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學者專家「俹簁」大全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潘東凱/daily/article/20180929/20510385

學者專家「俹簁」大全 - 潘東凱


奇力島,原是軍火庫,現為香港遊艇會。(香港舊照片提供)


自從兩年前寫《炎黃解毒》到現在的《今昔維城》,不斷在香港與中國歷史資料中鑽,看了不少「殿堂級」學者專家的著作,碰到了不少研究近、現代中國及香港歷史躲不開的耳熟能詳的名字,可惜很多名家都應驗了廣東俗話的「識就笑死唔識就嚇死」,令人不無感慨。

今天就拿幾個在中國、香港政治分析、人物傳記及歷史掌故著述等方面都名重一時的作者談談:篇幅所限就舉黃宇和、高馬可、曾銳生、劉蜀永、張戎及余震宇與鄭寶鴻等作例子,給大家一個警惕。

以上這些名家,政治光譜左右正反無所不包,所以本文絕對不是從立場考量,不過正如殷海光先生所言「是甚麼就說甚麼」,理性求真乃評論底線。

例一,黃宇和,港大及牛津大學學歷,某澳洲大學教授,中國近代史專家,被好多人視為研究孫文的專家,黃教授的著作在沒有任何證據下斷言孫文的英文自述《倫敦蒙難記》為他人代筆,更加過分的是,香港的孫中山紀念館在完全沒有求證之下,照搬黃教授的說法,教授唯一的論據是孫文以一介華人寫不到這樣好的英文!

當天讀到這裏不禁啞然失笑,你可以捧孫文,罵孫文,但孫氏1879年5月21日不足十三之齡往檀香山,同年入讀由英國聖公會主教韋禮士(Alfred Willis)主持之教會學校意奧蘭尼書院當宿生,接受全英語授課,孫在內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等科目。

回香港再轉拔萃及中央書院至中學畢業,最後經過何啟、康德黎及文生等三位鴨巴甸大學畢業的教授五年薰陶,於1892年7月以首屆成績第一名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當年醫學院考卷的原件至今仍在,十多年間,由孩提到成年,幾乎就在全英語的環境下成長,怎麼可能寫不出薄薄的一本文字淺白的蒙難記?

雖然蒙難記內容是否完全真確事實,可當別論。另外,黃教授又指責孫文演說中搞錯英國光榮革命中英王,其實孫演說中指出是詹姆士二世本來正確,反而教授說的查理士二世才是誤把馮京作馬涼!父子不分!(牛津畢業的歷史教授!)教授是與一個死去近百年的歷史人物有不共戴天之仇還是旨在出位,確是天曉得了,只是接二連三犯一些低級技術錯誤,實在說不過去。

例二,高馬可(John M. Carroll),港大教授,香港史專家,在著作中《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中聲稱19世紀華人精英何啟涉嫌貪污,卻完全沒有證據或文獻資料支持說法,百多年後雖然死無對證,但若參考中大出版社1981年出版,蔡永業教授著的《何啟傳》,書中有大量詳實考據,看到的何爵士,一生淡泊名利,全身投入教育醫療與公職,不善理財甚至死後蕭條,高教授的寫法,難免令人生疑。

例三,曾銳生(Steve Tsang)牛津教授,香港史專家,在《香港現代史》(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一書中搞錯上環的大笪地位置(第一個大笪地在1841年英軍登陸的水坑口,戰後第二個是港澳碼頭新填地,教授以同為上環隨意混為一談),又以事實口吻說當年「67暴動」中新蒲崗人造膠花廠「勞資糾紛」的廠方老闆為李嘉誠,但完全沒有證據支持,筆者遍尋資料,至今無所得,其實曾教授的評論分析,給人感覺大致都中肯客觀,只是這樣輕率,無法不令其書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例四,劉蜀永,內地港史專家教授,分不清盧吉與盧押,五月廿七日本版拙文有詳細論及,不贅。

例五,張戎,知名作家,寫《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大賣,其中有大量「秘辛」,完全沒有出處來源,匪夷所思的是,當中有些,竟然是只是兩個當事人的私語,例如江青葉群一些對話,根據描述,並沒有第三者在場,故此即使內容如何震撼轟動,對瞭解毛澤東這個位列20世紀魔君之首者如何成魔,沒有太大幫助。

例六,余震宇,作家,香港歷史研究者,著有多種香港掌故專書,社交媒體發表文章聲稱1968年粉嶺哥爾夫球場有英國籍官員在港督戴麟趾面前掌摑哥爾夫球球僮,完全是一派「事實如此」(as a matter of fact)的說法,但沒有說明出處來源,被詰問之下,才透露引用的資料為1968年5月的香港大公報(當然對今天的權貴來說,大公文匯是自小就看的權威),充其量亦只能證明1968年某一天,
某「愛國」報章曾經訪問一個「愛國」工會成員,兩者之間有一段對話,卻並不能證明事件的真偽,聰明的讀者,對在那個歷史時空「愛國」(所謂「愛國」,眾所周知,是親共左派的一種當時十分流行的自我感覺良好的主觀稱謂)記者與「愛國」工友對談中描述英籍白人對華人的欺凌,應否或如何過濾,大家心中有數。

例七,鄭寶鴻,香港歷史掌故專家,著作等身,在「香港變幻時」系列中談到銅鑼灣遊艇會旁的小島,竟然一本正經地聲稱「……說到吉列島,或曰奇力島、燈籠洲……其實是灣仔近岸一個的圓狀的小島,位置約是近年已關閉的灣仔警官會所。

從高空看來,外國人認為好像一塊吉列豬扒……」但該島英文名字為Kellett Island,命名自開埠初期駐守香港的皇家海軍軍官,硫磺號副艦長奇力爵士(Sir Henry Kellett),與吉列豬扒的cutlet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其實,這些都與個人的才華能力無關,是態度與品格的問題。

(注:本欄每周由不同作者執筆。)

潘東凱


下一則
下一則
除了肉丸和臭魚 (郭梓祺)
Good0Bad2
2018/09/29, 3:27:53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