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遊戲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把歷史做成遊戲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楊靜/daily/article/20190425/20663320

把歷史做成遊戲 - 楊靜

https://static.appledaily.hk/images/apple-photos/apple_sub/20190425/large/e8812a.jpg
台灣《蘋果日報》



此行去台灣有幸拜訪了多家遊戲公司,這裏1990年代曾是中文遊戲重鎮,甚至說是中文遊戲的啟蒙之地也不為過。三十年過去,很多遊戲專才走去北京、上海求職,情況有點像香港的電影業。目前,那些名聲如雷貫耳老牌公司大部分轉作利潤較高的國外遊戲代理,只有幾家還在堅持研發。小型獨立遊戲公司欣欣向榮,但也有不少在琢磨如何適應大陸審查口味,因為很多公司都有大量中資注入──包括前幾個月在風口浪尖上的《還願》製作方其實也是中資支持,與其說小熊維尼事件是設計師挑戰權威,不如說是玩笑開大。

經濟、政治兩方面受制之下,也有人勇往直前,一部分抱緊島內市場,也有人乾脆放棄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單純將遊戲(包括電子遊戲和桌面遊戲)為文化載體、訊息媒介。朋友是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系的博士,家裏很多台灣本土歷史資料,還收了一套《台北大空襲》的桌遊。遊戲製作前曾在網路上發起眾籌,原訂新台幣十萬塊為目標,最後籌到六百萬,朋友也是支持者之一。不過,她買來遊戲尚未玩過,這晚我們一起開箱,大概一個多小時玩過一局。如果不是她在一旁講解,我會失去一半樂趣──這款遊戲背景是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美國第五航空隊超過一百架次的轟炸機空襲台北,形式則為多人配合生存制。三四個玩家扮演一個家庭裏的父母、兄弟等角色,在台北地圖上匍伏前行,力求在空襲中全家安全。遊戲涉及大量當地歷史和軍事知識,卻並沒有配合文字、影像解讀看上去很簡略的道具卡片。好在朋友是本地歷史通,她會指着地圖上某一點說:「這是市一女中,當時校長被炸死」,又說「別急,我們這一代很多人也不知道這歷史」。

玩過一周目,從理性和感性上都對一段不熟悉的歷史有些體驗,只覺得妙。

楊靜

上一則
上一則
既有協議,何不執行? (古德明)

下一則
下一則
邊鬼個壞咗 (陳也)
Good0Bad0
2019/04/25, 10:20:22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