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衣食足,然後要更多衣食



今天跟大家講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童書名字叫《More》(多了),整本書不到100字,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少即是多」的大道理。給迷戀物質和過度消費的人們來一點反省。或許令那些貪得無厭之徒,從書中看到自己。

一隻沮喪的喜鵲偶然得到一粒小小的玻璃球禮物後,發現了收集的樂趣,開始物質追求之旅,不斷地囤積各種各樣的物品,從「有幾個了」,到「好多」、「好多好多」、「多點」、「再多點兒」,直到收集來的雜物把牠一起埋沒,最後更因為巢穴不勝負荷墜地摔得粉碎。

表面看來,這是一個「關於貪心與物質主義的示警故事」。作者借一只喜鵲來帶出那些迷戀物質和只顧消費的人們,也在揶揄生產過剩、垃圾充斥的現代社會。喜鵲的巢穴就像是我們的生存空間,喜鵲的行為就像被消費和物質主義驅動的我們,在不斷地生產、購買、囤積着太多太多沒有用途的東西,我們的心靈亦因此而日漸沉重。

還記得數年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財政案拋出了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理論,指出肚餓的人會覺得有食物的地方便是烏托邦,對愛、尊重、自由這些不能果腹的抽象事物不屑一顧。如果引用中國的古老名言,那就是管仲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這立論正確,恐怕就不會有喜鵲故事了。

我們不妨看一下身邊的人和事,不難看到實際上存在有很大落差。今天的香港,我們的價值觀是甚麼?大舉建設高鐵、填海甚至用萬億元去建造人工島,以為這些辦法可刺激經濟、就業。或許50年前修高速公路鐵路,吸納大量勞動力,解決就業,還可以說得通;今天的基建項目,都是自動機械,所謂刺激就業,本地基建不夠工人情況從未停過,工資一加再加都難以如期完成,根本不存在甚麼刺激就業。

香港白象工程超負荷
以人口增長需建房屋為題,更加是矛盾處處,為甚麼?香港本地生育率持續下降,本地生活成本與經濟壓力令香港人的出生率排名全球倒數第三,政府官員表示急需建設大量公型房屋以應付未來人口增長的說法,同樣站不住腳。

政府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充份展現其霸道、蠻橫及落後的一面。今天「發展」是硬道理,明天甚麼又會是硬道理呢?到底甚麼是最「硬」、最緊要、最迫切的呢?動輒把甚麼定為「硬道理」的危害在於所有其他的東西都得讓路,包括生態環境、人權狀況、勞工保障、工程質量、社會道德,通通都成了犧牲品。專制政權往往拿「高速經濟發展便能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借口,但今天不少民生問題,背後卻是因為經濟太高速發展所致。

歷史是會開倒車的,正如人類慾望的金字塔,也不一定往更高層次攀升。衣食足之後,會以衣食更足為榮,至於知榮辱?大家實在太過高估香港人了。一代新人換舊人,我想特區官員最叻是令香港人不斷緬懷前朝,因為一屆不如一屆。回望過去,沙士後死難者家屬一句「厚顏無恥」,便足以令衞生局長下台,那時仍然有知榮辱的官員,至於今屆政府,我只能說句:厲害了。

我們的資源不斷虛耗在一隻比一隻巨大的白象工程身上,利益集團美其名為民生,實質是貪得無厭,其行為跟故事裏的喜鵲不斷為巢穴增加負荷,何其相似。

香港這個鳥巢,總有超負荷塌下來的一天,如果大家袖手旁觀,覆巢之下,你我都逃不了!

撰文:鄺穎萱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1023/20528141
+++++++++++++++++++++++++++++++++++++++++++++++++++++++++++++++++
其實係你唔明
Good0Bad0
2018/10/23, 12:36:43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