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大學,以希望換取絕望
大學,以希望換取絕望[/size=4][/b]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gooxoo)

所謂希望,其實就是對於事情有一種「可以是這樣發展」的執著。但如果,這種希望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天空之下,那最大的絕望,就是以為這種希望本身是存在的。

長輩對年青人的期望,除了不要學壞外,通常都不外乎「讀好書搵份好工做」,而讀大學,在他們眼中就是通往未來「成功」的道路。筆者上大學之前,一直聽人說什麼過了海就是神仙,前面就是光明的道路云云。但問題是,這種所謂的神仙,到底意味著什麼?

21世紀的大學生面對的不是他們能力不足又或者不肯捱,而是社會沒能讓他們看到前路以及對他們有著錯誤的看法。這個斷層在於,今時今日的大學生已經不再像幾十年前吃香,也與常人無異,但另一方面又要承受社會對於「大學生」的諸多幻想。

大學生從來沒有選擇權,他們在社會上是被擠壓的一群。一方面出到職場別人不會覺得讀過大學是一種優勢,反而去見一些低技術工種時別人會因為你是大學生覺得你不會長做而不敢聘用;另一方面做錯一點點事就會被標籤,被人用大學生的名字去「撻」他們,當日未查清事實大學生就被口誅筆伐的明哥事件有之,每年都被炒一次冷飯的迎新營遊戲有之,就連回歸基層想去申請公屋都要被扣分。總之別人總是會以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去打壓大學生,然後借勢去自抬身價。

大學生也從來沒有發揮的機會。講真現今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有多少是和他們所學的知識有關?筆者從Foucault的理論知道,人是會以不同的手段例如環境設置、操控論述內容去得到權力;Habermas所說理想的公共溝通空間是應該讓所有人暢所欲言。但除非你將來走向學術之路,否則這些知識最多偶爾用來自娛一下。你盡可以說我們不應該將大學當做職業訓練所,我們都應該有理想目標,都有傳承自己學科知識的使命。但至起碼也不要讓我們為了自己生計而發愁,也不要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正如你很難要求一個朝七晚九的人去實踐理想--除非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有充足睡眠。

大學生也一樣手停口停,上一代的金科玉律什麼「獅子山下」、「東方之珠」,青年人完全感受不到。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物價、房價壓力,外加畢業後盛惠十多萬元的負債。 「肯捱」已經變成搵笨的代名詞。上一代經歷社會高增長的年代,機會處處,斷然不會明白現在的人面對什麼困難,他們只會覺得這條路我走過了,你們走不過就是你們不濟,卻不知道當日走過的舊路已經毀掉了,被嚴重傾斜的產業所擋住了。政府想要推動高等教育,卻沒想過受完教育之後的人該往哪裡去。

大學生最終也會被現實消磨殆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生活的本質在於搵食。正好現今在外頭打幾十年工,根本看不到有什麼前途可言。於是我們一邊嘲笑政府無能、特區公安治港,卻一邊拼命考警察考公墓園,因為薪高糧準有假放總好過餐搵餐食餐餐清,還得忍受無限期無補水的OT。

所以,以後千萬不要再在年青人面前說什麼大學畢業就是社會棟樑有前途之類的話,這對於很多畢業後拿著四位數字人工,還得抽出一大份來還債的八九十後大學生來說,倒不如一刀捅死他們來得痛快。

年青人談理想談未來,本來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但也要看這個未來到底面向何方。否則日後我們只會看著一個又一個滿懷希望的學生,讀了幾年大學後滿心絕望地走入「奴」動市場,那種感覺可比起從沒讀過大學更慘淡。因為所謂希望,其實就是對於事情有一種「可以是這樣發展」的執著,我們都希望大學可以成為改變自己一生路向的地方。但如果,大學最後只是一個為自己換來罵名、債務與扣分的地方,那最大的絕望,就是以為這種希望本身是存在的。

資料來源: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1/01/59047
Good10Bad0
2014/01/11, 12:24:46 凌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