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不接待大陸客 - 馮睎乾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9%A6%AE%E7%9D%8E%E4%B9%BE/daily/article/20200303/20872984/

不接待大陸客 - 馮睎乾



「黃店」光榮冰室張貼告示,明言不招待大陸客,點餐亦限用粵語英文,惹來平機會警告:若不撤回公告,則有歧視之嫌。一般網民包括「港漂」的討論,多着眼於「歧視」,我覺得有點捉錯用神。

法律上似不能視香港人和大陸人為兩個種族,所以算不上種族歧視,說是「語言歧視」就更欠法理。冰室這個告示,與其說是店規,倒不如說是連儂牆的延伸,旨在政治表態。表什麼態?若是表態歧視大陸人,去年已可張貼,不必等到今天。所以店主最想表達的是:「政府不封關,我來封!」

象徵意義大於一切,真要切實執行,想想也知道不可能。深圳人、廣州人光顧,操流利粵語點餐,試問如何識別?難道人人查身份證?把一個顯然針對政府抗疫不力的表態視作「歧視」,我覺得是個不幸的誤會。何況我也看不出,堅持不講普通話有何問題?

本人六年前經營食店,從未公告用什麼語言,但客人跟我講普通話,我例必以粵語回答,並溫馨提示對方說粵語或英文,因為我實在聽不懂。通常客人也會「配合」,我經驗中從未出現劍拔弩張的場面,連尷尬氣氛也欠奉,按常理也不會──正常人是來吃飯,不是來踩場。

若你認定那黃店是「歧視」,最理想的回應是拒絕光顧。奇怪的是,有位從大陸來港的黃絲大學講師,居然忽發奇想,拉隊到冰室刻意講普通話,試探有沒有歧視。人性是沒必要試探的,你又不是撒旦。我也認識幾位港漂,有少奶奶也有高材生,她們說她們的普通話,我講我的廣東話,一直相安無事。

然而新移民絕不能用港漂作代表,比如我認識的基層新移民(至少數十個),他們日常跟本地人溝通,全用粵語。有一位粵語不正,還會被圍內新移民(友善地)嘲笑。如果有容易受傷的港漂跟他們說:「來港後被迫說粵語,感受到歧視嗎?」他們大概會用廣東話答道:「咩歧視呀?我要搵食㗎,喺香港唔識廣東話點搵工?」

港漂似乎沒意識到自身階級優勢,竟為了區區一間冰室而控訴千言萬語,也是另一種「何不食肉糜」。整件事根本可用四個字概括:剜肉成瘡。只講「歧視」,也許正代表了詞彙的貧乏。

馮睎乾
電郵 [email protected]
Good0Bad0
2020/03/03, 3:09:23 下午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