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財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福利政策養懶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02/20512581

福利政策養懶商
(傳媒工作者 林 海) - 林海



香港的商界領袖普遍予人一種刻薄自私的觀感,或曰小民眼紅妒忌,或曰仇富民粹蔓延,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就在上周六,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出席商台節目時,就勞工界一直要求取消「假期雙軌制」發表意見,竟然表示白領階層一年放17天公眾假期太多,應減至12天「勞工假」與藍領看齊,實現「逆向平權」;更說自己也想做打工仔,「薪高糧準假期多」;又表示「香港不應變成福利社會,因為很多發達的經濟體最終都因為福利太好、假期太多,導致財困」。

有這樣的商界領袖,林鄭要僱主僱員「互諒互讓」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香港假期是否太多,吳會長一己之見說不準,卻有研究報告可供參考。根據瑞銀調查,香港工時冠絕全球,2016年的數據是港人平均每周工作逾50小時,遠超全球平均的36小時。

瑞銀是服務資本的金融機構而非左翼工會,這種財經分析調查沒有作假誘因,該當可信,香港假期是多是少一目了然。而吳老闆若認為打工仔「薪高糧準假期多」,自己也想做,大可坐言起行,香港百萬受薪階層絕不會嫌棄吳老闆來「搶飯碗」。

至於吳老闆就「福利社會」一說,倒是如實反映了不少商人乃至港人皆有的觀點。「福利社會養懶人」、「做又36,唔做又36」可說是逃港難民對內地共產制度的總結,在強調獅子山奮鬥精神的香港深入民心。

然而,福利政策、財富再分配是否必然等於共產大鑊飯,現實卻告訴我們,當中有很大的空間。史太林模式的集體公有制,是以一黨專政的暴力由上而下強行推動,後果如何慘烈有目共睹。

然而,民主國家的社會政策,卻是由下而上的民間討論、選舉授權(包括反對者)的集體決定,與專制大鑊飯截然不同。當中固然有成功也有失敗;北歐、德國、加拿大福利好經濟強,而希臘、意大利、西班牙一度淪為歐豬。

各國情況不同,政策不同,固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以民主方式推動「福利社會」未必是人間天堂烏托邦,但也不一定會以破產財困收場,其關鍵是這些社會政策大有討論的空間,做不做、怎樣做、做多少,都可以民主方式尋求各方共識,絕不是一句「福利養懶人」可以簡單概括的。

民主社會向左走向右走皆由人民共議共決,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倘若真心擁戴自由放任主義並身體力行,即使有人意見不同也會互相尊重。

問題是香港的商界領袖大多只會在勞工議題上祭出自由放任的大旗,一到了經濟政策的討論,各種要求政府資助、援助乃至保護、補貼業界的聲音就會不斷湧現。從撥款發展高科技行業到大興必虧的大白象讓工程界賺個盆滿缽滿,可有見過有商界領袖出來反對這些「養懶商」的「商界福利」?

不單沒有人出過一句聲音,這些商界領袖為求得到更多「福利」關照,紛紛靠攏政權,為獨裁專制說項,甚至表態擁戴資本家的「死敵」共產黨,這又是哪門子的自由放任主義?

說到底,這些商界領袖所擁戴的,其實是馬丁路德金所言的「Socialism for the rich, Capitalism for the poor」。2014年,《經濟學人》首次發表裙帶資本主義指數,香港即「榮登」榜首,可謂這一意識形態的最佳注腳。

林 海
傳媒工作者



上一則
上一則
中國經濟湧現不祥之兆 (盧峯)

下一則
蘋果會客室
Good0Bad0
2018/10/02, 8:49:20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