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港人轉吃中國米 連最怕死的美國人也敢吃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講座教授辛世民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教授辛世文指,中國食米去年產量有6.5億噸,佔全球產量30%,是最大的產米國,同時又是全球最大的食米國,佔全球四分一。
內地稻米供應穩定
由於中國人口多,一半人口以稻米作主糧,米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國食米主要自給自足,僅0.2%出口予朝鮮、非洲及俄國,運往香港的只佔33萬噸(6.5%)。由於中國毋須進口主糧,近期國際糧食價格上升對內地影響不大。中國每年有5,000萬噸食米貯存,[#ff0011]保證國家糧食供應穩定,故港人也可放心[/#ff0011]。
中國近代稻米策略以重量(quantity)為主,一半土地用作耕種。「給國民填飽肚,從來就是政府首要任務,故研發目標是生產2至3級米為主(最佳的米為1級)。」早前,辛教授研發的雜交水稻法,便配合國家的方針,一半農地使用雜交水稻後,產量上升3成。「但現在,[#ff0011]中國人生活質素提高了,下一項任務就是提高品質[/#ff0011],達致重量也重質的目標。」
國產米不遜泰米
泰國種植的是1級米,一半用作出口,由於質素非常高,農民可藉此賺取外匯。港人普遍富裕,習慣吃較貴及軟身的泰國米,9成的食米從泰國進口。但近期石油價格上升,運輸、肥料及除蟲劑成本上漲,加上全球暖化和天災令泰米供應減少,價格也大大提升。泰米每5公斤需50元,但中國米只需39元,令部分港人也考慮轉吃中國米。
辛教授指,現在中國米質素不太差,主要分為兩類:長江以南盛產的米山稻,米身較長和硬,被稱為絲苗米;長江以北的米間稻,質感鬆軟,口感像日本珍珠米,被稱作北國香稻。他建議,港人把絲苗米混合北國香稻,再加少許紅米,營養價值其實和泰米差不多,口感也不錯。
「泰國一直控制亞洲食米市場,但港人不能單靠泰國,加價令大家產生了危機感。」雖然中國不斷研發新米種,但隨著近年急速工業化及都市化,農業土地不斷減少,於66至05年間便減少了2,000萬畝。農民從前生活困苦,年輕人都想往城市打工,但近年政府願意提高價錢收購,鼓勵農民種米。若將來政府容許食米自由出口,農民便可像泰國等地的農民般賺取外匯。
5年後有1級米
辛教授指,袁隆平博士早前研製的「超泰米」,質素與泰國米已十分接近。中國人種米有數千年歷史,加上現今技術發展,不出5至7年便會發展出1級米。不過,中國近代稻米主要靠傳統「育種」技術改進品質,即找不同米種進行交配,所以起碼需10年才有新品種誕生。另外,由於米種對氣候、水土適應有限,故不能直接引入泰國米栽種。
當然使用生物技術研發新品種,並不局限於米間交配,可抽取其它植物的基因,培育盡善盡美的稻米。譬如,仙人掌耐乾不需多水,這些基因便有助發展稻米,改進它的生存能力。辛教授指,社會雖擔心基因食物不安全,但基因食物自1966年於美國上市已發展了30年,他打趣說「[#ff0011]連最怕死的美國人也敢吃」,只要有健全的檢測制度便可確保安全。[/size=5][/#ff0011]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5/22/OT0805220011.htm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教授辛世文指,中國食米去年產量有6.5億噸,佔全球產量30%,是最大的產米國,同時又是全球最大的食米國,佔全球四分一。
內地稻米供應穩定
由於中國人口多,一半人口以稻米作主糧,米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國食米主要自給自足,僅0.2%出口予朝鮮、非洲及俄國,運往香港的只佔33萬噸(6.5%)。由於中國毋須進口主糧,近期國際糧食價格上升對內地影響不大。中國每年有5,000萬噸食米貯存,[#ff0011]保證國家糧食供應穩定,故港人也可放心[/#ff0011]。
中國近代稻米策略以重量(quantity)為主,一半土地用作耕種。「給國民填飽肚,從來就是政府首要任務,故研發目標是生產2至3級米為主(最佳的米為1級)。」早前,辛教授研發的雜交水稻法,便配合國家的方針,一半農地使用雜交水稻後,產量上升3成。「但現在,[#ff0011]中國人生活質素提高了,下一項任務就是提高品質[/#ff0011],達致重量也重質的目標。」
國產米不遜泰米
泰國種植的是1級米,一半用作出口,由於質素非常高,農民可藉此賺取外匯。港人普遍富裕,習慣吃較貴及軟身的泰國米,9成的食米從泰國進口。但近期石油價格上升,運輸、肥料及除蟲劑成本上漲,加上全球暖化和天災令泰米供應減少,價格也大大提升。泰米每5公斤需50元,但中國米只需39元,令部分港人也考慮轉吃中國米。
辛教授指,現在中國米質素不太差,主要分為兩類:長江以南盛產的米山稻,米身較長和硬,被稱為絲苗米;長江以北的米間稻,質感鬆軟,口感像日本珍珠米,被稱作北國香稻。他建議,港人把絲苗米混合北國香稻,再加少許紅米,營養價值其實和泰米差不多,口感也不錯。
「泰國一直控制亞洲食米市場,但港人不能單靠泰國,加價令大家產生了危機感。」雖然中國不斷研發新米種,但隨著近年急速工業化及都市化,農業土地不斷減少,於66至05年間便減少了2,000萬畝。農民從前生活困苦,年輕人都想往城市打工,但近年政府願意提高價錢收購,鼓勵農民種米。若將來政府容許食米自由出口,農民便可像泰國等地的農民般賺取外匯。
5年後有1級米
辛教授指,袁隆平博士早前研製的「超泰米」,質素與泰國米已十分接近。中國人種米有數千年歷史,加上現今技術發展,不出5至7年便會發展出1級米。不過,中國近代稻米主要靠傳統「育種」技術改進品質,即找不同米種進行交配,所以起碼需10年才有新品種誕生。另外,由於米種對氣候、水土適應有限,故不能直接引入泰國米栽種。
當然使用生物技術研發新品種,並不局限於米間交配,可抽取其它植物的基因,培育盡善盡美的稻米。譬如,仙人掌耐乾不需多水,這些基因便有助發展稻米,改進它的生存能力。辛教授指,社會雖擔心基因食物不安全,但基因食物自1966年於美國上市已發展了30年,他打趣說「[#ff0011]連最怕死的美國人也敢吃」,只要有健全的檢測制度便可確保安全。[/size=5][/#ff0011]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5/22/OT0805220011.htm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