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90後鮮浪潮女導演轉行殯儀 「願說再見可帶給人溫暖」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8/09/06/3690162/20180907_sub731newnewAD_mp4_clean_w.mp4
由畫畫、拍電影,到生命頌禮,目的也是做出能令人溫暖的作品。
華人社會忌諱死亡,與死亡有關的一切人事閉口不談。90後女生李心悅,卻在半年前選擇投身殯葬業,為逝者及家屬準備喪禮。年資雖短,卻已頻繁進出火葬禮堂,最令她難過的,不是各種死亡的訣別,而是在不能逆轉的訣別面前,連一段好好地去說再見的時間也不夠。「去火葬禮,為甚麼是每個禮堂用15分鐘?因為地方淺窄,這邊廂都還未完,那邊廂禮堂員工便匆匆進來打掃整理。傷心,是需要時間去處理的,可惜香港所有空間都小,就善用這15分鐘吧。」她說。
現時27歲的李心悅,說話爽朗,笑時臉上仍帶幾分稚氣,我又豈能想到眼前這位女生,是香港殯葬行業的一員。心悅成長於基督教家庭,從小已有不少接觸喪禮的機會,父母亦不避諱與她談論生死,引領她年紀輕輕,已開始思考喪禮的意義。如今回首,或許這樣的成長背景,是她投身生死工作行業的伏線。
自覺難以感動人心 創作壓力致透支
自小鍾情畫畫與電影,大學修讀創意媒體,希望做出感動人心的作品。未畢業,她以喪禮為題的作品已奪得2012年鮮浪潮公開組最佳電影獎項。畢業後,順理成章投身電影業,亦參與過編劇等工作。但今年,她毅然放低苦讀多年的夢工場行業,走入與電影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更是大家避之則吉的殯葬業,成為一位生命頌禮司。
「我明白自己欠缺閱歷,我腦袋的世界就只是這麼小,硬要繼續做,我的創作亦沒有能力感動人。」創作瓶頸的壓力,加上電影工作的日以繼夜,令她身心都不能放鬆,亦無法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上年年中,她為一個有關喪禮的多媒體劇場做資料搜集,意外認識到「毋忘愛」,一個提供「生命頌禮(life celebration)」及「殯儀禮賓司」(funeral concierge)」服務的機構──然後輾轉成為一位「生命頌禮司」。
生命頌禮,意即一個生命頌揚的典禮。生命頌禮司的工作,就是為逝者及家屬準備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告別儀式,頌揚逝者生前的價值。她會陪伴家屬領遺體、選棺木、喪禮策劃及佈置等,跟傳統殯儀策劃師類近,但當中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年輕媽媽喪禮拍片 留給稚女的記錄
她憶述,曾參與過一個年輕媽媽的喪禮,因為遺下的女兒年紀太小,爸爸害怕她長大後會因當年沒為媽媽做點甚麼而留有遺憾,於是希望可在喪禮中作拍攝記錄,為女兒留下她已好好送別媽媽的記憶。「當天由我負責拍攝,看着那個爸爸抱着小小的女兒,一句一句地,教她怎樣跟媽媽說再見,親手獻上小花束,現場的人都流下了眼淚。」喪禮,可以有悲傷,有眼淚,但其實更應充滿愛。有人說,一個圓滿的婚禮,可以影響一對新人的下半生,但其實一個圓滿的喪禮,亦足以影響在生者的餘生。「跟家屬一起去做好一個喪禮,這個作品是屬於他們的,令他們好好記住逝者的生命價值,亦令在生的人往後的路走得更好,我想這樣的創作,也是一個很好的創作。」她說。
在鮮浪潮網頁上,你依然可以找到李心悅的簡介,開首寫道「李心悅希望成為一位帶給人溫暖的好導演,希望做作品直至最後一刻。」如今,她暫且放下了她的電影作品,走出真實的世界,為每一個真實的人,完成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並成為一位帶給人溫暖的生命頌禮司。
遇上壓力時,她喜歡在路上偷偷觀看行人表情,再收在畫筆下。
機構致力推廣環保殯儀,圖為麻布袋吉儀,取代傳統的即棄信封。
環保骨灰罈亦是環保殯儀物品之一,以可被環境分解的物質製成。
投身殯儀行業後,27歲的她,便常常遊走於墳場與殯儀館之間。
每塊枯葉看似一式一樣,其實各有特性;如同再普通的人,也有其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
枯葉是她常畫的題材之一,膠盒上裝滿了朋友為她從世界各地搜集回來的枯葉。
大學修讀創意媒體學系,2012年,她以喪禮為題的電影參賽作品《忘語花》,奪得鮮浪潮公開組最佳電影獎項。
對不少人來說,當生命走到墳場,應當完結,但對一位生命頌禮司而言,生命的價值應能繼續傳承。
採訪:張靜雯
攝影:黃健峰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907/20493564
+++++++++++++++++++++++++++++++++++++++++++++++++++++++++++++++++
其實搵食啫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