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電視劇不死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daily/article/20180909/20495099


電視劇不死


《延禧攻略》劇照(互聯網)

讀過查建英的《中國波普》就知道電視劇的影響力無遠弗屆。1990年,大陸播放第一齣室內取景、室內拍攝的家庭倫理劇《渴望》,席捲整個中國大陸,為當時經過六四之後變得呆呆滯滯、不知所措的中國人重新注入希望。那時大陸根本沒有像樣的電視製作,節目都是播完又播。

《渴望》在北京有兩個電視台都在同時播放,不過各自於不同時間放映,查建英在書中訪問主角的「貝老師」,說她兩個電視台都有看,看完再看,因為「好戲到第二遍更好看」。


現在人人都看都談《延禧攻略》,席捲不止中國大陸,兩岸四地人民都看得出神。還是美國老學者奈爾(Joseph Nye)厲害,他提出的「軟實力理論」到現在仍然世界通用。

以前的人都說,帶老一輩去東京銀座新宿走個圈,吃碗拉麵、夾夾公仔,接觸一下日本文化就自然忘記國仇家恨。現在一齣《延禧攻略》,什麼兩岸問題中港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先看戲,你們喜歡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就慢慢再談。習近平不是老早就說過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嗎?

現在提高了而且也征服了,真是「世界都愛上中國造」,死未?

這幾年一齣又一齣的大陸電視劇紅爆大中華,見到香港人看到痴痴迷迷也實在唏噓。不要說什麼《上海灘》《射鵰英雄傳》這些上世紀所謂「黃金時代」的產物,那時候我還未出世。

之後的香港(說穿了是大台無綫)不是沒有拍過好的劇,2006年講越王勾踐的《爭霸》,有故事有劇情而且拍出大氣,不像現在無綫劇的粗製濫造、劇情佈景選角無一不荒謬,每次看到都覺得embarrassing。《爭霸》當年是兩地合拍,但對白是廣東話,大明星如陳坤都要配音。

《延禧攻略》我沒有看,在面書見到馮睎乾大哥說他不喜歡,他說「學做壞人,不能以做奴才為起點,太低端了。要壞,就要史詩式的壞」。宮女妃嬪鬥來鬥去小家子氣,壞人要動刀動槍才似壞人。最近看Netflix的西班牙劇《紙房子》(Money Heist),據說是Netflix歷史上最多人看的非英語劇集。

一個幕後主腦,另加8個劫匪帶齊武器(有手槍步槍機關槍,這樣的壞人才是壞人)打劫西班牙馬德里的皇家印鈔局,但不偷不搶任何人的一分一毫,而是自己開動印鈔機,實行「量化寬鬆」印自己的銀紙。所以他們唯一要偷的是時間,要有足夠時間印24億歐元才撤退走人。

放心,我不會劇透,這是寫稿的應有之義,也是文化評論的道德。只有寫《功守道》我才會毫無保留揭露在片入面馬雲大戰李連杰的結果,因為人生苦短,即使只是20分鐘,我也不希望讀者浪費。

寫稿之日,我還差3集才看完《紙房子》的第二部份;我用3日看完第一部份的13集,看到頸緊膊痛幾乎要接受物理治療。看完躺在床上,腦裏還不斷唱着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中譯:美女,再見了)這幾句歌詞,這首歌在劇中播了幾次已經將我洗腦,真攞命。

我討厭「煲劇」,每次煲到不能自拔都覺得內疚,覺得浪費了時間。現在這種網上煲劇模式,都是拜Netflix所賜。

由《紙牌屋》開始,不再像以往電視台一星期播放一集的做法,而是一次過將整個季度的劇集都放到網上,你喜歡走傳統路線、自我節制地一星期看一集,抑或一次過煲十集八集都悉隨尊便。

我意志薄弱,缺乏自制能力,每次開一齣新劇都太過沉迷,看到天昏地暗,唯有盡量不看避而遠之。又或者看一些不需「追看」的劇,一集一個故事乾手淨腳,像之前講英女皇的《The Crown》就最好了。

現在Netflix當道,早幾個月的《經濟學人》,封面就惡搞地將洛杉磯山上面的HOLLYWOOD改成NETFLIX,專題報導說,現在埋藏在全球深海下面的寬頻光纖電纜,20%的網絡用量都是用來看Netflix劇集。這間以前做租碟的公司,花了大部份的資金或拍或買大量電影劇集等不同節目,因為他們深明一個道理:觀眾只有一對眼,只要我們節目夠多夠好,觀眾就沒有「轉台」的理由。

Netflix這個經營道理,簡單易明到不得了,而且人類愈來愈空虛,愈來愈需要得到大眾娛樂去填補,電視劇就是人類最需要的靈丹妙藥,所以Netflix才會花上幾百億美金去製作、購買好的節目。這個道理,大台明白嗎?

作者:關仲然
Good0Bad0
2018/09/09, 12:23:17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