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旅遊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深入戰鬥國軍營 直擊陀槍女兵生活
談起以色列的街道,荷槍實彈的士兵必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象。以色列女性必須義務服兵役,男女士兵比例為1:1,有些部隊女兵數目甚至比男士兵更多。

我很好奇,這班感覺上很難以親近的女兵真實生活其實是怎樣的,膽粗粗聯絡以色列國防軍(IDF)嘗試安排採訪,卻一直沒有回覆,以為機會渺茫之際,在回香港前三天,軍隊竟然安排到我們入軍營採訪,我們就成為首個走進Beitar Illit軍營的傳媒。

隨軍方提供的座標,坐的士找了一會才找到入口。我們這次來到耶路撒冷旁邊城市Beitar Illit附近的軍營,門外戒備深嚴,鐵絲網門鋪上了麻線網,完全看不到裏面情況。穿上偵察背心、一身軍事裝備和通訊設備的年輕女兵Lee出來接應我們。是次受訪的是國防軍的搜救部隊,Lee已在隊中當兵三年半,現在她是部隊指揮官。

以色列憲法規定,年滿18歲的國民必須服兵役,男子服役三年,女子服役兩年,但很多人也自願入戰鬥部隊延長服役。服役後就轉為預備役,即後備軍人,準備隨時作戰。隨Lee在營地走了一圈,每天維持8小時執勤、8小時休息的士兵,有些剛完成任務,在休憩區跟同僚聊天;

有些在準備當晚光明節點燈晚餐,飯堂大聲播着搖滾音樂,氣氛輕鬆,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嚴肅緊湊,「我們都是開心的人,所以常放這種音樂。」Lee神氣笑着介紹營中的一切。

行軍迅速 步兵裝備重30公斤

軍營面積不大,約佔四個籃球場,軍隊需要按戰略需要和軍事日程,每三至六個月搬軍營一次,因此,我們成為了全球首家參觀這軍營的傳媒。

除了男女宿舍,還有飯堂、健身區、休閒室、迷你猶太會堂等。營地設施都就地取材,例如露天健身區,是以廢棄鐵器臨時建造的。但因為他們兩天內就遷營,我們到訪時,休閒室、健身區已清空。

以色列830萬人口,現時國防軍現役部隊有17萬人,預備役人員有44.5萬,兵力不算特別強,但動員速度極快。極端傳統派猶太教徒一直被豁免兵役,2017年以色列最高法院卻宣判將廢止他們延遲或免役的特權,不久將來,以色列會真正全民皆兵。女人當兵可有特別待遇?

Lee告訴我們男女都一視同仁,背上同樣的武器,同樣要衝鋒陷陣,前線女步兵一身裝備最重可達30公斤,「剛服兵役時我們有很多訓練,怎樣使用槍、怎樣跑得快一點、怎樣讓身體背上更多重量、怎樣在倒塌的樓房中救人等,我們是搜救部隊,所以這部份尤其重要。」

居以港女 難理解無止境衝突

沒有救援任務時,部隊就開裝甲車在城市巡邏,確保猶太定居點、城市內的阿拉伯車輛和道路也沒有危險。「以色列的女兵都堅強能幹,我們大可選擇軍隊中的文職工作,但我們都希望當真正軍人,證明自己,表現不比男軍人差。」

隨Lee登上他們平日用以巡邏的裝甲車,成為了畢生難忘的經驗。漆黑的車廂中後座只有靠窗的單人位置,還未坐定,士兵們就叮囑我們必須扣上安全帶,因為裝甲車有一定危險。

以防彈鋼鐵材料製造的軍車搖搖晃晃,發出聲響,當時已是黃昏時間,車廂顯得更黑,窗口狹小,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雖然只是上軍車在城市繞了一圈,但已能感受到行軍打仗的不安恐懼。

很多以色列女兵都自願延長服役,有些只有17歲,只要得到父母或監護人許可就提早進軍隊。到底需要多大勇氣和精神力量,才能在這個應該享受着自由的黃金時期,背上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行軍打仗?

以色列人一直以來活在無邊恐懼中,骨子裏的不安感如形隨影,20年前開始一浪接一浪恐怖襲擊,大至遠程導彈、各種炸彈爆炸,小至隨時隨地的刀槍襲擊,讓以色列人只能以嚴密安檢,設立哨站保護自己。想起住在以色列多年的香港女子Achutan,曾為以色列人沒有安全感解畫,認為世人某程度上都誤解以色列,「以色列很無辜,被不斷放炮彈, 卻被人說成主動發動戰爭。

巴勒斯坦人心中是沒有以色列的,這國家不應該存在,即使以色列提出了不同和平方案。」

她續指巴勒斯坦以難民國家身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捐款,早有條件立國,「政府收到了捐款不建立新地方,不為孩子提供教育,只用錢製造武器攻擊以色列。如果你真的為了人民好,怎會無止境要他們承受衝突的傷害,母親也不會叫孩子去自殺式炸彈襲擊,炸死別人同時炸死自己吧?」

「他們只有18、19歲,我也只有21歲,但我已負責帶着一隊25人部隊,要照顧、帶領他們。

在這個年紀我們已要作戰、開槍、擲手榴彈,保護自己和家人,這其實很荒謬,也沒有人會真正明白,沒有人能親身經歷我們面對的一切。」

已做到分隊指揮官的Lee雖然風趣幽默、口齒伶俐,但講起認真事來沉實成熟,就如她所言,以色列孩子都早熟、有使命感,或許他們性格特質注定要跟國家命脈連在一起。

「我沒試過參與戰爭,但我曾在2006年遇過戰爭。 那時第一個想法是我長大後要參軍,如果有天真的要作戰,我也準備好了,我想保護自己、我的家庭和所愛的以色列。」Lee對我說。

TRAVEL MEMO


https://hk.feature.appledaily.com/travelseed/%E5%BF%83%E5%B0%8E%E9%81%8A/1_59156844_%E6%B7%B1%E5%85%A5%E6%88%B0%E9%AC%A5%E5%9C%8B%E8%BB%8D%E7%87%9F%E7%9B%B4%E6%93%8A%E9%99%80%E6%A7%8D%E5%A5%B3%E5%85%B5%E7%94%9F%E6%B4%BB
Good1Bad0
2019/01/24, 12:34:32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4 個回覆
#12019/01/24, 12:34:46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22019/01/24, 12:34:52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深入以巴衝突點 以色列是回歸還是佔領?

去年,以色列立國70周年,同時亦代表以巴之爭已糾纏70年。中東局勢總離不開以巴衝突,烽煙四起的背景前,是否只有受害者與加害者?主流傳媒上出現的畫面,又是否只有拋擲着燃燒車胎、荷槍勇武的小孩,或正在驅逐示威者的軍人?這次來到以色列,我們有機會採訪以色列國防軍軍營,再跟專營以巴政治旅行團的猶太導遊深入以巴衝突點。以巴問題背後種種因素盤根錯節,實在難以單純把問題放在絕對對立面。今天,走進這個來到21世紀,仍被軍事佔領的地方,只想反映所見所聞。

猶太人Fred Schlomka在英國長大,20年前回以色列成立Green Olive Tour,帶遊客深入認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希望為以巴和平出力,但此舉卻被高舉復興故土旗幟的以色列人視為叛國,「如果你是猶太人但不是復國主義者,大部份以色列人都會對你反感。我決定回來的原因,是覺得自己有責任,讓世界各地的人看到真正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700公里圍牆將社區瓦解
2002年起,以色列開始沿1967年「六日戰爭」前以巴邊界修建700公里的隔離牆,把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區與耶路撒冷完全區隔開。我們走到屬於東耶路撒冷的Anata邊境,第一次親眼看見這道8米高牆。「沒有圍牆,人們可自由進出Anata,城牆外的Anata村莊是巴勒斯坦自治區,阿拉伯人偶爾會到隔離牆抗議,或襲擊以色列士兵。」約4年前,以色列在這邊境設了永久哨站,Fred說以色列可能會把它作為商業貨物中轉站。

東耶路撒冷景象跟耶路撒冷舊城是天淵之別,這邊肅靜如死城,偶爾有沉默的阿拉伯人低頭走過。「你能想像忽然把牆建在一個社區中間有多可怕嗎?城牆把許多家庭分隔,以前這邊有間學校,牆另一邊的孩子在這裏返學,現在不行了, 因為他們拿的是巴勒斯坦身份證,不能再踏入這區,只能轉校。」圍牆把生活社區瓦解,也活生生地把人與人的聯繫截斷。境內城牆一片狼藉,跟境外西岸伯利恒城牆塗鴉斑斕的牆面不同,牆內的人能享有自由,牆外的人卻一無所有,The other side的巴勒斯坦人只能把卑微心聲畫在隔離牆上。

以民:以色列搶奪土地 不斷殖民
以色列主要有三種證件,除了可享有國籍的以色列身份證,更有藍卡和綠卡。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讓原本住在當地的阿拉伯人選擇,如想待在東耶路撒冷,就可申請以色列居留證,即是藍卡;不接受以色列管治的就搬去西岸區,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綠卡。Fred解釋:「城牆內居住的阿拉伯人,只要沒參與過暴力活動,都可以取得國民身份證,有以色列國籍。在東耶路撒冷,大部份阿拉伯人因為政治原因而不申請,只取居民藍卡也能工作、交稅、有醫療保障、治安等福利。」此外,住隔離牆外入來工作的阿拉伯人,則只能以工作證明申請入境許可證,每早就需要3至4時起床,經過重重以色列軍事哨站才能返工。

為擴大耶路撒冷的領土,以色列自六日戰爭後一直興建猶太殖民區,「以色列控制了西岸60%土地興建殖民區,他們搶奪了巴勒斯坦住的村莊農地,建立屯墾區讓以色列人遷入,巴勒斯坦人被趕走,禁止在佔領地耕作。」我們跟Fred來到西岸最大的殖民點Ma'ale Adumim,恍如走進高尚住宅區,區中住了37,000人,住屋、商場、公園、停車場等一應俱全,四周種滿花草樹木,而且坐擁美麗山景。耶路撒冷樓價高企,以色列政府故意以殖民區房屋優惠政策吸引以色列人遷入,資助他們買樓,大部份殖民社區也有公路連接耶路撒冷,只需15分鐘便開車返回城市。「這就是過去50年一直在發生的事,以色列不停搶奪土地,阿拉伯人越來越少。」

以色列政府規定以色列人不能進入巴勒斯坦,翌日由巴勒斯坦導遊Yamen帶我們到以巴衝突地標希伯崙(Hebron)。考古學家認為希伯崙有5,000年歷史,是巴勒斯坦第二古老城市,巴勒斯坦人已住了幾個世紀。因為諸教先知亞伯拉罕及其後人的墓地也在這裏,因此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也視它為繼耶路撒冷後的聖城。「舊城中易卜拉欣清真寺(Ibrahim Mosque)是世界上第四個重要的清真寺,因為亞伯拉罕在寺下的麥比拉洞,安葬了妻子撒拉,後人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亞也埋葬於此。」

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佔領希伯崙,本來1993年簽訂的《奧斯陸和平協定》把西岸分成A、B及C三區,希伯崙原則上屬於A區巴勒斯坦管治,但以色列繼續佔領舊城區。1994年,一名以色列猶太人在清真寺內亂槍掃射,29名巴勒斯坦人當場死亡,事後以色列政府把清真寺一分為二,猶太人及巴勒斯坦人各佔一半,並於1997年將希伯崙分為H1和H2兩部份,設立猶太人定居點及多個士兵哨站。穿過死城般的舊市集,抵達進入舊城中心的關卡,所有巴勒斯坦人也要排隊,逐一推過鐵閘接受安檢,再由士兵查看證件。

巴人:爭取和平要用腦 非亂槍掃射
沒有想像中的戰火畫面,步行進城也不見特別抑壓凝重,直至跟當地人一起排隊過關,每通過一個人,鐵閘上也發出那種安檢有問題才會出現的巨響,上面打了紅色交叉,通過後拿出證件給軍人檢查。這就是他們每天的日常,每次回家也得經過重重障礙,那刻我只覺荒唐。Yamen一臉無奈說:「舊城有1,500名軍人,只為保護550猶太定居者,每三米就有一名士兵。」

易卜拉欣清真寺就在關卡的左方,通過大路後有另一軍事哨站,哨站前不足十米是一家紀念品店,便是店主、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的家,土生土長的他,生在軍事佔領的世界,27年來每天也對着眼前的哨站生活,穆罕默德細述他們佔領生活之苦,更曾有澳洲籍猶太人出價100萬美金,買下他們的店和住宅,希望他們離開希伯崙。世人都認為他們都有足夠理由互相仇恨,穆罕默德卻說:「我不會因膚色、宗教、種族而憎恨任何人,我痛恨他們做的事,但我不恨他們。暴力會令問題更複雜,爭取和平要利用腦袋,不是拿着AK47亂槍掃射。我們只想和平共存。」我看着他剛出生兩天的小女兒和另外幾個在哨站前蹦蹦跳跳的孩子,天真笑靨後是一個個只有18、19歲荷槍實彈的士兵,這種看似對立的畫面,背後藏着多少無可奈何?還望一天再沒圍牆,牆內、牆外的人也能回歸真正的故土。



https://hk.feature.appledaily.com/travelseed/%E5%BF%83%E5%B0%8E%E9%81%8A/1_59156863_%E6%B7%B1%E5%85%A5%E4%BB%A5%E5%B7%B4%E8%A1%9D%E7%AA%81%E9%BB%9E%E4%BB%A5%E8%89%B2%E5%88%97%E6%98%AF%E5%9B%9E%E6%AD%B8%E9%82%84%E6%98%AF%E4%BD%94%E9%A0%98%EF%BC%9F
#32019/01/24, 12:54:12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42019/01/24, 11:30:53 中午
引用快速引用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