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吹水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中興 , 華為 , 下一波係聯想


今年 4 月,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公布一份報告,點名中國 15 家由政府控制的公司和集團,控制重要的高科技供應鏈,對美國政府造成威脅。

這份名單公布後,有如高科技產業的「死亡筆記本」,短短 8 個月內,這 15 家公司中,先有中興通訊受到美國制裁,後又出現中電集團旗下海康威視,可能美國被列入出口管制,而最新的「傷兵」,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長女、華為財務長孟晚舟。

川普出狠招 華為心臟插一刀

12 月 1 日,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前往阿根廷途中,被加拿大當局逮捕。加拿大司法部檢察官吉布卡斯里(John Gibb-Carsley)7 日在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開庭時指出,「孟晚舟直接參與華為對美國銀行的不實說明,違反對伊朗的制裁,讓這些金融機構成為孟晚舟詐欺的『受害機構』。」吉布卡斯里同時強調,加拿大和美國有引渡條款,因此「不得不」逮捕孟晚舟。

更令人玩味的是,孟晚舟被捕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的會談尚未開始,「中方在會談前已得知此事,」但直到 12 月 6 日,孟晚舟被捕的消息才被加拿大《環球時報》報導出來。換句話說,美國總統川普一面在 G20 談判桌上營造中美貿易戰「90 天暫時停火」的氛圍,一面在中國最重要的高科技公司─華為的心臟上插了一刀。

一位台灣高科技公司董事長觀察,「華為的事件確實非常複雜,畢竟華為營收超過 1,000 億美元,技術上又是領導地位,對產業將會影響很大。」尤其,華為是台灣科技零組件的大買家,台積電 30 週年時,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是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親自招待的貴賓,華為在台灣辦活動,就連股王大立光董事長林恩舟、矽品董事長林文伯等,超過 10 家公司全都派代表出席。

但這一次,台灣廠商恐怕要小心了。財訊調查,美國指孟晚舟違反伊朗禁運案,其實是 5 年前就已經曝光的舊案,在歐巴馬時代,美國政府沒有處理,這一次,川普卻開始「翻舊帳」。

美國緊盯 從地緣與控制權揪敵人

美國指稱,孟晚舟涉及違反伊朗禁運案的關鍵證據,來自香港的星通技術公司(Skycom)。2013 年 1 月,路透社就曾報導「華為財務長與將惠普設備賣到伊朗的公司有關」,文中舉出多項證據,星通員工如何在伊朗拿著打著華為標誌的簡報,拿著華為的名片做生意;對孟晚舟不利的證據是,2008 年時,孟晚舟曾擔任星通的董事,當時,其他的股東,還包括她長期出任董事的「華盈管理有限公司」。財訊也從香港政府取得 2008 年孟晚舟曾出任星通董事的證明;從路透社揭露的多項證據看來,孟晚舟想輕鬆脫身,並不容易。

那麼接下來,在這本「死亡筆記本中」,下一個被美國盯上的中國科技廠可能會是誰?

根據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今年 4 月的報告,美方從地緣和控制權兩個面向辨別「誰是敵人?」他們先從為美國聯邦政府生產資訊設備的前 10 大廠開始查起,包括微軟、惠普、戴爾等公司,要求他們不只交出供應商名單,連每樣產品在哪一個工廠生產,清點「含中量」。

例如交給和碩的產品,究竟在哪裡生產「戴爾公司回報,產品是由和碩桃園和江蘇的廠生產,惠普回報主要是由和碩江蘇廠生產」,委員會找來供應鏈管理公司盤查,這些工廠背後,究竟是由誰控制,最終列出 15 家對美國政府資訊安全有疑慮的公司,並一一說明理由。

這份報告中還掀開,美中爭奪先進通訊技術的鬥法過程。「早從 2000 年開始,來自中國的駭客就不斷入侵北電(Nortel)網路,當時北電是加拿大的跨國電信設備大廠;北電 2004 年發現,駭客擁有公司 7 名最高主管的網路密碼;內部員工自行調查發現,駭客來自上海。」


▲ 最近傳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要把伺服器等部分敏感性高的高科技產品製造廠移出中國。


就算內部更改密碼,6 個月後駭客又再次出現,甚至有部分內部電腦,會自動發送資料到上海;2009 年,北電宣告破產,就連接手買下北電 IT 設備的 Avaya 公司,都同樣被駭客盯上。報告指出,「未經證實的報告指出,入侵北電的駭客是華為指使的,華為後來在數個核心市場超越競爭對手思科。」如今美國政府把中興和華為都列入威脅名單,從澳洲到日本,美國盟友一個接著一個,停止向這兩家公司採購設備。

聯想替中國政府入侵網路 被美看管

聯想也是美國政府眼中,被點名無法信任的高科技公司。除了聯想創辦人柳傳志同樣出身解放軍軍事電訊工程學院,「中國政府透過聯想控股,成為聯想最大股東」,2017 年 6 月,中科院透過旗下控股公司,控有聯想 29% 股權。聯想控股也替中科院對外投資和管理公司,「聯想的成長,要歸因於中國政府在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包括用國家擁有的智慧財產權支持。」

美國政府也懷疑,聯想替中國政府做網路入侵工作,2016 年,美國國防部因為數起事件,認定聯想產品涉及在美國國防部內部進行網路攻擊,認定「這家公司在產品中裝有後門,進行網路間諜活動」;2015 年,美國海軍也宣布,換掉用在控制巡弋飛彈和驅逐艦的聯想電腦,因為在聯想購併 IBM 之後,聯想能透過維修或遠端控制,接觸這些電腦。

美國政府更擔心的是,中國高科技公司透過戰略合作,了解美國在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其中,戴爾旗下的 VMware,是矽谷知名的虛擬化技術團隊,2016 年 4 月,VMware 和中國曙光公司合資,中國政府是曙光最大股東,VMware 提供了雲端運算和虛擬化的關鍵技術,由於 VMware 也是美國政府相關技術的供應商,中國可能因此了解美國政府系統的弱點。

京東方、天馬微電子、冠捷都被點名

高性能運算和網路安全是美國十分在乎的領域,因為,控制大量資料,甚至控制飛彈、軍艦的伺服器,仍是關鍵技術。在這個領域,中國政府控制的浪潮集團,已是全球第 3 大伺服器廠,而曙光在超級電腦的生產量也持續上升,去年中國的超級電腦,運算能力更首度打敗美國。中科院旗下,還有專攻 AI 的科大訊飛、設計 AI 晶片的寒武紀,全都對著美國最重要的技術猛攻。


▲ 華為被美國、澳洲等國抵制,愛立信有機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此外,顯示器和控制顯示器的晶片,也是重點。由中國政府支持的面板大廠京東方也在這份名單中,京東方早期虧損連連,但在國家支持下,今年最新的 1.5 代線已經投產,連韓國產業都十分忌憚。同一時間,天馬微電子生產各種顯示器,美國也以「駭客可以透過螢幕入侵」,把天馬微電子列入名單;就連中電集團投資的冠捷,也被美國委員會列入「黑名單」。在半導體方面,由於董事長趙偉國高調全球購併,紫光集團也被美國列入供應鏈上必須注意的關鍵公司。

這份名單值得台灣投資人注意,因為美國政府如果再次向中國高科技供應鏈揮拳,這份名單上的公司可能首當其衝,財訊透過資料分析,預先盤點如果中美衝突加劇,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台廠供應鏈 含中純度高風險愈大

以中興通訊為例,依據財訊從美國資訊平台取得的供應鏈資料,依交易金額統計,2018 年,中興的重要台廠供應商分別為聯發科、大立光、奇景、南亞科和正淩精工。中興營收占比最高的是專做高度光電連接器的正凌精工。

聯想在台灣也有相當綿密的供應鏈,依交易金額統計,重要供應商包括仁寶、鴻海、緯創、英業達和群光,聯想對台灣供應鏈的影響遠大於中興。財訊取得的資料顯示,聯想對電子五哥的影響不小,資料顯示,2018 年 10 月底止,聯想訂單占仁寶營收 7.99%,到今年 9 月占鴻海營收 1.64%,到 12 月占英業達營收的 1.93%,到今年 10 月占緯創營收 6.34%。

此外,到 2018 年 9 月,聯想訂單占群光 16.59%,占南亞科營收約 5.4%,占新普營收 6.18%,名單中,前三大公司和聯想 1 年的生意規模都超過台幣百億元。但台達電和聯發科受聯想的影響較小,聯想訂單只占這兩家公司營收 1.05% 和 1.02%。而聯想營收占比最高的台灣上市櫃公司則是精元電腦,精元是全球最大鍵盤製造廠,今年,聯想訂單占精元營收約近 2 成。

華為因為沒有上市,和供應商往來的財務資料並不透明。但根據《工商時報》報導,2012 年時,華為對台採購金額高達 1,200 億元;根據券商資料指出,華為在手機供應鏈裡的台廠,從做半導體的台積電、日月光、IC 設計一哥聯發科、鏡頭之王大立光、顯示晶片大廠聯詠到電子製造天王鴻海,幾乎所有台灣一線大廠都是華為供應商;而且,華為在台辦新機發表會,就能找到大立光和矽品等公司董事長來站台,華為對台灣公司的下單量,一定極為可觀。

這 15 家公司當中,聯想、華為、中興對台灣供應鏈的影響最大。除此之外,紫光集團參與南茂子公司宏茂私募案,矽品也將蘇州子公司3成股權出售給紫光集團,頎邦也出售子公司股權給紫光。由於美方以控制權作為判斷標準,未來這幾家公司被美國判定為「中國隊」的機會也跟著增加。

不靠中國最大 美國隊廠商以逸待勞

現在,關鍵技術的供應鏈正在悄悄起變化,「含中量」低的公司值得注意。例如,伺服器是美國極在意的關鍵技術,廣達今年就在客戶要求下,把旗下伺服器生產基地移回台灣,鴻海也將伺服器生產線由廣西南寧,移往美國德州休士頓等地。華碩和廣達今年完成超級電腦台灣杉 2 號建置,打進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前 20 名,也有機會靠高階產品爭得商機。

另外,GPS 追蹤技術也是美國視為影響國安的重要技術,近期也傳出賓士向台灣國際航電(Garmin)下單,條件是「只買在台灣製造的 GPS 產品」。

在 5G 等通訊技術領域,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在美國的 ADR 股價就相當強勢,不管美國如何震盪,今年股價不但大漲近 5 成,遇上股災,股價都相當抗震。美國的思科在川普上台之後,股價也跟著川普的政策逐步上攻,思科在台重要製造夥伴智邦表現也不弱。

今年底,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還持續推出物聯網和藥品兩份新報告,把中國在物聯網的發展,列為是刺探機密的關鍵技術,還把中國大疆創新公司列為可能侵害美國安全的廠商。另一方面,也把中國類鴉片止痛藥傾銷美國,列為對美國國安的威脅。

投資新風向 要考慮美中競爭因素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副所長洪春暉觀察,短期來看,美國停止向中國購買的產品,台灣有一些取代的機會,但也要擔心,美國管制技術流向中國,同時把台灣一起列管。

美中科技戰恐將是一場長期戰爭,美國正祭出一連串手段要降低中國在全球高科技製造業的影響力,投資高科技公司之前,恐怕也必需把美中競爭的影響考慮進去。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盤點中國製造對資訊產品供應鏈時發現,美國政府採購的資訊產品中,以惠普、IBM、戴爾、思科、Unisys(優利)、微軟、英特爾 7 家廠商做調查,平均有 51% 的產品是由中國製造出來的。

為防止中國利用影響力,在資訊產品中暗藏陷阱,美國國會除了研議要建立專責機構管控風險,投入更多資源監控電子供應鏈之外,還打算模仿防制「血鑽石」的做法,要求電子業供應鏈必須更多產品履歷資訊,讓美國政府更容易追查,電子產品是否由中國政府控制的工廠所生產。

委員會在年度報告中也提到,5G 和物聯網的發展,將讓中美之間對資訊隱私的爭奪,在資訊安全上競爭達到高峰,美國政府甚至細到連中國共享單車在美國營運,會把單車的位置傳出美國,都十分在意。

「中國在這些產業的領導地位並非無法改變」報告中指出,成本上升將是中國製造業最大的敵人,會讓供應鏈移出中國,縮小中國的影響力。而美國持續科技創新,會繼續拓展美國的科技實力。把科技製造業逼出中國,恐怕是美國政府最有興趣的事,也是台廠必須面對的新現實。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Gage Skidmore CC BY 2.0)

Good0Bad0
2018/12/15, 2:10:07 下午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2 個回覆
#12018/12/15, 5:07:20 下午
引用快速引用
#22019/06/20, 12:26:17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