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1968年5部彩色電視貴過一層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31215/51991416
無論開機熄機,現時本港絕大部份家庭都有一部電視機。其實電視機在80年代才開始普及,而早於60至70年代,電視機其實是象徵富貴身份的奢侈品,一部德國名廠黑白電視機王,1968年售價為$1,475,彩色電視售價更高達$4,000;同日樓盤廣告,筲箕灣金威樓一個兩房一廳的376平方呎單位,售價為$18,900,以此價錢推算,約13部黑白電視或約5部彩色電視的價錢,便可購買到該單位。當年一般文員月薪約300元,即時5個月薪金才可買一部黑白電視,可見看電視是極度奢侈的娛樂。
今年筲箕灣金威樓有樓盤以303萬元放售384平方呎單位,呎價上升約157倍。若以樓價推算,當年一部黑白電視,等同現今的23萬元,而彩色電視的價值則等同約63萬元,昂貴得令人乍舌。
現時本港電視分為免費及收費頻道,而香港電視業發展之初,則是由收費電視開始。英國麗的呼聲在香港的分公司於1949年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商營有線廣播電台,正式推出電視服務「麗的映聲」,當時「麗的」是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初期每戶每月收取$25,以當時的水平來說相當昂貴,所以不單止電視機,連電視頻道亦是富裕一族專享。
直至1965年,香港政府邀請財團競投地面電視廣播牌照,引來6個財團競逐,最後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成功投得,並在1967年11月19日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雖然節目廣播免費,但當時電視機售價仍然高昂,令租借電視機行業應運而生,70年代初有公司以每月95元出租電視,但當時普通文員月薪約600多元,要租用一部電視仍然十分吃力。
在科技進步下,電視機工業由高端變成一般技術,產品愈出愈精緻,體積亦由超厚變成超薄畫面,但價錢則大貶值,現時售價由近千元至數萬都有人,但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手機娛樂興起,電視的地位亦受到挑戰。
無論開機熄機,現時本港絕大部份家庭都有一部電視機。其實電視機在80年代才開始普及,而早於60至70年代,電視機其實是象徵富貴身份的奢侈品,一部德國名廠黑白電視機王,1968年售價為$1,475,彩色電視售價更高達$4,000;同日樓盤廣告,筲箕灣金威樓一個兩房一廳的376平方呎單位,售價為$18,900,以此價錢推算,約13部黑白電視或約5部彩色電視的價錢,便可購買到該單位。當年一般文員月薪約300元,即時5個月薪金才可買一部黑白電視,可見看電視是極度奢侈的娛樂。
今年筲箕灣金威樓有樓盤以303萬元放售384平方呎單位,呎價上升約157倍。若以樓價推算,當年一部黑白電視,等同現今的23萬元,而彩色電視的價值則等同約63萬元,昂貴得令人乍舌。
現時本港電視分為免費及收費頻道,而香港電視業發展之初,則是由收費電視開始。英國麗的呼聲在香港的分公司於1949年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商營有線廣播電台,正式推出電視服務「麗的映聲」,當時「麗的」是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初期每戶每月收取$25,以當時的水平來說相當昂貴,所以不單止電視機,連電視頻道亦是富裕一族專享。
直至1965年,香港政府邀請財團競投地面電視廣播牌照,引來6個財團競逐,最後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成功投得,並在1967年11月19日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雖然節目廣播免費,但當時電視機售價仍然高昂,令租借電視機行業應運而生,70年代初有公司以每月95元出租電視,但當時普通文員月薪約600多元,要租用一部電視仍然十分吃力。
在科技進步下,電視機工業由高端變成一般技術,產品愈出愈精緻,體積亦由超厚變成超薄畫面,但價錢則大貶值,現時售價由近千元至數萬都有人,但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手機娛樂興起,電視的地位亦受到挑戰。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