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講故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係外國應該即停工] 福州地鐵站50天挖出上千件文物:從西漢到清朝
[IMG]http://i.imgur.com/3RuyYe9.jpg[/IMG]
地鐵屏山站考古現場

[IMG]http://i.imgur.com/gzYHQH3.jpg[/IMG]
昨日雨停后,市考古隊隊員抓緊時間,繼續對屏山地鐵考古進行發掘

[IMG]http://i.imgur.com/6bmzAR3.jpg[/IMG]
出土的特色瓦當

[IMG]http://i.imgur.com/Z7lIQYi.jpg[/IMG]
西漢時期的古井

[IMG]http://i.imgur.com/02slr5G.jpg[/IMG]
宋代護城河出土的觀音山

[IMG]http://i.imgur.com/PmeWAQh.jpg[/IMG]
斷層中還夾雜著很多瓦片,尚未挖出

  關注理由

  撥開層層泥土,福州2200多年文明史的起點顯露真容,短短50天,從西漢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福州屏山地鐵站進行的考古發掘收穫頗豐。

  遺憾的是,留給考古人員的時間不多了。記者昨日獲悉,按上級安排,屏山地鐵站考古將在11月30日截止,屆時考古發掘不管進行到哪裡,都將全部中止,還沒有發掘的部分遺址,將不再發掘。目前,100多名工人正在10多個探方內同時施工,盡最大的努力搶救出更多文物。

    最後26天發掘 能搶多少搶多少

  最後26天,沒有休息日。10多個探方,從早上7點開始發掘,一直持續到晚上7點,中午只有1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在屏山地鐵站考古現場,工人們正在與時間賽跑。按照上級安排,屏山地鐵站考古將在11月30日截止,屆時考古發掘不管進行到哪裡,都將全部中止,人員進行清場。

  「發掘時間太緊張了,就如同家裡著火,能搶多少搶多少。」昨日,福建博物院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像屏山地鐵站這麼大的工地,按照現在的人手,至少要4個月才能發掘完。專家介紹,此次發掘,原本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西漢時期福州城的諸多細節,但現在時間倉促,很多信息沒有辦法捕捉了。

  昨日,工地北側5個探方、近600平方米,已經放棄發掘,移交給業主單位施工,南側數個探方也在前段時間移交。目前,工人已將東側長約100米的西漢台基揭露,發現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建築築洞,以及3口漢代水井。接下去的時間,主要對西側探方的漢代遺址進行發掘,專家推測,西側探方更大一些,希望有更多收穫。

    為何8月才進場?要先建防護牆

  福建博物院專家介紹,《史記·東越列傳》中記載,漢高祖五年,劉邦定都洛陽后,認為無諸助其滅項羽有功,於公元前202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閩之有城,自冶城始」,冶城為全閩第一城。

  專家表示,「這裡是福州文明史的起點,史書上雖早有記載,但能在考古中發掘到2200年之前的實物,就如同直接與古人交流,時間再充裕些就更好了。」

  去年12月,本報曾刊登《福州地鐵屏山站工地挖出西漢宮殿遺址》報道,提到按照地鐵公司安排,2013年春節后考古隊員就要進場施工。但事實上,今年8月初,考古隊員才開始進場。為何會推遲到8月?記者了解到,在考古隊員進場之前,地鐵工地需要進行防護牆施工,才能確保地下考古發掘的安全。

   專家建議:地鐵站與遺址博物館結合

  短短50天,就發掘出上千件文物,不少市民很關心,屏山站遺址,今後該何去何從?

  昨日,福州二中老師、收藏家張祖仁建議,屏山的西漢冶城遺址很重要,保護遺址可以與地鐵建設結合在一起。張祖仁提出,可以將地鐵站的外觀建成仿漢代建築,在車站內部增設古遺址展覽,內部裝飾的元素也可從西漢建築中提煉。地鐵站在不失去本身功能的同時,也可作為一個小型地下遺址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這次考古,還發掘出一條明代的石板路,這條路有四五百年歷史,也可搬遷到地鐵站內。」專家對記者說,今後人們走進地鐵站,走在明代石路上,參觀各個朝代的遺迹,非常有價值。

  昨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已對一部分遺址進行切割並編號,暫時異地保存。接下去,其他重要遺存也可能採取這個辦法進行保護。有關單位計劃與地鐵站設計單位溝通,對該站進行重新設計,地鐵站建成后,把異地保存的考古遺迹放回這裡,進行展示。「這可能是對屏山地下文物、遺迹最好的保護方式。」 省博一專家說。

  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 有沒有兩全之策?

  「七閩山水多奇勝,秦漢封疆古來盛。無諸建國何英雄,赤土分茅於此中。」這是明代學者王恭追憶福州建城歷史,所寫的《冶城歌》。如今,站在屏山站考古現場,看著顯露出的西漢遺迹,我們彷彿與歷史的某一瞬間連接在了一起。

  遺憾的是,剛剛發現,就要放棄。北側5個探方,共600多平方米,已經放棄發掘;20多天後,屏山地鐵站考古將畫上句號,屆時還沒有發掘的遺址,也將忍痛放棄。

  2015年,福州地鐵1號線將全線開通,當遺址保護遭遇地鐵建設,我們只能取捨,但我們捨棄的,也許將永遠失去。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衝突,幾乎每個城市都要面對。屏山地鐵站考古,留給福州的不僅僅是上千件文物,也留下了一道難題—今後,假如再遇到類似困境,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兩全之策,能不能做得更好,多一份從容,少一些遺憾?

    西漢時的福州有多大

  隨著屏山地鐵站考古的深入,不少市民很關心,2200多年前的福州,究竟有多大?

  《三山志》中記載:「閩越故城,在今府治北二百五步」;《閩都記》中記載,「將軍山,一名冶山,在貢院西南,閩越故城」。省文史館盧美松研究員告訴記者,依據歷年屏山一帶的考古發掘,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城池並不大,位置大約是東到省二建附近,西至北大路,南側到正在發掘中的地鐵工地(錢塘巷)附近,北至華林路。按當時規制,諸侯王都,大者不超過三百雉,即周長不超過900丈,換算成現在的單位,長寬約在700米左右。冶城建成后,城內住戶都是王族、官吏、兵卒,一般老百姓則散居城外。
Good1Bad0
2013/11/06, 1:15:38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