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毒果演釋】人民日報證鐵達尼付5鎊唔洗死,中國
毒果轉人民日報

8人拿着一張價值56英鎊的三等艙「團體飛」登上鐵達尼號。他們在船上做鍋爐工,是船上最低賤的工種,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

做鍋爐工又有三等艙票,吹都有極限朋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70830/57146383



受《鐵達尼號》影響,許多人都以為海難發生當刻,船上秩序井然,婦孺優先入艇逃生,樂隊鎮定自若,不斷演奏樂曲等場面。惟現實究竟怎樣?當日在船上擔當鍋爐工作的港人如何從逃出鬼門關?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程巍曾翻閱當年無數的報道,寫了一本書:《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揭開這場海難的真相。而Arthur Jones的紀錄片亦證實箇中不為人知的內情。

究竟當時倖存的港人如何逃過大難?有媒體指他們是混入船上的偷渡客、扮女人登上救生艇等,但據程巍一書所說,鐵達尼號出事後,船員其實先通知一等艙的貴賓,而坐在三等艙的8名港人並不知道船要沉沒,即使知道,他們也逃不出,因為艙門被鎖住。後來,艙門被打開了,三等艙的人蜂擁而出。惟當時很多救生艇已經放下水了。剩下的還有一些,但不允許他們上。就在這時,其中5個港人發現船的甲板上,有一隻破爛小船,其他驚恐亂奔的人們未有想到用它來求生。
5人合力將這條實際上沒法救命的小船拋入大海,再跳下海,浸在水中,抱着這隻小船,在海中浮沉,最終遇到救生艇而被救。另一個人落水時,剛巧身邊有塊門板,他即牢牢抱着,直至遇上救生艇而得救。
鐵達尼號獲救的人先被送到一個叫達埃利斯的島上,然後被送往紐約。由於美國當時有排華法案,各人不准進入美國,故第二天,他們就離開了,上了另一隻往古巴的船,繼續他們的船員生涯。



程巍出版的書又指,海難發生後,船上美國人死了不少。美國媒體曾猛轟英國,並不斷揭出內幕:例如撞上冰山前一個多小時,船上就不斷接到來往船隻的警告,生還的英國水手克萊恩稱「瞭望員昏昏欲睡,船上其他指揮官和船員都喝得醉醺醺的」等等。
英國媒體為了辯白,就編造無數「紳士精神」的故事。其中包括「女英雄」戈登夫人自稱自己最後一個上救生艇。實際上,她和丈夫上了救生艇後,即塞5英鎊,讓他們快點划走,結果這艘可裝40人的小艇,只裝了12人就走了,其中7人還是船員。
海難中全部700多名生還者中男子佔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佔一大半。按艙室計算,頭等艙生還率是62%,二等艙48%,三等艙25%。
由於鐵達尼號屬於白星公司,註冊為「英國皇家郵輪」,但這家公司實際掌控者是美國摩根財團掌門人J.P.摩根。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旅遊業老闆們為了保障生意,不滿美國報紙大罵英國人。英美媒體隨即「大合唱」,大吹「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的報道。為保護英美兩國,最終掀起一場種族主義的角力。
《人民日報》


「You Jump,I Jump!」是1997年上影的《鐵達尼號》經典對白。這齣愛情電影以1912年,鐵達尼號於處女航便撞上冰山沉沒的事故作背景。無論鐵達尼號撞船事故或電影,過去都有不少報道,惟原來當年鐵達尼號上,竟有8名中國人,他們都是來自香港,其中6名還在災難中倖存了下來。近日,有一名叫叫Arthur Jones的英國人,在上海組織一個團隊,調查走訪這6位倖存者的後人,並拍攝了一部紀錄片《The Six》(六人),試圖還原這段歷史的真相。《The Six》計劃在明年播出。

除了Arthur Jones,其實早於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時,內地已有傳媒曾根據美國國家檔案館、香港海員工會查閱到的資料,以及大量採訪,發表了一篇叫做《泰坦尼克號上的八個中國人》(註:內地將鐵達尼號譯作泰坦尼克號)的文章。當年船上8個香港人並不是乘客,而是船上燒鍋爐的工人,登記名字是:FangL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
1912年4月10日,8人拿着一張價值56英鎊的三等艙「團體飛」登上鐵達尼號。他們在船上做鍋爐工,是船上最低賤的工種,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按計劃,當鐵達尼號從英國英格蘭出發抵達美國紐約之後,他們會搭上經停紐約的「Annetta」號輪船,繼續做工。惟1912年4月14日,鐵達尼號撞到海中冰山,釀成1,502人葬身大海,只有705人生還,當中包括6名香港人。
但究竟6人如何逃過大難,紀錄片將還原他們的求生經歷。
《人民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70830/5714638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70830/57146312
Good0Bad0
2017/08/30, 4:19:35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