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小冰期
小冰期(英語:Little Ice Age)是指一段在中世紀溫暖時期之後開始,全球氣溫出現下降的現象,時間約在自1550年至1770年這220年間(明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結束於18世紀初期,相當於中國明清時期。

小冰期帶來的影響,除了氣溫下降外,還使得植物生長季節變短,土壤較溫,使糧食作物產量變少,穀物價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頻繁出現饑荒與瘟疫。因為死亡率上升,這使全球人口成長率在這段時間減緩。

小冰期時期也是暴亂、搶掠及死亡的高發期。

這個名稱由弗朗索瓦-埃米爾·馬泰(François-Emile Matthes)於1939年所創立。當時馬泰用這個名詞來描述一個在美國加州一條以原來的氣候學說不能解釋其存在的冰河。

小冰期也是明朝末年饑荒連年,農民叛亂迭起的原因之一。

人口減少
史丹福大學地球化學家Richard Nevle認為,在16-17世紀歐洲人征服美洲的過程中,通過疾病消滅了大部分的當地土著居民,留下了大量無人耕種的土地。茁壯成長的樹木從空氣中吸收了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削弱了大氣層的吸熱能力,致使氣候冷卻,引發小冰河期。

軌道周期
此外,小冰期也與天體引力變化有關。

火山活動
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它很可能是四次火山噴發和海冰增加導致陽光反射增加的組合效應誘發的——即所謂的反射效應。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教授Gifford Miller領導了這項研究,他們根據收集的加拿大巴芬島冰蓋下的死植物樣本發現,當時發生了多次大型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效應引起海冰面積增加,而海冰反射率增加又長時間維持了冷卻效應。海冰增加在十五世紀中期到底頂峰,在小冰河期結束前一直維持相同水平。研究人員認為,太陽過於平靜只起到輔助影響。報告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

太陽活動

太陽黑子活動1450年至1550年(明景泰元年至明嘉靖二十九年),1645年至1715年(明弘光元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為太陽活動的極小期,與廣義的小冰期(十四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中期)吻合,亦有小冰期的成因之一,但目前科學界尚未有定論。

https://zh.wikipedia.org/zh-hk/小冰期
Good1Bad1
2015/11/22, 5:24:05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