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App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YouTube文化大革命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黎智英/daily/article/20181028/20532283

YouTube文化大革命 - 黎智英




親戚和姐姐哥哥以前的英國中學同學來家裏吃飯,共二十多人濟濟一堂。英國年輕人都喜歡喝酒,男男女女個個喝到high晒,嘻嘻哈哈有點混亂,但到吃飯時間,吃把他們聚在一起,變得亂中有序興高采烈,好不熱鬧。

在廚房做菜的是我們十一歲的小兒,他做了兩大盤肉丸波隆那肉醬(bolognese sauce)意粉,足夠二十多人吃。肉丸是從Marks and Spencer買回來,而波隆那肉醬是一天前做好。

儘管事前安排妥當,做二十多人份量的意粉要分幾次做並不容易(因一次做太多麵會腍掉又不入味,不好吃,小兒識得這巧妙殊不簡單了),而且味道好意粉又夠咬口,被所有人大讚。

姐姐用洋蔥蒜茸醬油煎了兩隻雞,也是讚不絕口。這頓飯是他們三兄妹負責,哥哥做的沙拉、牛排和蒜茸麵包不用說了,因為他是受過訓練,小兒和女兒的廚藝卻是無師自通,才令人驚訝。不,其實也不算是無師自通,他們是從YouTube學來的!

我小兒雖然只有十一歲,但他七八歲便常常拿着iPad看YouTube煮食的影片。看了想做,媽媽給他準備好材料讓他自己嘗試,初期做得一塌糊塗,做多幾次就似模似樣了,現在可以煮食請客了。

以前沒有YouTube,十一歲小孩子有這本事怎可能想像。姐姐亦一樣,廚藝都是YouTube學來,現在很少出外吃飯,都是自己煮食,吃得不知幾高興。YouTube悄悄地改變了年輕一代人的世界。

我一向認為做廚師最大輸蝕,是除了吃自己廚房做的菜,很少機會吃到其他餐廳的菜,限制了他們口味的磨練和提升。

廚房工作又熱又辛苦,以前出身做廚房工作的人都是家境不好,要找份工作餬口,非捱世界不可的人才願意做。他們很少機會吃到餐廳的菜式,不用說貴價餐廳的美食了。

他們的味蕾發展,都限於家裏和工作廚房裏的食物,更不用說西餐和其他不同國家菜式的味蕾刺激了。這種限制因而限制了他們廚藝的發展。

坊間餐館吃到廚技精通、但味道麻麻的廚師太多了,除非那廚師學師時做過很多不同的餐廳,甚至做過西餐能中西合璧,才有機會躋身大師級廚藝,否則都是平庸的廚房師傅而不是廚師。

現在不大不同,幾方面的發展改變了新一代廚師的質素。

近十年八載電視流行煮食節目,尤其是出現了Anthony Bourdain和Rick Stein等明星級的飲食旅遊節目,大大提高了廚師的職業地位,甚至把廚師明星化了,令看節目的年輕人甚至小孩對廚師產生遐想。

很多家庭環境優渥的小孩子想當廚師,於是他們拿iPad着迷地看飲食節目,然後在YouTube找影片看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做法。

越看越入神,自自然然想自己做出來,不假思索是難做抑或易做,影像的示範通明剔透隨手拈來,看着影片一次兩次做下去,最後做出來了。

這些小孩子還有個很重要的優勢,是吃慣了不少不同種類餐廳的好菜。不僅吃慣好菜,還吃過不同國家的好菜,令他們眼界大開,味蕾受不同種類菜式的味道變化磨練,集不同滋味於一身,味覺千錘百鍊順手拈來,煮起菜來他的視野能量包羅萬有,對應自如。

像我小兒自小吃慣福臨門、天香樓、西村先生的壽司和日本菜、Otto e Mezzo Chef Bombana的意大利菜、Robuchon和Pierre的法國菜等等。

這樣的飲食經驗以前學做廚的人不可能有,這種磨練讓他試味時酸甜苦辣明察秋毫,味道咬口不好改到好,條理分明。

有一次看我小兒做香腸肉醬意粉,香腸肉是將香腸的皮膜剝掉只用內裏的肉,用橄欖油煎了備用。

他做了一次不成,即刻上YouTube看着影片再做,做了兩三次給我試味,好正,成功了。如果他是在廚房做事學的,做錯了不知多久後師傅才會教你做第二次,學習的程序會困難和緩慢許多了。

有YouTube影片教授,總之有熱誠肯放時間耐心學習,小孩子年紀輕輕煮得手好菜一點不難。

日本少女山中瑤子自小愛上了看cult片,一部接一部着迷地看,學習cult片的導演、編劇、燈光等製作技巧,終於在21歲,用了二萬港元成本拍了一部電影《Amiko》,得到國際電影界的認同,登上世界各地多個影展的銀幕,獲得獎項包括光TV大獎(Hikari TV Award)、日本PIA影展觀眾大獎等。

這是一個奇蹟,但我相信在這個 YouTube時代,這樣的奇蹟只會是常態,不斷發生:將會有很多像山中瑤子很年輕、很傑出的電影製作人出現;
想像一下一個十歲八歲迷上了看YouTube影片的小孩子,一天看上幾個鐘,而他/她天份頗高,不僅看還用便宜輕便的攝影機嘗試拍攝自己的影片,在這樣薰陶和嘗試的學習中,不難十年八年後會成為一流的導演、編劇和製作人。

以前我們認為看書引發想像力,看影片具體化了,想像空間少了因而想像力被削弱了。然而,你上YouTube看一些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拍製的cult片或微電影,你會驚訝他們的想像力。

你會發現原來看影像看多了,產生的想像力是我們過去沒有發覺的。他們的表達方式與傳統電影不同,但清新明快爆炸力強,恍如一個新的影像世界呈現。

這新一代年輕人電影製片人給電影嶄新的演繹。

你會感覺到過去的電影製作人,是看文字成長和根據文字的想像力演繹的電影世界,而看YouTube影片成長、up-and-coming的新一代電影製作人,是以影像的想像力直接構想電影。他們的演繹方式引發的是我們影像觀感的共鳴(有別於意識共鳴)。

從他們的影片,我們會感受到更真實、更立體、更清晰細膩和更震撼的現實世界。

YouTube改變了我們的視覺世界,呈現新的視覺藝術文化,改變了我們觀感的意識內涵,是一場如假包換的文化大革命。

黎智英


上一則
上一則
兩個約會(下) (蔡瀾)

下一則
下一則
Unfriend劉華 (畢明)
Good0Bad0
2018/10/28, 8:34:38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