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
蘋人誌:Momo之父相蘇敬介:「呢單假新聞好正」 不小心嚇窒全世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412/20654218
蘋人誌:Momo之父相蘇敬介:「呢單假新聞好正」
不小心嚇窒全世界
朋友去墨西哥旅行,見有人抄襲Momo製成面具出售,遂買來贈予相蘇敬介。
事源去年7月。
一名YouTuber聲稱,有人用whatsApp扮作一個叫Momo的角色。這角色雙眼突出,似笑非笑,嘴巴咧開直至耳朵,狀甚恐怖。傳說被這角色盯上的無辜小孩,會被迫做出爬屋頂等危險行為,甚至自殺。
透過網路,Momo的名字瞬即散佈全球。香港傳媒亦有報道此事,有說某女童被Momo教唆自斷頭髮,另一女童則畫吊頸畫嚇壞媽媽。影響所及,多間本地小學均就事件向家長發通告。
正當人心惶惶,劇情卻峯迴路轉。越來越多傳媒跟進報道說,事件只屬一場虛驚。許多所謂消息其實是未經證實的假新聞。與此同時,不少媒體開始「起底」追查Momo的來龍去脈,發現Momo原是一件雕塑作品,2016年在東京展出,「Momo之父」則是個叫相蘇敬介的日本人。
若不是收到來自外國的奇怪信息,相蘇敬介早已把這隻妖怪拋諸腦後。「竟做出這種東西,難道不會羞愧嗎?」、「去死吧!」這種信息高峯時期一日多達30封。直至那時,他才知道原來「姑獲鳥」的形象被人偷用來惡搞。
不小心嚇親全世界,請問有何感想?
「我覺得這假新聞很好。」他說。
認真?
認真。如果你理解他43年來走過的人生。
撰文:楊天帥
Momo Challenge早前在網上瘋傳,Momo實情源自相蘇敬介的雕塑作品「姑獲鳥」,是日本傳說妖怪,由難產而死的孕婦化成。
80年代憧憬妖怪
在日本,生於1975至1981年的一代稱為「後團塊世代」。這個世代的人,少年時期大多經歷過「沒有終結的日常」。
「沒有終結的日常」是日本學者宮台真司的說法。根據香港學者張彧暋的解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消費主義、經濟成長、富裕的物質生活、生活的幸福感等,沒有一樣東西不好,但就是(令人)覺得沉悶,而且這種看似變化多彩卻總是沉悶的日常生活,是無限地延續下去,沒有特別的變化可言。」欠缺變化的日常引發「終末」的想像,人們總是想要打破它,讓它終結。這種終末的想像在文學如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1985)及動畫如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96)等都可見一班。
而相蘇敬介的想像,則是妖怪。
「自己不是很強,但恐怖片的妖怪卻很厲害,可以打破平和生活。」相蘇敬介說:「那是我很憧憬的存在。」
相蘇敬介的童年夢想是參與恐怖片製作。時光倒流到40年前。當時日本以至全球曾先後出現Occult(神秘力量)電影和Splatter(血肉飛濺)電影熱潮。許多經典名作如《驅魔人》(1973)、《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閃靈》(1980)、《猛鬼街》(1984)等,皆是在這20年間誕生。日本方面也有諸如《詛咒之棺:吸血之眼》( 1971)、《犬神的惡靈》(1977)和《死靈的陷阱》(1988)等作。年少的相蘇敬介,便是看這些怪力亂神長大。
為實現夢想,他從北海道遠赴東京,在「代代木動畫學院」學習特別效果製作。一邊學一邊想,自己甚麼時候能投身恐怖片業界行列。
畢業後他加入一家影視道具製作公司,專門用矽膠樹脂製作人工皮膚和肢體。不是不好玩,但與夢想有段距離。2001年,他成為自由工作者,並於五年後創辦公司LINK FACTORY。曾參與製作的作品包括《女醫神 Doctor X》(2012)等。他也做商品製作,比如為《交響情人夢》做角色公仔和為《鬼太郎》做筷子托。
「其實都是人們要求甚麼就做甚麼,因為是工作嘛。」他說。「結果,雖然特別喜歡恐怖東西,卻還是淨做可愛物體,毛公仔之類。」
「如此一來,想做妖怪的話,惟有自己做。」
相蘇敬介認為要傳達恐怖感,讓作品與人作視線交接很重要。
10年代做妖怪
訪問在相蘇敬介的工作室進行。那是東京立川一座兩層高的民居。沒有招牌,只有信箱上的褪色label寫有公司名字。對面,一群天真可愛的學生哥在球場悠然踢波。
這是日間的LINK FACTORY。
然而如果你登入LINK FACTORY網站( http://linkfactory.jp ),會發現最右方有個按鈕,稱為「晚上的 LINK FACTORY」。點擊進入,裏面寫:「LINK FACTORY代表相蘇日間是個不起眼的造型師。然而在夜闌人靜之時,一個人在工作室,他就會變成最強的男人﹗為了表現他那未脫青春期的潛意識和對世界的嫉妒,為了令你失笑、O 嘴,現在,他要製作了﹗要製作了﹗」
「邪惡的」相蘇敬介決定製造「怨念少女系列」,是2010年左右的事。以Momo為例,相蘇敬介製作它大約要用兩星期。「姑獲鳥」其實是一種日本傳說的妖怪,由難產而死的孕婦化成。其他同系列的怪物還有頭上長角的怪物「鬼老師」;兩個身、一個頭,卻有四隻眼的少女「二人形小姐」……整個系列共有廿多件作品,有些是雕塑,有些是頭套等穿戴在身上的道具。一如其名,全部以鬼怪少女為題。
因為工作,相蘇敬介雖然喜歡恐怖東西,但仍要做可愛物體。
「有時晚上行街,會突然模糊地想,要是回頭看見『某個形象』一定會很恐怖。於是回家後就嘗試把它畫出來,再用黏土和矽膠製作、上色。」他透露,向觀眾傳達恐怖感的訣竅有二,其一是讓人與作品視線交接。「眼望眼十分重要。 」其二是表情不明確。「那種讓人乍看不知是哭是笑的感覺最可怕。」
2012年,黑夜的相蘇敬介自資出版兩本作品集,名為《怨念少女系列(怨念ガールズコレクション)》Vol.1 和 Vol.2。其中一本封面是「裂口女」。那是他最愛的作品,也是至今仍然放置在工作室中央的「妖怪王」。她來自一個都市傳說:一個穿戴口罩的女人會叫住深夜獨自走在街上的人,問:「我漂亮嗎?」不答的話會被殺死;如果答「漂亮」,她則會除下口罩,露出裂開的嘴巴,再問:「現在呢?」。答「不漂亮」還是會被殺,只有答「漂亮」才能避免死於非命-不過她會拿出剪刀,剪爆你的嘴。
別以為「裂口女」的傳說純粹得啖笑﹕恰恰40年前,「裂口女傳說」曾經橫掃全日本,引發社會巨大不安。一些小學生甚至嚇到不敢獨自上學,迫使學校向警方求助。當中部份還被迫停課。
相蘇敬介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長大。「裂口女」以至許許多多的妖怪都是他的兒時「玩伴」。他曾經因此在半夜不敢去洗手間,洗澡不敢照鏡,入黑後擔心電燈柱角落會不會突然跳出甚麼來。
正是這些「玩伴」讓他找到能終止平和日常的慰藉。
「小時候我會想,要是裂口女真的出現,那怎麼辦?這種體驗,雖然十分恐怖,但也很有趣。」他相信,除了喜怒哀樂,恐怖也是小孩成長過程中必須體驗與學習的感情。「我覺得,將來孩子長大後如果記得有隻很恐怖的東西叫Momo,那是好事。」
相蘇敬介實現童年夢想,參與恐怖片製作。
當80年代的妖怪嚇破10年代的膽
問題是現在又不是80年代。21世紀的日本,景氣已過多年,「沒有終結的日常」早成過去,終止日常的集體渴望也不復存在。
這是全球化的時代。
其實Momo事件在日本不怎樣炒得起。最先將Momo challenge傳開的YouTuber ReignBot來自美國。然後有英國家長聲稱孩子看過Momo影片。傳聞有小孩因Momo死亡的國家包括法國、德國、比利時、阿根廷、印度、菲律賓等(大多由當地警方明確否認)。
相蘇敬介一個朋友去墨西哥旅行時,赫然在當地「亡靈節(Day of the Dead)」慶祝活動看見有人賣Momo面具,連忙拍照發給相蘇敬介。對於他的作品在墨西哥被抄襲,相蘇表示「好開心,好自豪」。
恐怖作品另一訣竅是,表情不明確。
生於80年代日本的鬼怪,在2010年代忽然全球乍現,但真的只是一閃,便又退返它的世界。全球化的年代沒有它的位置。
恐怕已成過去的,還包括妖怪造型師這職業。
工作室書架上放有一組DVD。那是2012年拍的電影系列《顫慄怪奇》。這套以日本全國靈異事件為題的劇集,由著名恐怖片導演白石晃士執導。相蘇敬介負責特技化妝、造型、設計等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實現自己夢想。
很可能也是唯一一次。「近年公司有點難熬。」他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是他的技術問題。他對自己的造型有信心,相信自己甚麼都可以做得來,問題是,就算做得再漂亮,就算Momo做得再逼真恐怖,她也不能動。實物在電腦動畫特技面前完敗。
公司也做商品製作,如鬼太郎的筷子托。
「沒辦法。拍電影的時候,用電腦確實比用實物順暢得多。」
儘管如此,他堅持不轉型做電腦動畫,頂多容許自己借助電腦建構3D模型。他始終是要做實物,即使這可能會令他無法再在電影行業立足。
「我想,這門工作應該是沒有的了。」
Momo全球爆紅後,有些公司找他討論購買版權,卻沒有人說要買走那件雕塑,一個人也沒有。
不過就算有人想買,也沒有貨。由於Momo身軀早已破損,相蘇敬介已經把它拆件拋棄。而他也未必會再重做。
「已經做過的東西,恐怖感已經傳達出來,我就提不起勁再做第二次!」他說。
沒有誰能踏足同一條河流兩次。人固然,妖怪也不例外。
上一則
上一則
西環集中營:娥特西環暗戰 (季陶)
下一則
下一則
社會專題:醫院差藥費貴冇保險 移居大灣區寧返港求診
蘋人誌:Momo之父相蘇敬介:「呢單假新聞好正」
不小心嚇窒全世界
朋友去墨西哥旅行,見有人抄襲Momo製成面具出售,遂買來贈予相蘇敬介。
事源去年7月。
一名YouTuber聲稱,有人用whatsApp扮作一個叫Momo的角色。這角色雙眼突出,似笑非笑,嘴巴咧開直至耳朵,狀甚恐怖。傳說被這角色盯上的無辜小孩,會被迫做出爬屋頂等危險行為,甚至自殺。
透過網路,Momo的名字瞬即散佈全球。香港傳媒亦有報道此事,有說某女童被Momo教唆自斷頭髮,另一女童則畫吊頸畫嚇壞媽媽。影響所及,多間本地小學均就事件向家長發通告。
正當人心惶惶,劇情卻峯迴路轉。越來越多傳媒跟進報道說,事件只屬一場虛驚。許多所謂消息其實是未經證實的假新聞。與此同時,不少媒體開始「起底」追查Momo的來龍去脈,發現Momo原是一件雕塑作品,2016年在東京展出,「Momo之父」則是個叫相蘇敬介的日本人。
若不是收到來自外國的奇怪信息,相蘇敬介早已把這隻妖怪拋諸腦後。「竟做出這種東西,難道不會羞愧嗎?」、「去死吧!」這種信息高峯時期一日多達30封。直至那時,他才知道原來「姑獲鳥」的形象被人偷用來惡搞。
不小心嚇親全世界,請問有何感想?
「我覺得這假新聞很好。」他說。
認真?
認真。如果你理解他43年來走過的人生。
撰文:楊天帥
Momo Challenge早前在網上瘋傳,Momo實情源自相蘇敬介的雕塑作品「姑獲鳥」,是日本傳說妖怪,由難產而死的孕婦化成。
80年代憧憬妖怪
在日本,生於1975至1981年的一代稱為「後團塊世代」。這個世代的人,少年時期大多經歷過「沒有終結的日常」。
「沒有終結的日常」是日本學者宮台真司的說法。根據香港學者張彧暋的解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消費主義、經濟成長、富裕的物質生活、生活的幸福感等,沒有一樣東西不好,但就是(令人)覺得沉悶,而且這種看似變化多彩卻總是沉悶的日常生活,是無限地延續下去,沒有特別的變化可言。」欠缺變化的日常引發「終末」的想像,人們總是想要打破它,讓它終結。這種終末的想像在文學如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1985)及動畫如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96)等都可見一班。
而相蘇敬介的想像,則是妖怪。
「自己不是很強,但恐怖片的妖怪卻很厲害,可以打破平和生活。」相蘇敬介說:「那是我很憧憬的存在。」
相蘇敬介的童年夢想是參與恐怖片製作。時光倒流到40年前。當時日本以至全球曾先後出現Occult(神秘力量)電影和Splatter(血肉飛濺)電影熱潮。許多經典名作如《驅魔人》(1973)、《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閃靈》(1980)、《猛鬼街》(1984)等,皆是在這20年間誕生。日本方面也有諸如《詛咒之棺:吸血之眼》( 1971)、《犬神的惡靈》(1977)和《死靈的陷阱》(1988)等作。年少的相蘇敬介,便是看這些怪力亂神長大。
為實現夢想,他從北海道遠赴東京,在「代代木動畫學院」學習特別效果製作。一邊學一邊想,自己甚麼時候能投身恐怖片業界行列。
畢業後他加入一家影視道具製作公司,專門用矽膠樹脂製作人工皮膚和肢體。不是不好玩,但與夢想有段距離。2001年,他成為自由工作者,並於五年後創辦公司LINK FACTORY。曾參與製作的作品包括《女醫神 Doctor X》(2012)等。他也做商品製作,比如為《交響情人夢》做角色公仔和為《鬼太郎》做筷子托。
「其實都是人們要求甚麼就做甚麼,因為是工作嘛。」他說。「結果,雖然特別喜歡恐怖東西,卻還是淨做可愛物體,毛公仔之類。」
「如此一來,想做妖怪的話,惟有自己做。」
相蘇敬介認為要傳達恐怖感,讓作品與人作視線交接很重要。
10年代做妖怪
訪問在相蘇敬介的工作室進行。那是東京立川一座兩層高的民居。沒有招牌,只有信箱上的褪色label寫有公司名字。對面,一群天真可愛的學生哥在球場悠然踢波。
這是日間的LINK FACTORY。
然而如果你登入LINK FACTORY網站( http://linkfactory.jp ),會發現最右方有個按鈕,稱為「晚上的 LINK FACTORY」。點擊進入,裏面寫:「LINK FACTORY代表相蘇日間是個不起眼的造型師。然而在夜闌人靜之時,一個人在工作室,他就會變成最強的男人﹗為了表現他那未脫青春期的潛意識和對世界的嫉妒,為了令你失笑、O 嘴,現在,他要製作了﹗要製作了﹗」
「邪惡的」相蘇敬介決定製造「怨念少女系列」,是2010年左右的事。以Momo為例,相蘇敬介製作它大約要用兩星期。「姑獲鳥」其實是一種日本傳說的妖怪,由難產而死的孕婦化成。其他同系列的怪物還有頭上長角的怪物「鬼老師」;兩個身、一個頭,卻有四隻眼的少女「二人形小姐」……整個系列共有廿多件作品,有些是雕塑,有些是頭套等穿戴在身上的道具。一如其名,全部以鬼怪少女為題。
因為工作,相蘇敬介雖然喜歡恐怖東西,但仍要做可愛物體。
「有時晚上行街,會突然模糊地想,要是回頭看見『某個形象』一定會很恐怖。於是回家後就嘗試把它畫出來,再用黏土和矽膠製作、上色。」他透露,向觀眾傳達恐怖感的訣竅有二,其一是讓人與作品視線交接。「眼望眼十分重要。 」其二是表情不明確。「那種讓人乍看不知是哭是笑的感覺最可怕。」
2012年,黑夜的相蘇敬介自資出版兩本作品集,名為《怨念少女系列(怨念ガールズコレクション)》Vol.1 和 Vol.2。其中一本封面是「裂口女」。那是他最愛的作品,也是至今仍然放置在工作室中央的「妖怪王」。她來自一個都市傳說:一個穿戴口罩的女人會叫住深夜獨自走在街上的人,問:「我漂亮嗎?」不答的話會被殺死;如果答「漂亮」,她則會除下口罩,露出裂開的嘴巴,再問:「現在呢?」。答「不漂亮」還是會被殺,只有答「漂亮」才能避免死於非命-不過她會拿出剪刀,剪爆你的嘴。
別以為「裂口女」的傳說純粹得啖笑﹕恰恰40年前,「裂口女傳說」曾經橫掃全日本,引發社會巨大不安。一些小學生甚至嚇到不敢獨自上學,迫使學校向警方求助。當中部份還被迫停課。
相蘇敬介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長大。「裂口女」以至許許多多的妖怪都是他的兒時「玩伴」。他曾經因此在半夜不敢去洗手間,洗澡不敢照鏡,入黑後擔心電燈柱角落會不會突然跳出甚麼來。
正是這些「玩伴」讓他找到能終止平和日常的慰藉。
「小時候我會想,要是裂口女真的出現,那怎麼辦?這種體驗,雖然十分恐怖,但也很有趣。」他相信,除了喜怒哀樂,恐怖也是小孩成長過程中必須體驗與學習的感情。「我覺得,將來孩子長大後如果記得有隻很恐怖的東西叫Momo,那是好事。」
相蘇敬介實現童年夢想,參與恐怖片製作。
當80年代的妖怪嚇破10年代的膽
問題是現在又不是80年代。21世紀的日本,景氣已過多年,「沒有終結的日常」早成過去,終止日常的集體渴望也不復存在。
這是全球化的時代。
其實Momo事件在日本不怎樣炒得起。最先將Momo challenge傳開的YouTuber ReignBot來自美國。然後有英國家長聲稱孩子看過Momo影片。傳聞有小孩因Momo死亡的國家包括法國、德國、比利時、阿根廷、印度、菲律賓等(大多由當地警方明確否認)。
相蘇敬介一個朋友去墨西哥旅行時,赫然在當地「亡靈節(Day of the Dead)」慶祝活動看見有人賣Momo面具,連忙拍照發給相蘇敬介。對於他的作品在墨西哥被抄襲,相蘇表示「好開心,好自豪」。
恐怖作品另一訣竅是,表情不明確。
生於80年代日本的鬼怪,在2010年代忽然全球乍現,但真的只是一閃,便又退返它的世界。全球化的年代沒有它的位置。
恐怕已成過去的,還包括妖怪造型師這職業。
工作室書架上放有一組DVD。那是2012年拍的電影系列《顫慄怪奇》。這套以日本全國靈異事件為題的劇集,由著名恐怖片導演白石晃士執導。相蘇敬介負責特技化妝、造型、設計等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實現自己夢想。
很可能也是唯一一次。「近年公司有點難熬。」他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是他的技術問題。他對自己的造型有信心,相信自己甚麼都可以做得來,問題是,就算做得再漂亮,就算Momo做得再逼真恐怖,她也不能動。實物在電腦動畫特技面前完敗。
公司也做商品製作,如鬼太郎的筷子托。
「沒辦法。拍電影的時候,用電腦確實比用實物順暢得多。」
儘管如此,他堅持不轉型做電腦動畫,頂多容許自己借助電腦建構3D模型。他始終是要做實物,即使這可能會令他無法再在電影行業立足。
「我想,這門工作應該是沒有的了。」
Momo全球爆紅後,有些公司找他討論購買版權,卻沒有人說要買走那件雕塑,一個人也沒有。
不過就算有人想買,也沒有貨。由於Momo身軀早已破損,相蘇敬介已經把它拆件拋棄。而他也未必會再重做。
「已經做過的東西,恐怖感已經傳達出來,我就提不起勁再做第二次!」他說。
沒有誰能踏足同一條河流兩次。人固然,妖怪也不例外。
上一則
上一則
西環集中營:娥特西環暗戰 (季陶)
下一則
下一則
社會專題:醫院差藥費貴冇保險 移居大灣區寧返港求診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