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
小朋友:警察壞咗 教師引導正面思考社會現象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831/20759322
小朋友:警察壞咗
教師引導正面思考社會現象
幼稚園教師Jenny一直教小朋友警察是捉壞人,但近日的新聞片,的確令小朋友與認知的有衝突。梁志永攝
【幼園開學】
【本報訊】反修例運動持續兩個多月,警民衝突不斷升溫。幼兒看到新聞片段中警察的行為,與平常認知的形象迥然不同,甚至對暴力場面感到不安憂慮。幼稚園陸續開學,不少教師有疑問:究竟,怎樣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警察」的職業功能?
記者:羅惠儀
相關新聞:和理非家長講解衝突始末
資深幼稚園教師Jenny(化名)在校舉行暑期活動,自本月初陸續有四、五歲的學生討論「警察」話題。有次學生聽到窗外警車的警笛聲,其中一人說:「啲警察壞咗㗎喇,唔捉壞人只係捉好人。」Jenny與同事為之愕然,她問學生為何這樣說,學生答:「因為我有同爸爸媽媽一齊睇電視。」畫面正是「警察打人」。
幼園陸續開學,處理學生因社會抗爭產生的疑惑是重要的課題。翁志偉攝
指警行為與課本內容不同
Jenny跟家長了解該學生在家狀況:「媽媽有正面引導孩子了解社會發生的事,因為覺得孩子有知情權,雖然年紀小未有分析能力,但覺得世界發生的事,他們都應該要知道。」
幼稚園由學前預備班至高班課程都有「幫助我們的人」單元,警察絕對是重要課題。Jenny說,一直教小朋友警察是捉壞人,「當我們有需要時,警察叔叔、姐姐是第一時間協助我們的人。很多小朋友都覺得警察很叻,長大後志願是做警察,是非常正面的形象」。Jenny不諱言近日幼兒在新聞片段見到警察行為,與從書中建立的認知必有衝突,特別是元朗白衣人事件,孩子看在眼內是警察沒有即時保護市民:「當孩子學了貓是那個模樣,永遠見到『貓』便是那個模樣;你指着狗說貓,他們便會覺很大反差,(警察)現在就是這樣。」
相關新聞:教育學者:毋須標籤行業
了解小朋友想法才討論
Jenny近月跟同業討論,開學時怎處理學生因社會抗爭而衍生的情緒、疑惑:「很多時候因為是直播新聞,(家長)未想過下一秒會發生甚麼,會想是否應該關掉電視,不讓孩子接觸媒體,避免他們受驚嚇。」她指幼童的分析能力尚未發展全面,因此不會着墨探討爭議始末:「為何警察叔叔打人?回答時的確要很小心,不想給孩子負面訊息。」她會反問學生「你在哪裏見到那些情境」、「你為甚麼這樣問」,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討論。「不會立即給予答案和解釋。」她認為讓幼兒有表達想法的機會更重要。
新學年教「警察」課題時,Jenny認為老師應引導學生往正面方向:「我們都覺得,將來應該多談各地的警察,因為警察崗位、職責在任何國家,其使命都是不變——執法,維持治安、保護市民,或者不要太集中在香港近月發生的事。當然,若小朋友提出自己見過的社會現象,老師便解釋多些,或反問『你覺得(警察)咁做啱唔啱?』由孩子思考是否正確,因為這代的教育模式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下一則
下一則
和理非家長講解衝突始末
和理非家長講解衝突始末
教育學者:毋須標籤行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警察壞咗
教師引導正面思考社會現象
幼稚園教師Jenny一直教小朋友警察是捉壞人,但近日的新聞片,的確令小朋友與認知的有衝突。梁志永攝
【幼園開學】
【本報訊】反修例運動持續兩個多月,警民衝突不斷升溫。幼兒看到新聞片段中警察的行為,與平常認知的形象迥然不同,甚至對暴力場面感到不安憂慮。幼稚園陸續開學,不少教師有疑問:究竟,怎樣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警察」的職業功能?
記者:羅惠儀
相關新聞:和理非家長講解衝突始末
資深幼稚園教師Jenny(化名)在校舉行暑期活動,自本月初陸續有四、五歲的學生討論「警察」話題。有次學生聽到窗外警車的警笛聲,其中一人說:「啲警察壞咗㗎喇,唔捉壞人只係捉好人。」Jenny與同事為之愕然,她問學生為何這樣說,學生答:「因為我有同爸爸媽媽一齊睇電視。」畫面正是「警察打人」。
幼園陸續開學,處理學生因社會抗爭產生的疑惑是重要的課題。翁志偉攝
指警行為與課本內容不同
Jenny跟家長了解該學生在家狀況:「媽媽有正面引導孩子了解社會發生的事,因為覺得孩子有知情權,雖然年紀小未有分析能力,但覺得世界發生的事,他們都應該要知道。」
幼稚園由學前預備班至高班課程都有「幫助我們的人」單元,警察絕對是重要課題。Jenny說,一直教小朋友警察是捉壞人,「當我們有需要時,警察叔叔、姐姐是第一時間協助我們的人。很多小朋友都覺得警察很叻,長大後志願是做警察,是非常正面的形象」。Jenny不諱言近日幼兒在新聞片段見到警察行為,與從書中建立的認知必有衝突,特別是元朗白衣人事件,孩子看在眼內是警察沒有即時保護市民:「當孩子學了貓是那個模樣,永遠見到『貓』便是那個模樣;你指着狗說貓,他們便會覺很大反差,(警察)現在就是這樣。」
相關新聞:教育學者:毋須標籤行業
了解小朋友想法才討論
Jenny近月跟同業討論,開學時怎處理學生因社會抗爭而衍生的情緒、疑惑:「很多時候因為是直播新聞,(家長)未想過下一秒會發生甚麼,會想是否應該關掉電視,不讓孩子接觸媒體,避免他們受驚嚇。」她指幼童的分析能力尚未發展全面,因此不會着墨探討爭議始末:「為何警察叔叔打人?回答時的確要很小心,不想給孩子負面訊息。」她會反問學生「你在哪裏見到那些情境」、「你為甚麼這樣問」,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討論。「不會立即給予答案和解釋。」她認為讓幼兒有表達想法的機會更重要。
新學年教「警察」課題時,Jenny認為老師應引導學生往正面方向:「我們都覺得,將來應該多談各地的警察,因為警察崗位、職責在任何國家,其使命都是不變——執法,維持治安、保護市民,或者不要太集中在香港近月發生的事。當然,若小朋友提出自己見過的社會現象,老師便解釋多些,或反問『你覺得(警察)咁做啱唔啱?』由孩子思考是否正確,因為這代的教育模式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下一則
下一則
和理非家長講解衝突始末
和理非家長講解衝突始末
教育學者:毋須標籤行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