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地道名物雲吞知多啲
「不停包雲吞,你又生病了嗎?」都說廣東話特別生動傳神,這裏的「包雲吞」並非真的指包裹雲吞,而是用紙巾擦拭鼻涕,由於搓好的紙巾乍看像一顆顆雲吞,因此抹鼻涕又稱作包雲吞。不過話說回來,細細粒的雲吞看似簡單,做法其實很考功夫,單是製作餡料已考起不少人,還有包法和煮法也有竅妙。今日請來有30年包雲吞經驗的程班長分享幾招,讓大家更了解這種傳統美食。
[/size=4]

雲吞餡料以蝦肉或菜肉為主,淨食固然滋味,但很多時會煮成雲吞麵增添飽肚感。台式餛飩麵一碗大概會有10粒餛飩,廣東雲吞則屬重量級,一碗只得4、5顆,但已叫人吃得滿足。
1.辨別雲吞、餛飩和抄手
雲吞給人帶來最大的迷思,就是分不清雲吞、餛飩與抄手三者之別。很多人認為是同一樣東西,只是叫法不同,但原來它們雖是同類,在外觀與餡料卻各具特色,情況就像紅提子、青提子與黑提子均屬葡萄。
先說大家最熟悉的雲吞,它其實是廣東人的叫法,通常以鮮蝦做餡,體積約有乒乓球般大,啖啖肉夠晒真材實料。至於中國北方及台灣則稱之為餛飩,雲吞皮同樣用雞蛋與麵粉所做,不過餡料就換成豬肉和菜,體積只有指頭大小。而抄手就源自四川,也是北方人的食法,他們習慣不加湯直接淋醬汁和葱花調味,通常視作前菜。

來自台灣的程班長曾跟隨四川師傅學藝,對台式餛飩與四川抄手都瞭如指掌,再加上在香港生活多年,廣東的鮮蝦雲吞一樣難不到他。

說雲吞與餛飩是同一樣東西並沒有錯,不過說得精準一點兩者又稍有不同,除了來自不同地方之外,餡料也分別以鮮蝦及豬肉為主。

上海食店必定會有紅油抄手供應,這款小食其實亦是雲吞,只是淥熟後不浸湯改為淋上辣油,香辣惹味也有很多捧場客。

比起其他湯麵,細蓉分量較小,通常3、4箸麵已吃完一碗。
2.了解別稱細蓉由來
話說上世紀50、60年代,街邊不乏雲吞麵檔,當時共有3種分量供選擇,大碗賣7毫、中碗賣5毫、細碗賣3毫,每粒雲吞各值1毫子,細蓉就是細碗的意思。至於為何會有「蓉」的叫法,有說要追溯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名作《長恨歌》的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當時的文人或許已流行食字,喜歡將靚麵條稱作如芙蓉貌美女子,而透薄的雲吞皮在湯中散開後亦像一朵芙蓉花,因此細碗的雲吞麵就變成細蓉。
3.認識正宗用料
無論雲吞、餛飩或抄手,用料都離不開雲吞皮和豬肉,但廣東雲吞又混合了鮮蝦,由於要包裹着蝦肉,因此鮮蝦雲吞特別大粒,所用的雲吞皮也最大塊,口味獨一無二。

無論鮮蝦或菜肉雲吞都會用豬肉作餡料,單是雲吞餡已用了多種材料製作。

雲吞的味道跟所用的高湯有直接關係,程班長就用到豬骨、雞骨去熬湯,湯頭要有白色油脂才夠香,也可以增加黏性令口感更佳。
雲吞皮之外,豬肉和醬料也不可或缺;程班長就分享了他做餛飩的秘方,材料包括豬後腿肉、肥豬肉、雞蛋、葱花和高湯,而調味料則有麻油、米酒、沙糖、醬油、胡椒粉及鹽,全部拌勻便是雲吞餡料。
4.窺探包裹秘訣
據程班長所說,包雲吞原來有傳統及新派兩種方法,他的師傅是四川人,習慣用傳統方法將雲吞皮摺成金字塔形狀,較複雜但吸湯效果好得多,口感也更豐富。傳統包法無論外觀和口感均較佳,不過由於速度較慢,所以大部分人都會用簡便的新派方法去包雲吞,而程班長的紀錄是7分鐘內包到120隻餛飩。
傳統包法:

i把餡料放在雲吞皮中間,摺一個小三角。

ii再摺一層變成金字塔形。

iii沾少許油在兩邊,對摺輕輕按實。
新派包法:

i將餡料放在雲吞皮中間,用手指撐起雲吞皮。

ii輕輕按下去封口就完成。

無論用傳統或新派方法包雲吞都不宜用水封口,因為煮的時候容易爆開,沾少許油後輕按就可避免這個問題。

新式包法快捷方便,搽好餡料後束成一團,輕按一下便可封口,只需幾秒就包好一粒雲吞。

竹昇麵用鹼水、鴨蛋及麵粉製成,鹼水的分量要控制得宜,否則麵條不夠爽彈,又或者鹼水味過重影響整碗麵的質素。
5.正確享用之法
傳統廣東雲吞麵會配搭自家打製的竹昇麵,湯底則以清甜為主,通常用大地魚及豬骨熬煮而成。一般雲吞麵都是雲吞放上面,但原來傳統食法是雲吞放底、麵放上,免得把麵條浸腍。食用也有技巧,據說先喝一口湯,然後吃一顆雲吞,再吃一箸麵,就最能夠品嘗雲吞麵的真味。
撰文:楊雅菁
部分攝影:盧展程
查詢電話:2576 1199
source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81003/00296_001.html
+++++++++++++++++++++++++++++++++++++++++++++++++++++++++++++++++
長知識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