙(美國)獨特功績
倒果為因, 係美國整體國力將國人推上月球, 唔係 Neil Armstrong 靠個人或全球各國合力做成
-「關於一個普通男子,做出沉重的犧牲並承受巨大的損失,以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 這部電影不表示任何政治觀點。只是單純地站在阿姆斯特朗的角度上,我希望通過挖掘表面和個性標签,可以讓觀眾們更好地理解,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這一刻到底有多艱難、勇敢和壯烈。這不僅屬于美國,更是屬于全人類。
若果你係一早咁個人同全人類光榮表態政治正確, 愛國 Buzz Aldrin 取代你成第一人有何難度
左膠枝節當主幹硬銷呃幾個戇鳩就容易
登月艇上兩個都係美國人
指揮船上就義大利出世美裔人
不見「插國旗」經典場景,美太空人登月電影挨轟「不愛國」 阿姆斯壯家人聲明:這是全人類的成就[/size=6]
蔡娪嫣 2018-09-04
http://www.storm.mg/article/486063
https://youtu.be/PSoRx87OO6k
1969年7月20日格林威治時間20時18分,阿波羅11號任務的登月小艇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基地,小艇上載有3位美國太空人分別是阿姆斯壯、艾德林和科林斯。21日凌晨2時56分,阿姆斯壯緩緩地扶著梯子走下登月艙,他的左腳踏上了月球土地,並說道:「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人類史上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其人生故事搬上大銀幕,改編成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並在8月29日擔任第75屆威尼斯影展開幕片。如此光榮歷史的傳記電影卻掀起美國國內輿論大肆批評,因為這部電影避免呈現美國人的愛國情操──沒有月球插美國國旗的經典畫面。
面對美國本土的保守派人士抨擊「不愛國」與揚言抵制,電影製作單位以及飾演阿姆斯壯的[#ff0011]加拿大演員[/#ff0011]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直言,阿姆斯壯[#ff0011]登月不是專屬於美國的功績[/#ff0011],而是全人類的一項偉大成就,而且阿姆斯壯本人恐怕並不認為自己是名「美國英雄」。阿姆斯壯的兒子也發表聲明,這段故事除了歌頌美國,也同樣為「全人類」的成就喝采。

阿姆斯壯登月傳記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由加拿大男星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AP)
阿姆斯壯登月是美國的成就?
「登月先鋒」風光地在威尼斯影展擔任開幕片後,電影中沒有經典插國旗片段的消息傳回美國,點燃美國保守派人士的怒火。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30日痛斥:「這簡直瘋了……美國人為這項任務買單,美國人建造了火箭,火箭載的也是美國人,這不是聯合國(UN)的任務。」關於電影製作方的想法,雷恩葛斯林早在29日便於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指出:「從我對他家人、朋友的訪問中,我認為情況恰恰跟外界想的相反,我們希望電影能真實反映阿姆斯壯的想法。」
阿姆斯壯本人已於2012年逝世,輿論波及他的兩名兒子瑞克(Rick Armstrong)、馬可(Mark Armstrong),逼得他們不得不跳出來回應爭議,兩人31日透過《好萊塢報導》(Hollywood Reporter)公開聲明:「這故事富有人性味,它當然歌頌了美國的成就,但也同樣為『全人類』的成就喝采。」

阿波羅11號為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太空人左到右分別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科林斯(Michael Collins)和艾德林(Buzz Aldrin)。(Photo Credit:NASA)
聲明也提到,這故事掀開了登月歷史的神秘面紗,真實呈現他們父親的故事,「關於一個普通男子,做出沉重的犧牲並承受巨大的損失,以達成不可能的任務。」電影改編的原作傳記《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作者詹姆斯漢森(James R. Hansen)也支持阿姆斯壯兒子的說法。

阿姆斯壯登月傳記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由加拿大男星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AP)
電影即將在10月12日於美國上映,然而當地保守派人士仍舊抨擊這部電影缺乏愛國精神,甚至呼籲民眾抵制,「#拒看登月先鋒」(#BoycottFirstMan)的主題標籤在社交媒體上熱傳。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參議院商業委員會太空小組主席克魯茲(Ted Cruz),1日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真的很難過:好萊塢抹去了,登月過程中關於美國國旗的一幕,這是大錯特錯,就像左派分子不尊重國旗,否認美國獨一無二一樣。」
與阿姆斯壯共同執行第一次登月任務的退役太空人、現年88歲的艾德林(Buzz Aldrin)2日在推特上發布1969年登月、插上美國旗幟的歷史照片,並加上主題標籤「#以作為美國人為豪」(proudtobeanAmerican),3日又發布從月球上眺望地球的照片,引起網友激賞。不過關於「登月先鋒」引發的爭議,艾德林並沒有對外發表任何看法。
https://twitter.com/TheRealBuzz/status/1036459675649171456/photo/1
月球上的美國國旗飄揚,引發「登月陰謀論」
事實上首批登月太空人的插旗爭議,從1969年就持續到近50年後的現在。據悉,阿姆斯壯及艾德林分別走下登月艙梯子後,掀開了登月紀念牌的遮蓋物,並在地上插了一面美國國旗。引起各界爭議的是,太空中沒有大氣,這面國旗為何在畫面中看起來像是隨風飄揚一般,且這面旗子在後來的登月畫面中消失了。
對此,美國航太總署(NASA)2012年在《阿波羅月球表面雜誌》(Apollo Lunar Surface Journal)上公布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現況,試圖打破所謂「登月陰謀論」。NASA指出,根據艾德林的說法,阿波羅11號(Apollo 11)任務的3名太空人離開月球時,艾德林看見飛行器的噴氣將國旗吹倒了,再加上國旗並無法承受飛行器發射的高溫,以及月球上的嚴峻環境,因此旗幟在幾年內被風化也是情有可原。

阿姆斯壯:讓世人定奪登月任務的歷史成就
關於阿姆斯壯等太空人的一小步,是否真為全人類的一大步?50年前,美國政府規劃登月任務時,便就此歷經一番激辯──要插上美國國旗,還是聯合國旗幟。根據NASA說法,美國國會當時立法禁止NASA在美國資助的登月任務中,放置其他國家或是區域組織的旗幟。
阿姆斯壯生前曾對此發表過評論:「最終,國會決定這是一項美國的計畫,不過我們插上美國國旗不是要做領土宣稱,只是讓人們了解到,我們來到月球了,並在此插置國旗。……我的職責是把旗放在那,我不太擔心那是否是適合放在月球的人造物品,我認為,讓其他比我更聰明的人們為此事下定論,更為適當。」

阿波羅11號為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留下的足跡。(Photo Credit:NASA)

阿姆斯壯登月傳記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由加拿大男星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AP)
美登月電影因離奇原由被罵 導演憤怒回應[/size=5]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018-09-04/60082333.html
...
...在這一片批評聲中,有人道出了無法接受忽略“插國旗”處理以致要抵制影片的真正原因。
評論中提到的美蘇太空競賽,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為了爭奪航太實力的最高地位而展開的競賽。航太領域的技術優勢不僅能帶來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識形態先進的象徵。
在美國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之前,一直是蘇聯略占上風,直到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的人之後,太空競賽達到頂峰,這一決定性勝利也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逆襲,處於領先地位。
伴隨登月目標的實現,美國宇航局野心勃勃,繼續實施人類太空計劃,但是不久後發現絕大多數政治資本全部花費一空。
雙方你爭我鬥,一直到1972年4月,阿波羅一聯盟測試計劃達成合作協議,並在1975年7月,美國航太人員與蘇聯航太人員在地球軌道相遇,雙方競爭的局面才得到一定時期的緩和。
這場太空競賽最後還促生了《外層空間條約》,制定了管理國家太空探索和利用活動的條約原則。
以此為背景,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並插上美國國旗,就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美國網友不能接受導演在影片中忽略“插國旗”這個片段的原因:“[#ff0011]你在一個本身就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事情上,經過藝術處理就想要去政治化,這怎麼可能呢?[/#ff0011]”
儘管議論紛紛,但查澤雷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這部電影不表示任何政治觀點。只是單純地站在阿姆斯特朗的角度上,我希望通過挖掘表面和個性標簽,可以讓觀眾們更好地理解,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這一刻到底有多艱難、勇敢和壯烈。這不僅屬於美國,更是屬於全人類。”
Buzz Aldrin, second man on the moon, takes his shot in that 'First Man' American flag flap[/size=5]
Sept. 3, 2018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life/movies/2018/09/03/first-man-buzz-aldrin-takes-his-shot-american-flag-flap/1185049002/
...
...“This story is human and it is universal. Of course, it celebrates an America achievement. It also celebrates an achievement ‘for all mankind,’ ” the statement said. "The filmmakers chose to focus on Neil looking back at the earth, his walk to Little West Crater, his uniqu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completing this journey, a journey that has seen so many incredible highs and devastating lows.”...
...
Contributing: The Associated Press
==================
全球大一統又要抹殺路上障礙(美國)獨特功績
倒果為因, 係美國整體國力將國人推上月球, 唔係 Neil Armstrong 靠個人或全球各國合力做成
-「關於一個普通男子,做出沉重的犧牲並承受巨大的損失,以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 這部電影不表示任何政治觀點。只是單純地站在阿姆斯特朗的角度上,我希望通過挖掘表面和個性標签,可以讓觀眾們更好地理解,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這一刻到底有多艱難、勇敢和壯烈。這不僅屬于美國,更是屬于全人類。
若果你係一早咁個人同全人類光榮表態政治正確, 愛國 Buzz Aldrin 取代你成第一人有何難度
左膠枝節當主幹硬銷呃幾個戇鳩就容易
登月艇上兩個都係美國人
指揮船上就義大利出世美裔人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